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车队指令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可是“跨队指令”这个词汇,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简单点来形容,就是A车队的管理层或者策略组,直接向B车队的车手下达指令!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在于两支车队或者车手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关系。
比如说联合运营,像是红牛车队跟红牛二队这种。
另外一种则是引擎客户车队,诸如雷诺阵营、梅奔阵营、法拉利阵营等等。
历史上被怀疑存在跨队指令的赛事数不胜数,那些消极防守跟莫名其妙的让车都有嫌疑,只不过这种违反FIA规则的行为,相信也没有哪支车队或者车手会承认。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承认了,他就是梅奔车队领队TOTO(马桶狼)。
18赛季摩纳哥站,印度力量车手奥康把跟在自己车后的梅奔车手汉密尔顿放了过去,直接决定了那场赛事的领奖台归属。
事后面对媒体采访,梅奔领队托托非常“骄傲”的宣布,就是自己对奥康下达了跨队指令,从而帮助汉密尔顿收获更多积分,以达到车队五连冠的成就。
并且就在同年的巴西站,印度力量车手奥康再度放过去汉密尔顿,还顺势在套圈过程中把头车维斯塔潘给撞出赛道,从而引发了称重台推搡动手的名场面。
也正是奥康的举动,让汉密尔顿趁机超到第一,并一直领跑到比赛结束。
当然,这一次跨队指令托托没有承认,毕竟当年布里亚托利的“撞车门”处罚历历在目,马桶狼可不敢保证自己能推翻FIA的禁赛令。
只是外界基本上确认,这绝对有梅奔车队背后暗箱操作的嫌疑。
至于为什么印度力量的车手奥康,会听从梅奔领队的指令,就在于双方属于同一个阵营。
印度力量使用的是梅奔动力单元,同时奥康还是梅奔青训出身,并且托托给了对方加入梅奔厂队的暗示。
能一跃加入顶级厂队,甘当工具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个时代的迈凯轮跟梅奔关系有些特殊,理论上梅奔提供动力单元占据着主导地位,事实上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迈凯轮这支车队车队占据着主导地位。
甚至于梅奔想要把动力单元卖给围场内其他车队,都要经过迈凯轮的允许,否则双方无法达成交易的程度。
很明显这种地位关系,大名鼎鼎的豪门梅奔肯定无法长久忍让,这也是两支车队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之一。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是“新军”的梅奔,依旧跟迈凯轮关系紧密。
目前处于排名第四的罗斯伯格,听到了来自于车队工程师的指令。
“罗斯伯格,挡住后面HRT车手北,给汉密尔顿创造时机。”
听到这道车队指令,罗斯伯格首先是意外,紧接着他就明白了车队意图。
身为一名车二代,罗斯伯格对于围场政治再熟悉不过,况且车队方面对于跟迈凯轮的合作早有暗示,双方存在着跨队指令的秘密渠道。
只是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机其实就是帮助汉密尔顿超车。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罗斯伯格跟汉密尔顿关系很差,两人队内竞争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赛后采访会互相阴阳指责的程度。
但事实上他们两个曾经关系非常好,还谈论过未来成为F1队友的话题,认为如果能实现的话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就如同陈向北跟星野义约定的顶峰相见。
结果“梦想”成真,面对的却是现实残酷。
F1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你的队友!
哪怕竭尽全力将比赛跟生活分离,可在充斥着的利益纷争的F1大染缸里面,竞争着只有一个的世界冠军头衔,童年跟少年时期的友情经不住考验。
数年之后罗斯伯格不会执行这道指令,去帮助汉密尔顿提高名次。
却并不意味着他现在会拒绝。
没有触及底线的利益纷争情况下,儿时友情的价值更胜一筹。
“收到。”
简单的一声回应之后,罗斯伯格把目光看向后视镜远处的HRT赛车。
其实除了跟汉密尔顿的友情,罗斯伯格还有跟陈向北的恩怨,他绝对不会让中国小子轻易提升名次!
陈向北自然是听不到其他车队的指令,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阻挡汉密尔顿进攻的同时,尽可能的去追击前车罗斯伯格。
一圈、两圈、三圈……
没有全速推进的情况下,车手之间的巡航速度其实差不太多。
直至比赛来到了二十五圈,罗斯伯格才进入到陈向北的攻击范围。
只是还没有等启动攻势,前车罗斯伯格就做出不合常理的操作,他刻意放慢了些许速度挡在陈向北的车前,开始进行减速压车!
陈向北是个新人,却并不意味着他是个菜鸟,见到这一幕瞬间就明白罗斯伯格举动背后的含义。
他要帮助汉密尔顿超车!
说实话,陈向北是有些惊讶跟意外,哪怕这个时间节点两人还没有翻脸,可身为不同车队的车手,做出这种跨队合作依旧非常罕见。
历年类似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年度冠军争夺中,否则谁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汉密尔顿,抓住机会超车!”
迈凯轮车队指令同步传递到汉密尔顿的耳中,现在就是最好的超车时机!
其实不用惠特马什强调,汉密尔顿也明白发生了什么,更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F1的世界冠军,从来都不是什么坚守体育道德的正人君子,相反他们可以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别说是跨队指令超车,就算是跨队指令把陈向北撞出赛道,汉密尔顿同样能心安理得的笑纳胜利成果。
只可惜他低估了陈向北的防守意志,面对自己的超车动作,陈向北毫不犹豫的变道挡在前面,颇有一种玉石俱焚的架势。
如今是汉密尔顿占据着优势,他成为那个穿鞋的车手,陈向北则是光脚的!
