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91章 不谋而合

第791章 不谋而合

    办公室内,约翰·里德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他没想到,临下班前,居然会遇到这样的大事。

    此刻,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第一次与林浩然见面的场景。

    那是在1979年6月,作为林浩然的直接对接人,他亲眼见证了一场金融界的传奇。

    林浩然以五千万美元本金,搭配10倍杠杆杀入黄金期货市场。

    短短数月,到1980年1月,这笔投资竟狂揽11.4亿美元利润!

    要知道,这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啊!

    别说11亿美元,即便是1亿美元,在如今都堪称天文数字。

    一场黄金期货交易便斩获如此巨额收益,对约翰·里德而言,简直是闻所未闻、史无前例的壮举!

    其后,花旗银行原本对一个投资机会并不看好,便将其转介绍给了林浩然,这个机会正是投资初露锋芒的苹果公司。

    林浩然在深入了解苹果公司的业务模式、发展前景与团队潜力后,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拿出一千万美元,成功获得苹果公司10%的股分。

    谁能料到,这笔花旗银行看不上的投资,在林浩然手中,却如点石成金一般。

    不到一年时间,林浩然便凭借这10%的股份,收获了高达3.25亿美元的惊人回报。

    这般恐怖的收益数据,让整个美国投资界都为之侧目。

    而作为最初被苹果公司联系,却因判断失误而错过这样的好机会的投行,花旗银行内部上下一片哗然。

    林浩然,绝对是约翰·里德平生所见最具天赋的商业与金融双料奇才。

    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竟诞生于遥远的香江,而非金融心脏纽约华尔街,实在令人慨叹!

    “约翰,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这时候,沃尔特·瑞斯顿的声音打断了约翰·里德的回忆。

    约翰·里德从回忆中抽离,眼神重新回到眼前的问题上。

    他微微低头,沉思了片刻。

    而后缓缓抬起头,开口道:“沃尔特先生,以我和林浩然先生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向来谋定而后动,从不做没有价值的投资。

    所以,我们如今首要之事,是得先摸清楚他此次行动的真实意图。

    从香江传来的资料分析,林浩然旗下的恒声集团收购汇沣银行,大概率是个意外之举。

    恒声集团此举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获取香江的发钞权,最终才促成了对汇沣银行的收购。

    换句话说,在此之前,恒声集团应该并没有收购汇沣银行的既定计划。

    而间接获得海丰银行控股权,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状况!不过,意外终究只是意外。

    虽说对方原本或许并没有大规模进军美国金融行业的投资规划,但如今意外成为汇沣银行的控股人,他们是否会因此改变想法,我们目前还无从知晓。”

    沃尔特·瑞斯顿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约翰·里德条理清晰地说道:“所以,我认为可以分三步走,首先,我们要立即通过我们在纽约银行监管局的关系,密切关注海丰银行的资金动向。

    如果海丰银行获得大规模注资,那就说明他确实有意在美国市场大展拳脚。”

    “如果真是这样呢?“沃尔特追问。

    约翰·里德继续回答道:“那么我们就可以启动协议中的竞争条款,根据当初的协议,若林浩然旗下的企业与花旗在核心市场形成直接竞争,我们有权以原价回购那3%的股份。

    同时,我们还可以动用我们在纽约州的影响力,对海丰银行的业务扩张设置一些'合理'的监管障碍,当初汇沣银行能够收购海丰银行,主要还是有英国政府的支持,而林浩然先生并没有这样的背景。”

    约翰·里德的意思很直白,真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花旗银行就是与林浩然的关系一刀两断了。

    沃尔特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那如果他没有注资的打算呢?”

