清晨的阳光刚洒在辽东湾的海面上,一艘刷着崭新蓝漆的渔船就破开晨雾,缓缓朝着渔村的港口驶来。
林宇握着方向盘,“护海号”的引擎发出平稳的“突突”声,船尾激起的白浪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海面上蜿蜒。
王大春站在甲板上,手里挥舞着一面小红旗,老远就朝着港口大喊:“我们回来啦!新船回来啦!”
码头上,原本正在整理渔网的船员们先是愣了一下,等看清船身上“护海号”三个醒目的白字,瞬间炸开了锅。
“是小宇哥!他们把新船开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船员们扔下手里的活计,纷纷朝着码头边跑,连正在晒虾皮的王玉芬和二妮,也停下手里的活,踮着脚往海上望。
“护海号”稳稳停靠在码头,林宇刚解开缆绳,小周周就第一个跳上甲板,手摸着崭新的船舷,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喔喔~!这船......这船也太气派了!比咱们以前那艘船还大!”
“可不是嘛!”船员小虎也跟着上来,兴奋地在甲板上转圈,“以前咱那艘船被小鬼子撞坏后,我跟小周只能在别人船上打杂,连撒网的机会都没有,现在终于有自己的船了!”
原来,之前王大春他们遭遇小鬼子围堵时,原本的渔船被撞坏了船底,虽然没沉,却再也没法去远海,只能停在港口当储物船。
船上的五个船员,只能分到另外两艘小渔船上帮忙,要么帮着拉渔网,要么帮着整理渔获,连自己熟悉的工位都没了,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林宇看着众人激动的样子,笑着说:“以后这‘护海号’就是咱们的主力船,小虎还当你的轮机长,负责看管引擎;小周你还是负责瞭望,这船的瞭望台比以前的高,看得更清楚;其他人也都回到自己的工位,咱们明天就去远海,好好捕一次鱼!”
“好!”船员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声音震得海面上的海鸥都飞了起来。
小虎赶紧钻进机舱,看着修好的引擎,忍不住用手摸了摸:“这引擎修得真利索,比咱以前那艘船的引擎还带劲!”
小周则爬上瞭望台,举起林宇特意给他配的新望远镜,朝着远海望了望:“视野真好!以后小鬼子的船再来,我老远就能看见!”
王玉芬和二妮也走上船,王玉芬摸着船身的防锈漆,眼眶红红的:“以前总担心你们出海没个靠谱的船,现在有了‘护海号’,我总算能放心了。”
二妮则拉着林宇的手,笑着说:“小宇哥,这船真好看,以后我跟妈多做些好吃的,给你们送到船上。”
“你啊,挺着个大肚子,就别惦记这个了!”林宇笑着说道。
“行,听你的,最近孩子总踢我,估计要着急出来了,妈说你回来了,让你带我去医院检查一下。”
林宇摸了摸二妮的肚子,“行,明天我就带你去!”
说话间,众人开始忙活起来。
有的整理渔网,有的擦拭甲板,有的检查设备,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林宇站在船头,望着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护海号”的到来,不仅让船员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位,更给渔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后,他们不仅能去远海捕鱼,还能靠着这艘船,守护好这片属于他们的海,让小鬼子再也不敢随意挑衅。
看着船员们围着“护海号”欢呼的模样,林宇脸上虽挂着笑,心里却早已开始盘算。
这船刚修好基础功能,要想真正派上用场,还得做两方面改造:一是适配远海捕鱼的需求,二是加装应对小鬼子的防御设备,缺一不可。
当天晚上,林宇就召集王大春、林海、小虎等核心船员,在自家院子里铺开船的结构图,借着油灯的光,一笔一笔勾画改造方案。
“首先是捕鱼设备。”林宇指着结构图上的甲板区域,“咱以前的船只有两个渔网绞车,远海捕鱼效率太低,得在‘护海号’的船头和船尾各加一个电动绞车,再装个液压起网机,这样起大网时能省不少力。另外,甲板两侧得焊上固定渔网的铁环,免得风浪大时渔网乱晃,伤着人。”
小周皱着眉问:“加电动绞车和起网机,引擎的负荷会不会太大?万一在海上出故障,可就麻烦了。”
“这我早想好了。”林宇指着结构图上的副油箱位置,“咱在船底加个备用发电机,平时捕鱼用主引擎,起网时再开备用发电机,双保险,不怕动力不够。另外,你再给引擎装个油温报警器,远海作业时,一旦油温过高就报警,免得引擎过载损坏。”
王大春最关心的是渔舱改造:“小宇,远海捕鱼回来,渔获要是不及时保鲜,很容易坏。咱是不是得在船上装个冷藏舱?”