见到这种情况,反正都已经做了,罗斯伯格不在乎明目张胆。
只见他再次踩下刹车把速度给慢了下来,然后死死的挡在陈向北前面,同时抢占更好的切弯路线,让陈向北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于是乎赛道上出现了一副诡异的画面,头部集团的三辆赛车慢的夸张,简直就跟F1的速度有些格格不入。
“罗斯伯格干什么,恶意挡车给汉密尔顿获利吗?”
水谷翔充斥愤怒的质问了一句。
他其实前面就隐约感觉到情况不对劲,可是两支不同车队的迷惑性太大,再加上水谷翔放在F1里面同样算是个新人,不敢轻易就下达结论。
现在他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梅奔跟迈凯轮车队之间存在着跨队指令!
“这是违反赛事公平跟体育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要向FIA投诉!”
泽野弘树同样面带愤怒的回应着。
日本国内赛事受限于规模的因素,往往旗帜鲜明的分为几大阵营车队,不会像这样明面上没有关系,实则背地里面却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着一名新秀玩跨队指令,迈凯轮车队着实有些输不起了。
“投诉有什么用?”
奥德托冷冷反问了一句。
跨队指令这种东西能在围场内横行,就在于它极其难以抓到把柄。
你根本就无法证明,前车到底是正常防守,还是刻意去帮助第三方获利。
甚至于下达车队指令,讲究点可以打个私人电话,不讲究直接提前商定个代号就行,就好比经常使用的Plan A、Plan B。
鬼知道启动B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对手能做初一,我们就能做十五!”
奥德托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然后按下耳机上面的通话键。
“特鲁利,执行双车战术,配合北超车。”
“COPY。”
耳机里面传来特鲁利的声音,而水谷翔跟泽野弘树两人,脸上却流露出敬佩的神情。
“领队,你预判到了迈凯轮会发出跨队指令,这才让特鲁利延迟进站了吗?”
水谷翔忍不住询问了一句,奥德托这手堪称神来一笔!
本来特鲁利落在后面P11的位置,却由于奥德托下达延迟进站指令,让他刚好领先一个进站窗口期,暂时排在了罗斯伯格的前面。
从结果上看,特鲁利目前为止刚好可以帮助到陈向北,从一对二的局面转变为二打二。
相比较跨队指令,同队之间的双车战术将更胜一筹!
“我没有预料到迈凯轮的跨队指令,不过特鲁利留在赛道上的原因,确实是为了执行双车战术超越罗斯伯格。”
没有搞先见之明那套,奥德托回答的很坦诚。
陈向北一停战术注定要极致保胎,意味着不能进行太多的超车缠斗。
罗斯伯格跟陈向北打过口水仗,两人还存在着旧怨,对方势必不会轻易放行,防守意志会很坚决。
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协助陈向北超车,毫无疑问只有特鲁利。
现在出现这种二打二状况,更多为阴差眼错。
可就在这个时候,比赛工程师索特却说道:“领队,特鲁利的中性黄胎已经跑了二十五圈,早已过了抓地力的峰值,这时候要他阻挡罗斯伯格很难,也充斥着风险!”
车手很自己的比赛工程师绑定很深,很多时候哪怕就是跳槽换车队,两人也会选择共同进退。
这就意味着比赛工程师,不一定会完全站在车队的利益上考量,更多时候车手利益首当其冲!
特鲁利不太适应转向不足的赛车,轮胎损耗过度更是加剧了甩尾,让这种状态下的他去阻挡罗斯伯格,极其容易发生无法预知的后果。
“我知道,可别无选择。”
奥德托神情很平淡,语气却充斥着一股让人无法反对的坚决。
面对这种话语,索特哑口无言,知道再说下去也毫无意义。
车队必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北抗局势,这个人只有特鲁利!
“呵呵,奥德托,我们其实是一类人。”
布里亚托利此刻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阴阳怪气。
真到需要把二号车手当工具的时候,奥德托也没有丝毫手软的迹象。
什么团队精神、体育公平,都是一些虚伪的口号。
唯有成绩,才是一支F1车队永恒的旋律!
“不,我跟你不一样。”
“你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单独牺牲一名车手,而我却不会偏向车手北。”
“如果有一天特鲁利跑在前面,那么挡车的就会是北!”
奥德托的语气很坚定,这就是他跟布里亚托利的不同之处。
自己的车队指令,从来都不是建立在车手身上,而是关乎赛道上的客观局势。
哪怕为了团队利益会损害到自己个人利益,奥德托同样会毫不犹豫的下达跟执行。
“是吗?”
布里亚托利语气轻佻。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隐约有些期待,见到奥德托难以抉择的那一刻!
室外指挥台的对话,并不能影响赛道上面的对抗。
罗斯伯格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压车陈向北,丝毫没有注意到跟前方另一辆HRT赛车距离越来越近。
此时的陈向北已经处在“突破”的边缘,本身他的硬实力就不如汉密尔顿,靠的是对东海国际赛道的主场优势,以及这辈子顶级的车感来维持对抗。
一对一还能勉强来个势均力敌,一对二根本就抵抗不了多久。
只能说今天赛道局势,好好给他上了一课什么叫做围场政治,比赛不仅仅只有你死我活,还有人情世故!
就在陈向北即将要力竭的时候,耳机里面传来了奥德托的声音:“北,准备超车!”
【超车?】
陈向北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刚好一个弯道视野盲区过去,他看到一辆黑橙配色的HRT赛车,“恰巧”挡住了罗斯伯格的行车线。
瞬间陈向北就明白了一切,利用罗斯伯格减速避让的刹那,一脚油门下去提速超车,整个过程完全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形容。
哪怕就是罗斯伯格,都只看到一道黑色的影子,从自己的车旁呼啸而过。
陈向北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就完成了对罗斯伯格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