    “那就说明他收购海丰银行可能只是汇丰银行交易中的一个附带品,或者他另有打算。”

    约翰·里德眼中闪过精光,笑着说道:“这时我们就该主动出击,提出收购海丰银行,这样既能消除潜在威胁,又能增强我们在纽约州的实力。“

    “但这个收购要约必须把握分寸。“约翰·里德补充道,“既不能显得我们过于急切,让林浩然坐地起价;又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避免伤及合作关系。“

    沃尔特·瑞斯顿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是,海丰银行的处境可不算好,我们收购这家银行,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对于海丰银行这家同州竞争对手,沃尔特·瑞斯顿太了解了。

    海丰银行尽管规模颇为可观,然而其经营效率极为低下,资产质量也差强人意,战略方向更是模糊不清,这些问题在美国金融界可谓人尽皆知。

    它旗下近三百家分行,几乎是在缺乏合理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扩张而成。

    为了追求业绩,管理层胡乱审批放贷,使得不良贷款率在同行中始终居高不下,坏账如山般堆积。

    也正是受这些因素拖累,海丰银行在美国股市的表现一直萎靡不振,股价长期处于低位。

    当初海丰银行的主要股东们有意抛售股份,花旗银行也研究过,最终放弃了收购,反而被汇沣银行这家来自香江的海外银行收购了。

    约翰·里德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正是关键所在,沃尔特先生,我们收购海丰银行的目的,并非要经营它,而是要消除一个潜在的威胁。“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分析:“想想看,如果林浩然真的决定重振海丰银行,以他的能力和财力,完全有可能将其改造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与其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沃尔特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我们收购海丰银行后,可以将其拆分重组?“

    “正是如此。“约翰·里德点头,“我们可以只保留海丰银行在纽约州的优质网点和客户资源,将其不良资产剥离出售。

    这样既能巩固甚至是增强我们在纽约州的市场地位,又能阻止林浩然通过海丰银行在美国建立金融据点。“

    “但林浩然会接受这个提议吗?“沃尔特仍有疑虑,“他完全可以看出我们的真实意图。“

    约翰·里德微微一笑:“这就是谈判的艺术了,我们可以将收购包装成'帮助合作伙伴解决难题'。

    强调海丰银行的经营困境,指出恒声集团在美国缺乏运营经验,而我们愿意以合理的价格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他回到座位,继续分析:“而且,我们还可以在收购条件上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允许以花旗银行的股份对海丰银行进行融资。

    让汇沣银行这家林浩然刚刚收购不久的银行持有一定的花旗银行股份,这样既达到了我们的战略目的,又不会破坏现有的合作关系,甚至还加强了林浩然与我们花旗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

    沃尔特·瑞斯顿在办公室里踱步思考,最终停在窗前:“你说得对,约翰,我们必须谨慎处理这件事。

    林浩然不是普通的商业伙伴,他的能力和眼光我们都见识过。“

    “更重要的是,“沃尔特转身,神情严肃,“即便我们成功收购了海丰银行,也要确保与林浩然的关系不受影响。

    他在亚洲市场的资源和投资眼光,对花旗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与林浩然合作不到三年时间,可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花旗银行通过与林浩然的合作,已经赚了不菲的利润。

    这在花旗银行众多重要客户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这样的客户,值得他们以最高的诚意去维系。

    约翰·里德赞同地点头:“我建议,明天一早您就去拜访纽约银行监管局的朋友,同时,我后天原本正好要去一趟马尼拉分行处理一些事务。

    现在正好可以调整行程,提前一天出发,先飞往香江与林浩然先生当面沟通。“

    沃尔特沉吟片刻,点头认可这个安排:“这样很好,你亲自去香江,既能展现我们的诚意,也能当面观察林浩然的真实态度。

    记住,这次会面的重点不是急于达成交易,而是建立互信。“

    “我明白。“约翰·里德会意,“我会先听取他对海丰银行的规划,再适时提出我们的收购建议。

    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我们始终将他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沃尔特·瑞斯顿补充道:“另外,你可以暗示,如果这次交易达成,未来我们与他的合作会更加紧密,据我所知,他旗下的置地集团想要进入美国市场,一旦此次交易成功,我们花旗银行将会是置地集团在美国最大的靠山!“

    “这个提议很有分量。“约翰·里德眼睛一亮,“林先生的商业帝国已经愈加庞大,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未来他旗下的那些集团肯定不会放弃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提供支持,相信会大大增加他接受收购提议的可能性。“

    沃尔特·瑞斯顿露出自信的微笑:“正是如此,我们要让他明白,与花旗深化合作带来的价值,远超过持有海丰银行这个烫手山芋。

    时间也不早了,既然你决定明早出发香江,那便先回去早点休息吧,总部这边,我会说服其他高层的!“

    约翰·里德点头道:“好的沃尔特先生,那我先回去了,您也早点回去休息。”

    此时此刻,林浩然与花旗银行这两位大佬都不知道,双方的想法,居然误打误撞地不谋而合!

