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北宋困境,高俅之策

第四百五十二章 北宋困境,高俅之策

    大明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可赵佶也好,蔡京和北宋的满朝文武也罢,都想不到丝毫的破局办法。

    无他。

    大明的势力太强,军力太凶了。

    北宋重文抑武,军备松弛,莫说面对大明和隔壁的大隋,就算是大辽都能轻松将北宋吊起来打,甚至再差点刚崛起不久的金国,都对北宋虎视眈眈。

    大明厉兵秣马,透出欲吞并天下之势,他们纵然知晓也无力抗衡。

    都不需要出动全部,只需要天策和苍云一部人马,就能给北宋带来灭顶之灾。

    甚至……

    都不需要出动他们。

    这才是最绝望的。

    “难道,就只能等死吗?”

    赵佶在朝堂上怒声咆哮,衮衮诸公,碌碌名臣竟给不了他任何有用的建议。望着低下头无人开口的满朝文武,冷笑一声,他知道若不逼一把,这些人只怕还兀自做着王朝更迭,他们大不了换个主子,继续宰执天下,执政一方,继续荣华富贵的美梦。

    “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乃天下诸国独一份,大明可无此先例,诸卿最好想清楚。大明新帝未登基前就大刀阔斧的改革,屠刀高举杀得大明百官血流成河。依照他的秉性,大宋若是未他所灭。”

    “等待你们的绝不是大好前程,更不可能有你们待价而沽的机会。”

    “以那位大明新帝的雷厉风行,大宋倒下之后他第一件事,必然是彻查天下,清洗朝堂,你们或许有人侥幸能够逃过一劫。”

    “可……”

    “你们谁敢保证自己屁股底下真的干净?”

    赵佶目光逼视,所过之处满朝文武的身体皆是情不自禁的一抖。

    干净?

    这两个字绝对不会出现在大宋朝臣的字典里。

    大明的消息,大宋满朝文武或多或少有所听闻和了解,自然也清楚大明新帝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是什么样的态度。

    高俅身后,一名文官站出,躬身道:“陛下,臣倒是有个提议,或许可以缓燃眉之急。”

    “讲。”

    “大明与我们终归隔着一个南宋,我们大可以效仿真宗皇帝,与大明缔结一个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满朝文武俱失声。

    这算是北宋的屈辱史之一。

    当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曾发动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战争,但均告惨败。

    后来辽圣宗与萧太后亲帅大军南下进攻,深入宋朝腹地,耶律无敌联手蒙元大国师八思巴与蒙赤行,大战赵匡胤和南宋国师黄裳三个日夜后,宋朝在可以放手搏一搏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与辽朝签订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赵佶闻言,露出意动之色。

    一旁的蔡京无奈的站了出来,打破了这个美梦:

    “官家,没有可能的。”

    “大明之势,若燎原之火,就算我北宋割地称臣,年年岁币,岁岁纳贡,大明皇帝都不会接受的。”

    “为何?”

    赵佶皱眉反问。

    蔡京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反问道:“官家若手握百万重兵,并有绝对把握能覆灭一国,且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时,可还容得大理和西夏的存在?”

    “不会。”

    蔡京替赵佶给出了答案。

    “大明皇帝必然也是一样的想法,他手握天策和苍云两大无敌之军,而今登基称帝又有大明雄师百万,万万大明百姓可以不断补充兵力。”

    “大明只出兵三千,一日灭安南,两日灭暹罗。”

    “南宋也好,北宋也罢。”

    “对大明皇帝来说,并不比安南和暹罗强大多少,既然能如探囊取物般轻易取之,他又怎可能答应臣服结盟这等协议呢?”

    北宋自然比安南和暹罗强大百倍千倍。

    蔡京也只是如此比喻。

    可满朝文武,包括赵佶却都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和借口。

    毕竟,谁叫天策府的战绩太过彪炳了呢。

    三千将士,一日灭一国。

    还不是直取皇都,突袭斩首的战术。

    是实实在在将整个安南和暹罗一城一城打下来,直接打穿一国俘虏了两国的国主。

    北宋是强,但比之暹罗又能强大到哪儿去?

    三千天策灭不了北宋就三万。

    澶渊之盟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才成的。

    北宋和大明的国力差距,好比某个村庄对比一国,后者一旦挥兵顷刻就能叫前者灰飞烟灭?

    结盟?称臣?

    不过痴人说梦罢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蔡相可还有良策?”

    “没有!”

    蔡京两手一摊,若是大辽进犯,或者大隋来功,他都能想出办法,可面对大明的威胁,他实在是无计可施。

    赵佶气急而笑,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高俅突然冒出来,道:“官家,臣倒是有一计半,不知可不可行。”

    “说。”

    面对高俅,赵佶实在没有好心情。

    此前若非高俅信誓旦旦的保证,大明的情报多半为假,他和北宋现在又何至于如此的被动?

    “大明来势汹汹,虽难以抵挡,但此前盖国公所言,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高俅躬着身子,沉声回道:“效仿真宗陛下的澶渊之盟自然不行,但倘若我北宋与大明联姻呢?”

    “那位大明皇帝陛下,据我所知,可还未有皇后,也无子嗣。”

    “而茂德帝姬,以及其他帝姬天香国色,倾国倾城。”

    “官家,那位大明皇帝也不过才弱冠之龄,连始皇帝都尚有阿房的遗憾,他再怎么雄才伟略,也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高俅的提议,令北宋朝堂鸦雀无声。

    连蔡京都愣了愣。

    “来人!”

    赵佶面色凝重的对着殿外宣声大喊,很快几个御林军踏入朝堂。

    就在高俅以为他的提议得到赵佶看重时,骤然听到赵佶指着他,冷声道:“将高俅叉出去,给朕重打三十大板,什么时候清醒了,再让他回来。”

    “官……官家??”

    高俅愣了,被几个御林军叉出去的时候,还兀自不解,他的提议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不应该直接当着朝堂文武百官的面直接将他叉出去才对啊!

    “白痴。”

    蔡京低下眉眼,刚才还以为高俅的提议能有什么惊喜,结果就这?

    要是这么简单就能免除北宋灭国之患。

    还需要高俅跳出来当这个显眼包?

    他蔡京,满朝文武不早就正向提议了?

    英雄难过美人关是真的。

    但也要看谁。

    蔡京不否认茂德帝姬和其他帝姬的确是天香国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贤良淑德,寻常官员能求取其中之一,已是缴天之幸。

    但这样的人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算什么?

    她们和一国之重相比,天平会倾向何方还需要问吗?

    这也是为何赵佶脸上的喜色还未散去,就直接大怒命人将他叉出去打,高俅的提议有可行性,但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