“必须装。”林宇点头,“我打算把船中部的两个空舱改成冷藏舱,用厚钢板隔开,内壁贴保温棉,再装两台二手的制冷机。罗老板在大连认识旧货商,能帮咱弄到便宜的设备。这样就算在远海待上一周,渔获也能保持新鲜,卖个好价钱。”
聊完捕鱼改造,话题自然转到应对小鬼子的设备上。
院子里的气氛瞬间沉了下来,村长罗全磕了磕烟斗,沉声道:“小鬼子有枪有船,咱光靠猎枪不够,得想点实在的防御法子。”
“村长爷爷说得对。”林宇指着结构图上的船舷,“咱在船舷两侧焊上半米高的钢板护栏,既能防止船员在风浪中落水,又能挡住小鬼子的子弹。护栏之间留些射击孔,到时候猎枪架在里面,既能反击,又能减少暴露。”
王大春眼睛一亮:“小宇,上次在海上用水枪冲小鬼子效果不错,咱能不能在‘护海号’上装几台高压水枪?威力再大点,既能冲散小鬼子的冲锋舟,又能浇灭他们扔过来的***。”
“这个主意好!”林宇立刻在图上标注,“咱装四台高压水枪,船头两台,船尾两台,都用不锈钢管连接到船上的蓄水池,再装个增压泵,让水枪的射程能到五十米,比小鬼子的冲锋舟还远。另外,在甲板上焊几个隐蔽的弓弩,手枪和子弹难弄,价钱也高,但是弓弩咱们的管够。”
李长坤盯着结构图上的舵机位置,补充道:“舵机是船的命门,上次小鬼子就想打坏咱的舵机,得给舵机舱加个防护。咱用厚钢板把舵机舱包起来,只留个小检修口,就算小鬼子的子弹打过来,也伤不着舵机。”
林宇还想到了预警设备:“小周负责瞭望,得给他的瞭望台装个高倍望远镜,再挂个铜铃,一旦发现小鬼子的船,就摇铃示警。另外,在船顶装个简易的雷达反射器。虽然咱没有雷达,但这东西能让远处的渔船看到咱的位置,万一遇到小鬼子,还能向附近的渔船求救。”
船员们越聊越兴奋,原本的担忧渐渐被期待取代。
小周拍着胸脯说:“小宇哥,动力系统的改造包在我身上,保证让绞车和起网机顺顺利利运行。”
王大春则主动请缨:“焊护栏、装水枪的活交给我,我明天就去镇上买钢板和钢管。”
油灯的光映在结构图上,密密麻麻的改造标注像一张周密的网,将捕鱼的实用需求与御敌的安全考量牢牢织在一起。
林宇看着围在身边的兄弟们,心里格外笃定。
等改造完成,“护海号”就不再只是一艘普通的渔船,而是能在远海安稳捕鱼、又能硬抗小鬼子的 “海上堡垒”。
第二天一早,改造工作就正式启动。
船员们分工明确:小周带着人拆副油箱,准备装备用发电机;王大春和小虎扛着钢板,在甲板上焊接护栏;小海则蹲在舵机舱旁,测量钢板尺寸,准备做防护;林宇自己则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联系冷藏设备和二手手榴弹的卖家。
阳光洒在“护海号”的甲板上,焊花四溅,锤声叮当,船员们的笑声与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路过的村民看到这热闹的场景,都忍不住驻足观望,小声议论:“小宇可真厉害,又弄一艘船,这改造的有模有样。”
“可不是吗?不过有林宇在,咱渔村的日子肯定越来越有盼头......”
林宇听着村民们的议论,心里更有底气了。
这改造不仅是为了一艘船,更是为了守护整个渔村的生计与安全。
等改造完成,他们就能驾着“护海号”,在远海安心捕鱼,更能挺直腰杆,让小鬼子知道,中国渔民的海,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想欺负就能欺负的。
“护海号”的改造正进行到关键时候,就看见村口方向跑来几个村民,边跑边喊:“林宇!海警大队的人来了!说是专门来找你的,让你赶紧过去一趟~!”
林宇顿时一愣~!
他们怎么来了?
林宇心里疑惑,赶紧放下手里的保温棉,朝着村口跑去,刚到村委会门口,就看见三辆挂着“海警”标识的吉普车停在路边,十几个穿着藏青色制服的海警队员站在旁边,领头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身材挺拔,肩膀上扛着两杠三星的警衔,正是海警大队的赵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