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 > 第476章 玉佛案

第476章 玉佛案

    “正常人坐火车,怎么都得大包小包的,哪怕只是短途,也不可能就这么两手空空的。再加上你这个老同学的痞气和出口成脏,大概率就是干扒手这一行的了。”

    周奕小声分析道,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前,出远门必然都会带现金,小偷在火车站是最多的。

    之前去安远的时候,周奕就因为张香兰的钱包被偷,而趁机收拾过一伙扒手团伙。

    这也是他和乘警结缘的缘由,他这两张卧铺票就是托乘警熟人买的。

    上回打掉的那个团伙,只是成百上千个团伙中的一个。

    毕竟每天都有那么多来来去去的火车,每趟车上都有不一样的盗窃团伙。

    干掉一个,并不影响其他人。

    所以这次坐火车,周奕本意并不打算上火车抓小偷的,毕竟自己是重案组,管命案的。

    火车上的扒手有乘警管,何况他还在休假。

    但没想到,这个姜贵友主动送上门来了,而且还盯上了陆小霜,那不收拾肯定不行了。

    “我身上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啊,而且我也没有在他面前掏过钱。”陆小霜说。

    扒手偷东西,不是胡乱偷的,都是先瞅准了你的钱藏哪个兜了,然后才伺机动手。

    所以老话说,出门在外,财不露白。

    “姜贵友盯上的不是你的钱。”

    这话让陆小霜一愣,瞬间明白过来了,怪不得他一直在说什么女大十八变,大学里养人,自己好看之类的话。

    原来从一开始就不安好心。

    “他跟狗皮膏药一样黏着你,如果你不反感他赶他走,那他就有机可趁了,到时候找机会给你喝的水里下点药,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后,你根本不知道他会做什么。”

    陆小霜不觉得周奕这话在危言耸听,因为自己这么不给对方好脸色,对方还死乞白赖地不走,这要是给点好脸色,那还了得啊。

    吓得抓紧了周奕的胳膊说:“好可怕,还好你来了。”

    周奕笑了笑,捏捏她的脸说:“没事儿,一会儿再收拾他。”

    这时列车员拿着干净的被子来了,热情地把周奕给换上。

    临走时列车员说:“那小子要是再来找你们麻烦,你们找警察就行了,这种人我们见多了,死猪不怕开水烫,除了警察他们谁都不怕。”

    周奕笑着谢过了列车员。

    陆小霜则是抿嘴笑,就怕警察,那就好办了,这不就撞枪口上了嘛。

    周奕把包放在了自己的床铺上,然后从包里掏出了很多吃的,他的包里除了必备的换洗衣物之外,就是吃的。

    熟食、零食、饮料一大堆。

    “奕哥,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啊?”

    “三十几个小时呢,我这都买少了,我还怕不够吃呢。不过没事儿,一会儿卖货的列车员来了可以再买。”周奕说着,打开一袋熟食说,“先吃这个,天热,放久了会坏。”

    周奕把吃的放在了下铺靠窗的小桌子上,又打开了一罐健力宝递给陆小霜。

    然后又站起来拿着装熟食的袋子让上铺的两位老哥来点。

    陆小霜上铺的大哥倒没客气,周奕上铺的中年男人笑着摆了摆手拒绝了。

    陆小霜看看桌上一大堆的吃的,又看看对面的周奕,觉得胸口暖暖的。

    如果这就是自己的平平淡淡的话,那她觉得这样的平淡就是最美好的事。

    周奕刚坐下,一个鸡翅就递到了他的嘴边。

    周奕看着拿着鸡翅的陆小霜,然后又把她的手推了回去,把鸡翅塞进了她的嘴里。

    陆小霜有点懵,周奕笑着说:“我先去上个厕所,你先吃。”

    然后转身出了车厢隔间,朝着刚才列车员离开的方向而去。

    正在检票的列车员一抬头,看见周奕朝她走来,便笑了下。

    没想到周奕直接过来小声问道:“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咱这趟车的随车乘警在哪个车厢?”

    列车员吓了一跳,赶紧问道:“那家伙就来找事儿了?”

