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一日之间。
沈念那句“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百姓拥护,才是护卫大明最强大的力量”便传遍了京师各个衙门。
这两句话看似通俗浅显,却契合天下底层兵卒心理且有凝聚民心之效用。
而能传播如此之快,显然是小万历的授意。
前一句话,被文武百官解读为此乃小万历要告知天下:日后“将之子孙为将,兵之子孙为兵”的普遍规律将会被推翻,唯军中有才者取之。
后一句话,则一直是当下新政的主基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小万历不但将沈念的这两句话传出,同时还命兵部将沈念在精武学院的文训讲稿传到九边重镇。
一方面,他为向百官证明自己主导筹建“精武学院”是一项影响深远、能有效提高大明军事实力的正确行为。
另一方面,他欲彰显皇权,已表达出要将天下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想法。
……
内阁值房。
张居正也看了沈念的文训讲稿。
“子珩还是有大智慧啊!有子珩在,九百兵卒日后绝非陛下之私兵也!”张居正轻捋长须说道。
别人看不出沈念文训讲稿的特别之处,张居正却一眼看了出来。
沈念一直都在强调,九百兵卒的目的是保护整个大明,为他们灌输的是卫国护民思想,而非让他们成为小万历的私兵。
如此,这九百兵卒成才之后,才能有大建树,而非对小万历唯命是从。
这也契合了沈念一直提出的“民为贵”思想。
张居正能想到这一层,是因小万历这两年来,将内帑之财看得比太仓库之财更重要所致。
一位明君,绝不能为皇家而不为公家。
小万历在这方面的觉悟非常低,仍需要着重教育。
至于小万历,绝对不会想到这一层。
因为在他眼里,大明即皇帝,沈念所言的保护大明,就是保护他。
……
眨眼间,到了七月份,《万历民鉴》第二期即夏季刊,正式出炉。
此刊一经发布,便使得京师与地方诸多小报闻声而动。
因此刊内容真实,少有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外加聚焦民生民艺,使得天下百姓颇为关注。
诸多识字的百姓甚至将其抄录放入家中,不时翻看。
这导致,但凡街头小报之内容涉及此刊,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解读,便能畅销。
许多连举人都考不上的穷秀才,写解读此类文章获得稿酬,都能大赚一笔。
朝廷对民间街头的多样化解读,甚至对一些政策的抨击,都未曾干预。
因为这都是真实的声音。
要比那些类似“沈念是张居正的私生子,李太后与张居正有说不清的关系”之类的谣言要强多了。
当下的朝廷,渐渐开始允许书生士子们自由发声,且尺度越来越大。
但必须是发出真实的声音。
造谣者,依旧在厂卫严厉打击的范畴之中。
……
七月十四日,近午时。
一条消息在京师各个衙门流传开来。
“兵部尚书兼山西巡抚方逢时,以‘斩首万余级,拓地七百里,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之理由,上疏为辽东总兵李成梁请封爵位。”
此消息一出,立马成为京师各衙门热议之话题。
大明一朝,武将封爵,条件极为苛刻。
非不世之功而不封。
其中基础的硬性条件是:斩首两千级以上,或内部平乱有大功或有拓边之功,才能进入封爵的讨论范围。
当下,九边总兵包括戚继光在内,无一人有爵位。
但是,李成梁却符合“开边封爵”之传统,将其纳入封爵讨论之中,并无不妥。
兵部尚书方逢时所请,合乎规矩。
不过军功也只是一方面,能不能封爵,主要还是看朝廷的决定。
一些反对此奏疏的官员,担心一向支持李成梁的张居正会立即撰写票拟,做出同意的决定,当即午饭都顾不上吃,纷纷撰写奏疏反对。
反对之激烈程度,令沈念都感到不可思议。
通政使司前厅的大门都被一些性格急躁的官员挤坏,不到两个时辰,反对奏疏便达到了近百本。
除了科道官,六部、翰林院、大理寺等衙门的官员,皆反对李成梁封爵。
理由有:李成梁为邀功多次虚报战功,曾杀害无辜流民与女真部落平民,甚至将小规模冲突夸大为大捷,冒领奖赏;李家子弟多任要职,克扣军饷,垄断贸易,使得辽东之兵只知李家,不知朝廷……