    ……

    香江,汇沣银行总部大厦。

    董事局主席办公室。

    此刻,林浩然与马世民、何善恒依然还在办公室内。

    时间,已经来到上午的十点钟了。

    三人的话题,基本围绕着这家刚被收购的银行未来发展展开。

    “对了浩然,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与你说说。”何善恒话音一转,说道。

    “何叔叔,您直说吧。”林浩然笑道。

    “这栋大厦,已经拥有了46年的历史,建筑、设施都已经严重老化,而且随着汇丰银行这些年的发展,办公空间已经严重不足。”何善恒说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确实,这栋大厦外表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外面的办公室里面,员工工位便能看得出,确实有些不够用了。

    虽然汇沣银行在经过被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声银行等轮番吸血后,市场份额大不如前了。

    但是但是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汇丰银行的员工规模依然庞大。

    更何况,如今汇沣银行已经成为恒声集团的一份子,未来自然也会大力发展。

    何善恒接着补充道:“在被渣打银行收购前,汇沣银行其实早已规划好了总部大厦的重建项目,还特意邀请了国际知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亲自操刀设计。

    按照原本的安排,这栋大厦本应在7月份就破土动工了,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这个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

    现在,既然我们恒声集团已经成功控股了汇沣银行,那这个重建计划,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推进呢?”

    “汇沣总部大厦重建计划?”林浩然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前世在楼下抬头仰望过的那栋巍峨的汇沣总部大厦,

    尤其是大厦楼顶那四门造型独特的炮台,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对,大厦重建计划在沈弼先生担任大班的时候,便已经准备妥当了,可惜后面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此事自然便被耽搁了,我这里还有设计资料,我拿给你看看。”

    何善恒一边感慨地说着,一边从打开旁边的手提包。

    显然,应该是昨天进行交接的时候,他拿到的资料。

    很快,一份资料放到了林浩然的桌面前。

    马世民也不由得侧目看了起来。

    “第四代香江汇沣总部大厦规划总纲~”

    林浩然翻开来看,里面的建筑外观图纸,顿时显露在他的面前。

    旁边还有详细的数据与资料。

    整座建筑物高180米,共有46层楼面及4层地库。

    大厦将预计使用30000公吨钢及4500公吨铝建成。

    该建筑采用外部悬挂式钢结构及预制组件技术,将首创无立柱空间设计。

    而这栋大厦的外表,正是如他前世所看到的那栋汇沣大厦那般,只是,建筑上面少了那四门“炮台”罢了。

    实际上,这四门炮台装饰构件,还是在1991年加上去的。

    1989年,中银大厦建成后,因其三角形设计被视为“利剑”,与汇沣银行总部形成风水对峙,于是汇沣认为公司股价下跌、业绩受挫,是中银大厦的风水局造成的。

    为应对此局面,汇沣银行在1991年于楼顶加装四门大炮造型的装饰构件,通过“以武制煞”的方式化解煞气。

    说来也奇怪,在这四门大炮造型的装饰构件安装好之后,1992年汇沣银行便扭亏为盈,股价回升;

    而中银大厦则在同期遭遇高管变动与业绩滑坡。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水格局的改变还因台风引发过纠纷,1991年台风导致其中两门大炮炮口转向隔壁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随即向汇沣银行发出律师函,要求其调整大炮方向。

    这一事件被广泛报道,成为香江商界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

    林浩然看着图纸,脑海中浮现出前世那场著名的“风水大战“,不禁莞尔。

    风水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重要的是,这反映出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企业形象与文化的象征。

    汇沣银行以其说是信风水,何尝不是特意做给市民们看,让他们对汇沣银行重拾信心呢?