    “那倒没有,是我有些事情想找乘警聊聊。”

    “聊聊?”列车员有些狐疑地看着周奕问道,“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周奕伸手,掏出证件递了过去。

    列车员接过来看了两眼,眼神立刻变得清澈了。

    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后,周奕收起证件转身离开。

    列车员看着他的背影,突然嘀咕道:“这小伙子看着有点眼熟啊,是不是在电视里见过啊。”

    陆小霜并没有吃太多东西,一来是节俭惯了,二来她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周奕回来后,两人边吃边聊了一会儿,陆小霜就把剩下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然后开始看书。

    周奕本来以为她看的是,结果发现,她看的居然是专业书。

    “陆同学,你这未免也太好学了吧,你这得让其他同学自惭形秽啊。”周奕调侃道。

    “没有,我之前不是耽误了一阵子功课嘛,所以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太理想,我就想把落下的内容再巩固巩固。而且税务局那边现在科室里也开始给我安排一些更复杂的工作了,我怕回头应付不来,所以得抓紧时间学习学习。”

    她说的之前的耽误,其实就是宏大案期间那半个多月的请假,这属于不可抗力。

    “那你学习吧,我去溜达下。”

    陆小霜问:“奕哥,你是不是要去找姜贵友啊?”

    “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听他这么说,陆小霜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低头继续看书。

    ……

    这趟车,始发站是省城,途径宏城,然后一直开往大西北的城市。

    陆小霜的老家,在一个叫做杨家屯的小村子。

    陆小霜说当年父母送她去城里坐火车的时候,先是坐着村里的牛车,去到附近的镇上,再找车去县城,然后坐县里一天只有两班的公交车去市里,再从市里坐长途大巴去附近的大城市里坐车。

    光是走出杨家屯就得花好久。

    而且她记忆中的那些地方,不管是县里也好还是市里也好,都很陈旧。

    同样是县城,远不如宏城的郊县。

    所以考虑到八月一号还要去武光报到,周奕在安排往返车票的时候,选了二十九号的返程票,这样三十号晚上能回宏城,三十一号自己就可以去武光了。

    不过估计二十八号就得从陆小霜家走了。

    勉勉强强应该能待个五六天吧。

    周奕其实想早一点出发的,想让陆小霜在家多待几天,毕竟她六年没有回去过了。

    但之前的身体状况有些为难,所以也只能这么安排了。

    周奕知道,陆小霜的父母,大概率这辈子是不会离开那个屯子了。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放不下。

    有很多知青在去上山下乡后走不出那个地方,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很多人在当地结婚了,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人就变得越来越灵活了,一个人不会再被锁死在一个地方了。

    所以像陆小霜父母这种双方都是知青的,政策并不强制他们必须待在那里,虽然插队落户了户口在当地。

    但他们两口子真正不走的原因,是因为那里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像陆小霜这样的孩子。

    陆小霜对周奕说,十三岁那年,去坐火车的路上,父亲陆国华对她说,你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你有知青子女这个身份,可以去宏城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可以上高中考大学,出人头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他们的孩子,没有你的那份幸运,他们想走出去的唯一办法,只有读书。

    而在陆国华办杨家屯小学之前,村里大部分的孩子甚至都不上学,就算有去附近的镇上上学的,也是念两年就辍学了。

    原因很简单,大人们根本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

    这种观念在大量落后的地区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仅仅是八九十年代,周奕知道,即便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现象还是很多。

    而陆小霜父母放不下的,就是那些黄土地上出生的孩子。

    陆国华在写给女儿的信里面情真意切地写道:我想让这些孩子跟你一样,都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拥有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这个地方,一代又一代的种地。

    陆小霜给周奕看过父亲写给自己的信,那字里行间的热忱让周奕感动不已。

    所以他知道,陆小霜父母是不会离开那片土地的。

    因此,他为这次陪陆小霜回家,早就提前做了准备,给她父母准备了一些特殊的礼物。

    而这份礼物连陆小霜都不知道,是个真正的惊喜。

    ……

    穿过一节节车厢,周奕走到了一间房间门口,然后敲了敲门。

    里面一个男人问道:“来了。”

    说着门开了,里面的人看了一眼周奕,不由得一愣。

    周奕也愣了,居然是熟人,正是当初在去安远的火车上认识的两名铁警其中之一,叫朱明祥。

    那次抓了黎叔一伙儿人,太过匆忙,所以连对方的名字都没留下,不过在宏大案结束之后,周奕后来去认过门,毕竟都是同事。

    他这票就是托另一位铁警买的。

    “周奕?怎么是你啊?”

    “朱警官,太巧了吧?”

    “嗨,叫我名字,或者老朱就行了,咱都自己人,不用这么生分。”说着直接把周奕拉进了房间,“快进来坐。”

    然后又给介绍周奕介绍自己的另一位同事:“这是老沈,我同事。这位是周奕,宏城市局刑侦支队的,上回就是他帮我和老徐抓的那伙人。”

    周奕跟老沈打过招呼,朱明祥拉着周奕坐,问他这是又要上哪儿出差去?