因李成梁练兵打仗,全仰仗个人威信,任人唯亲,故而在京师文官眼中的人品甚差。
不过,一些官员目的不纯。
他们抨击李成梁,完全是不想令武将势大,但凡有武将势大,他们就会立马踩上一脚,让武将明白,他们必须矮文官一等。
当然,也有夸赞李成梁者,比如兵部左侍郎梁梦龙。
他称李成梁累计拓地七百里的功绩为实,使得蒙古诸部不敢侵犯辽东的战绩为实;对女真诸部分而治之,以夷制夷,遏制女真各部发展的功绩为实;通过筑城建堡,完善辽东防御体系,打造辽东铁骑的功绩为实,虽性格有所瑕疵,但不可磨灭其功绩,九边边将,李成梁无愧第一。
梁梦龙夸赞完李成梁后,还忍不住抨击了一番反对者。
他称:反对李成梁封爵的部分文官,非为朝廷,而是刻意压制武将擢升。一些文官刻意针对武将,对武将压制过度,使得一些武将建立功勋后,不得不立即犯下贪财好色的过错,免得被弹劾为有专权乱国之倾向。
他还称,当下的五军都督府上下全无武人之风,就是压制过度所致,此举也使得大明军事效率低下,将才凋零。
放在往昔,梁梦龙绝对不敢说此话,因为将得罪一众文官。
但当下,小万历有整顿军伍之倾向,而要使得武人不再颓靡,便必须提高武将的地位。
此话,可谓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诸多反对李成梁封爵的文官,将矛头对准了兵部左侍郎梁梦龙。
……
近黄昏,兵部衙门前。
十余名科道官递上拜帖,欲找梁梦龙理论一番。
对言官而言,吵架也是公事的一部分。
吵输吵赢都能算得上考绩,吵赢还能额外获得好名声,能令自己破例擢升,故而人人踊跃。
梁梦龙知晓后,本不想与他们争论,但知晓若不让他们进兵部,他们将在兵部衙门外嚷得更凶,便令人将他们请到了前厅。
……
兵部前厅,十余名科道官见到坐在正前方的梁梦龙后,微微拱手后,直接开喷。
“梁部堂,太祖当年废除大都督府,废除勋贵之传统,强调武将领兵,以文督师,您不会不知为什么吧?”
“梁部堂,太祖曾言,武官不修文学,不通治道,终非良将,辽东李成梁这等粗鄙好财专权之人是良将吗?”
……
一众科道官开口便拿太祖朱元璋来压制梁梦龙。
梁梦龙欲张口解释,但这些人话口实在太密,他根本插不进话。
缓引过祖制之后,一众科道官又开始讲起李成梁封爵后的危害。
“李总兵若被封爵,九边其他军帅如何想?他们必然想着生战,想着增加斩首首级,想着开拓边境,若引起大战,当下之新政应如何进行,国库能支持多久?”
“梁部堂,文治乃我朝长治久安之根本,武功不过是辅弼之术而已,待武将太好,他们必然会生出反意,唯有不时压迫,才能保九边太平!”
“若封其为爵,必将功其三代,如此李家之势将更盛,梁部堂是忘了藩镇之乱了吗?盛唐是如何堕落的?宋将赵匡胤是如何黄袍加身的?梁部堂难道不知吗?”
……
众科道官唾沫横飞,一些唾沫甚至直接打在了梁梦龙的脸上。
梁梦龙开口解释。
这些人根本不听,他们只沉浸在自己的见解之上,只想痛斥一番梁梦龙,说得越多,考绩上写得越多,功劳也就越大。
顿时,梁梦龙有些恼怒了。
他看了一眼门口的护卫,突然推开前面的数名科道官,然后一下子夺下护卫手里的长枪。
梁梦龙虽年过五十,但体格强健,经常练武,曾经更是靠着剿匪缉盗而成名,手里有些功夫。
唰!
他将长枪指向这群科道官,待后者安静下来,不由得高声骂道:“你们这群为邀直名的长舌吠犬,能不能听老夫讲话?”
这时,为首的一名科道官面露兴奋,道:“梁部堂,下官作为言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有发言之权,此乃陛下应允的。你竟想要动粗,是不是我们的话语已让你羞愧得无言以对了?”
对这些科道官而言,因发言而遭遇身体伤害,乃是大功绩。
梁梦龙本来是个好脾气,但此刻的他已不愿与这些科道官沟通,他将长枪调转方向,手持枪头,用前方的木杆朝着前方扫去。
砰!砰!砰!
长枪杆结结实实地打在这些言官的身上。
“老夫担得起揍你们这群人的罪过!”梁梦龙手持长枪大幅度甩动起来。
顿时,言官们纷纷后退。
门外兵卒见状,也都纷纷冲了过去,只要梁梦龙一声令下,他们立即将这些人全部擒下。
“你们都退下!”梁梦龙高声道。
殴打言官,这个罪过,他能扛下,但这些兵卒却扛不下。
唰!唰!唰!