    当然了,这已经是林浩然上一辈子发生的事情了。

    而他如今所处的世界,早已经因为他的穿越,而彻底改变了。

    汇沣银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汇沣银行,已经失去了金融霸主的地位,如今更是被他这位华商收购了。

    所以,未来这个有趣的“风水大战”,大概也不会发生了。

    “这栋大厦的外观,还停好看的。”马世民的声音,让林浩然回过神来。

    “预计建造成本在10亿美元左右?”看到这里,林浩然便觉得离谱。

    10亿美元啊,不是港元啊。

    一栋180米高的建筑,还是在80年代初期设计,预计建造成本居然高达10亿美元,换成港币,那可就是52亿港元啊!

    林浩然看到这里,心中不禁摇头,简直就是离了个大谱。

    像置地集团目前在中环正在建造当中的世界第一高楼,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公司涉及,预估建成资金也不过是三十多亿港元而已。

    而这栋仅仅180米高的大厦,成本居然要到52亿港元。

    在林浩然看来,这简直就是离晒大普!

    实际上,林浩然不知道的是,这栋大厦最终的建造成本,确实如预估的差不多,花了足足52亿港元。

    而之所以建造成本如此昂贵,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大厦的3万吨钢构件来自英国,玻璃和4500吨铝构件来自美国,服务组件来自日本。

    这种全球化协作模式在当时属于创举,但也大幅增加了运输和协调成本。

    此外,大楼采用模块化设计,由5个大型钢模块组成,均在英国造船厂预制后运至香港组装。

    这种工艺虽提高了效率,但预制和运输成本高昂。

    另外,使用的玻璃幕墙、铝制表皮等都是高端材料,造价昂贵导致成本过高。

    还有多个原因,都是这栋大厦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

    放在此前的汇沣银行,正是它处于最巅峰时期,用52亿港元造新总部,不仅仅能够彰显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行业领军地位,更是在提升汇沣银行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向整个香江乃至全球金融界宣告其不可撼动的霸主姿态。

    然而,如今的汇沣银行,已经不是曾经的汇沣银行了。

    他不仅仅已经不再是香江金融界霸主,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盈利能力也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它现在已经是恒声集团旗下的一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根本没必要建这样华而不丽,代价昂贵的建筑。

    经济实用,才是硬道理。

    何善恒看出林浩然的顾虑,便说道:“浩然,我明白你的想法,以汇丰银行现在的状况,确实不适合投入如此巨资建设新总部,所以我也不赞成继续执行这个设计图。“

    马世民也赞同:“52亿港元不是小数目,这笔资金如果用在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上,可能会带来更直接的回报。“

    林浩然在办公室里踱步思考,突然停下脚步:“但话说回来,一个现代化的总部对提升企业形象确实很重要,如今汇沣银行的总部,确实满足不了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形象提升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所以第四代汇沣总部大厦,确实要建了。“

    他回到座位,目光重新落在设计图上:“但是,用52亿港元建造这样一栋大厦,肯定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一栋大厦吧,这个位置,高度在200米到300米之间会更好点,至于建造成本,控制在20亿港元以内范围吧。

    20亿港元,建造一栋200米到300米之间的一栋大厦,完全绰绰有余。

    比如,未来那栋大名鼎鼎的中银大厦,始建于1985年,到1989年建成,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而这样一栋大厦的总投资,也不过是2.5亿美元罢了,换成港币,也不过是十几亿港元。

    所以,拿20亿港元来建造汇沣银行新大厦,完全绰绰有余!

    何善恒立即领会了林浩然的意图:“确实如此,如果我们把预算控制在20亿港元,同时将建筑高度提升到200-300米,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象征意义上都很合适,而且使用自有地块,确实能省下大笔土地成本。“

    马世民补充道:“我建议可以邀请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竞标,要求他们在预算范围内发挥创意,这样既能保证设计质量,又能控制成本。“

    林浩然点头赞同:“这个思路很好,我们要建的不是最奢华的总部,而是最合适的总部,它要体现我们的实力,但更要体现我们的智慧与务实。

    不过,我倒是有个建议,你们知道贝聿名先生吗?“

    “当然,贝聿名先生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我还是认识的。”何善恒笑着说道。

    马世民也点头表示认识。

    “我建议,请他来设计吧!”林浩然提议道。

    中银大厦,便是由贝聿名先生设计。

    在林浩然看来,汇沣银行新总部由这位著名的华人建筑师来设计,显然再适合不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