    周奕摇摇头说自己在休假,陪女朋友回趟老家,还说了找另一位铁警老徐帮忙买车票的事情。

    “周奕,你还记得你上回帮我们抓的那个老家伙吗?”朱明祥问。

    “是那个叫黎叔的吗?”

    “对,就是这老家伙。”

    “这人怎么了?”周奕好奇地问,既然对方提了,那就肯定是有什么说法。

    “你听说过七九年的孙国斌案吗?”

    周奕皱着眉,在脑子里回忆,他说的这个孙国斌案是什么。

    七九年的案子,那离现在已经十八年之久了,自己真得好好回忆回忆了。

    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找到哪个对得上的案子。

    心说,自己这是一不小心摔坏脑子了?

    见他没什么反应,一旁的老沈说道:“你也真是的,你说的这案子是咱铁路公安的案子,人家市局的怎么能知道啊。”

    朱明祥一拍额头说:“嗨,怪我,怪我。”

    周奕一听,顿觉万幸,原来自己脑子没摔坏,敢情压根不是一个系统的案子。

    铁路公安的案卷资料,他上一世接触不到,所以朱明祥说的这个孙国斌案他自然就不知道了。

    这时朱明祥又说道:“孙国斌案你不知道,玉佛案你总听说过吧?”

    周奕顿时就一愣,因为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耳熟,貌似之前在电视上还是什么地方见过。

    最后想来想去,想起来好像小时候听自己妈说过一个传闻。

    于是问道:“是不是六里桥毛巾厂挖出来的那尊玉佛?”

    朱明祥连连点头说:“对,就是这个,你是宏城本地人吧?我就知道一说玉佛你就肯定能猜到,这事儿当年传得挺玄乎的。”

    周奕记得,这件事在母亲的口中是这样的。

    青山区的六里桥附近有家毛巾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次暴雨过后,厂房还塌了。

    在抢修厂房的过程中,厂里的工人在厂房下面挖出了一个古墓。

    当初这种事可不像后来那么规范,哪有什么上报有关部门的流程。

    厂长带着工人直接把这坟给刨了,说刨出了不少东西,其中看着最值钱的,是一尊巴掌大的玉佛像。

    据说,那尊玉佛像挖出来的时候,原本阴云密布的天空刹那间就拨云见日了。

    所有人都说天生异象是因为这玉佛有灵性,后面好像说是厂长要把这尊玉佛卖了,救毛巾厂。

    然后诡异的事情就开始了,先是厂长死了,接着玉佛就不翼而飞了,再然后,当天挖过坟的人接二连三地出事,非死即残。

    据说当时传得特别邪乎,说毛巾厂下面的那个坟里埋的是个横死的古人,死状凄惨,所以怨气巨大,这尊玉佛就是为了镇压怨气放进去的。

    结果玉佛被他们给拿了出来,墓主人的怨气自然也就镇不住了,开始反噬,当天参与过挖坟的人,一个也逃不了。

    总之说得相当渗人,当年把不少人给吓到了。

    周奕把小时候听母亲说的传闻这么一说,朱明祥和老沈哈哈大笑。

    朱明祥说:“这种事到了民间就是这样,越传越邪乎,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

    周奕问道:“你说的这个孙国斌,是不是毛巾厂的负责人啊?”

    朱明祥点点头:“要不说是专业的呢,没错。这个孙国斌就是六里桥毛巾厂的厂长,毛巾厂确实挖到了古墓,古墓里也确实挖出了那尊玉佛。但整件事里面就死了孙国斌一个人,压根就没有死过任何一个工人。”

    “那怎么传成这样了?”

    “嗨,一个是以讹传讹的厉害,你懂的,事情在往外传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添油加醋,越说越夸张。再有一个是这孙国斌确实是被杀的。”

    周奕一听,孙国斌是被杀的,但自己对这个人毫无印象。

    那就说明,这是一起发生在火车上的凶杀案。

    朱明祥说:“我们后来调查过,实际上是有个工人在挖坟的时候被旁边倒下来的房梁砸断了一条腿,而这人又特别迷信,觉得是坟里那位阴魂不散害了自己。就这么回事儿,除此之外啥事儿没有。”

    “那这个孙国斌,是怎么死的?”

    老沈说:“这个孙国斌是死在火车上的,被人用鱼线勒死在了火车的厕所里。他随身携带的那尊玉佛,不翼而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