梁梦龙挥动长枪,不多时便将十余名言官轰出了兵部衙门。
身在兵部数年,他明白一个道理,要想不吃亏,对武将要动嘴,对言官要动手。
梁梦龙将他们驱赶出去后,本以为他们会离开。
哪曾想,他们竟在兵部衙门外更加高声地叫嚷起来。
同时还称兵部左侍郎梁梦龙为逢迎兵部尚书方逢时,恼羞成怒,暴打一众质问他的言官。
就在梁梦龙想再暴打他们一顿时,内阁阁臣殷正茂恰好路过了兵部衙门前。
“怎么回事?竟在兵部衙门前喧哗!”殷正茂下轿之后,高声斥责道。
殷正茂看到双方,便知是缘于何事。
就在一名脑门被打一片红肿的科道官准备向殷正茂吐苦水,道梁梦龙之过错时,殷正茂瞪眼道:“你们皆先闭嘴,老夫先听梁部堂言!”
顿时,众科道官只能先闭嘴,然后殷正茂听梁梦龙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
殷正茂听完后,缓了缓,看向众科道官。
“你们都回衙门吧,有问题就呈递奏疏,而非到兵部找茬!”
听到“找茬”二字,众科道官便认为殷正茂在偏袒梁梦龙。
“殷阁老,我们怎么是在找茬呢?我们在论辩国事,是梁部堂称文官对武将压制过重,此番言论,有违祖制,我们是……”
这名科道官还未曾说完,就见殷正茂突然夺过梁梦龙手里的长枪,直接向他们扫了过来。
砰!
一棍打在说话者的肩头,其刚痛叫着捂住肩头,殷正茂便一脚踹了过去,直接将其踹在地上。
殷正茂虽然年过六十,但其下手向来是非常狠的。
其架势,瞬间让科道官们害怕起来。
并且,殷正茂若因打他们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是他们的错。
毕竟这位乃是当朝阁老。
顿时,十余名科道官立即四散而去,眨眼间便跑得干干净净。
殷正茂有多年带兵经历,他是赞同梁梦龙之说法的,外加朝廷有整顿军伍之心,当下需要为武官们提一提劲。
他动手,并非鲁莽,而是为了与梁梦龙分担过错。
他一动手,此事大概率会不了了之,小万历不会追究二人动手之责。
……
一个时辰后。
殷正茂与梁梦龙在兵部衙门分别与一众科道官斗殴之事,迅速传遍了各个衙门。
一个年过半百,一个年过花甲,且全都身居高位,使得他们纷纷动手,显然是科道官言辞太脏了。
这是几乎所有听到此事官员的反应。
而这些科道官也没敢上奏言说此事,梁梦龙给他们道歉,他们敢受着,但殷正茂给他们道歉,他们的仕途就完了。
沈念知晓此事后,不由得笑容灿烂。
京师朝堂拥有殷正茂与梁梦龙两个敢于力挺武将,敢于对言官动手的官员,实乃朝堂之福。
沈念觉得当下朝廷为李成梁封爵没有问题。
封爵,只是荣誉赏赐。
而目前依照李成梁的实力,根本不会有反叛覆国之心。
并且,沈念还知晓,当下辽东若无李成梁,辽东将会更加混乱,女真会更快崛起。
李成梁没有替代者,封爵,能使得他更加恪尽职守,至于他的其他毛病,小万历与内阁都是知晓的,在朝廷的容忍度之内。
……
翌日一大早。
张居正按时将李成梁封爵奏疏的票拟呈递到了禁中。
他并未受持反对意见之官员的影响,票拟核心之意为:功懋懋赏,理应封爵。
功懋懋赏,即功劳盛大就应给予丰厚奖励之意。
小万历翻阅到此奏疏,看到票拟后,微微点头。
他比诸多官员更清楚李成梁的缺陷,但瑕不掩瑜,当下的辽东离不开李成梁,并且当下也应适度提升一下武将的地位,小万历还想凭此获得军心。
小万历提笔便欲撰写“准拟”二字,当他想了想,突然又停了下来。
“朕若立即准拟,李成梁只会记元辅之恩,若朕在常朝之上,令双方论辩,然后亲自为李成梁言功,其必感念朕之恩!”
小万历的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觉得自己又领悟了一招帝王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