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 > 第581章 千机齐发

第581章 千机齐发

    几乎是同时,苏阁南北部就已经发生了交火。

    鹰弗尼斯就是苏阁南最北的城市,运输公路基本也就到这,再北基本是自然保护区。

    第三舰队主力实在太近了,即使蚊蚋拖累了隐身雨燕的速度也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冲到了鹰弗尼斯北部,然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已经部署完毕的防空部队。

    率先发威的倒是帝国空运过来部署在稍后方的2套“爱国者”系统,满编制应该16辆发射车,实际抵达并部署的有15辆。

    这2套“爱国者”也才刚刚完成展开,雷达一开机就让操作员面对满屏幕目标头皮发麻,随即毫不犹豫的将60枚导弹全部倾泻了出去。

    爱国者装备的PAC2可不是AIM120之类的小玩意,弹体重量1吨威力巨大,最大速度5到6马赫,可是能拦截弹道导弹的!

    只是它过于昂贵,产量和价格都不允许像AIM120一样随意消耗。

    发威的爱国者同样是打完就跑,尤其是昂贵的相控阵雷达指挥车可不能损失。

    80公里射程对PAC2导弹同样是在1分钟内就能解决的战斗,由400架战机组成的攻击群立刻被轰出数个空腔,70架战机轰然坠地。

    5倍音速的导弹加上高装药量,硬生生打出了110%的战果。

    不过爱国者威风一时后就只剩下那些老古董,帝国扔过来的普遍都是5到20公里的近程防空系统,刚刚拿到手的防空军也没心思区分,几乎是有什么用什么、尽可能多的撒出去而已。

    被爱国者打击后唐文也立即意识到地面加强了防御,便再次使出了超超低空突防战术,330架战机飞行高度极限拉低到贴地,喷气发动机的气流甚至足够吹翻草皮。

    ……

    “狗屎的米国佬,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封存吗!”

    鹰弗尼斯北部观鸟区,带英防空军22大队第1营1连的3排正在和3辆MIM46“拳击手”自行高炮较劲。

    没错,1个排3辆自行高炮。

    实际上22大队是防空军仅有的2个陆地防空编制之一,而且正好在12月准备裁撤!

    绷不住的带英先是紧急取消裁撤,然后发现2个团根本不够用,于是直接拆分,将一个团当做3个来用,用大量帝国送来的缺德装备注水。

    这些破玩意都不知道放了几十年,运过来的时候士兵们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里面的毒虫和小动物干尸。

    车体发动机好歹比较耐草,捣鼓捣鼓还能发动,但电子系统几乎完蛋了,尤其是其配备的早期雷达。

    和其他军事装备越落后越耐用不一样,雷达这种精密设备反而是集成度高的半导体天线坏的少,早期真空电子管或者晶体管弄出来的傻大黑组反而更不可靠,现在早特么坏完了。

    除此以外什么生锈、轴承卡死都是小问题,半天下来这个连队硬是没能成功恢复1辆的战斗力。

    其实这倒也合理,最好的人力和最好的装备都优先拉去保障空军基地和机场,鹰弗尼斯周围4个机场都已经被全部征用,自然需要优先保障。

    300套防空系统中最好的150套都被基地瓜分掉,剩下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全甩了出去。

    时间太急又需要机动部署,防空军压根没时间检修就匆匆拉走,到地方才遇到各种问题。

    除了肩抗的“毒刺”没什么问题以外,其他老装备全都是烂的难以言表,只有刚除役的好些:

    就比如送过来的MIM-23霍克导弹防空系统,目前是转交给了国民警卫队,帝国直接现场拉走移交给带英,不过绝大多数都给了重要目标。

    像3排所在的位置是最前线,注定是炮灰当然就给最差的自行高炮。

    当电台里播报的敌机机群位置越来越近,第3排的所有人都近乎绝望:

    有2辆自行高炮的机炮还能打,只是没雷达只能靠目视引导。

    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后,第3排果断决定全体更换装备:

    FIM92“毒刺”

    与其靠目力引导高射炮防空,还不如全连跑进林子里扛着毒刺打冷枪呢!

    好歹毒刺体积小完全管够,三十多人直接扛着毒刺就躲进了树林里,打算等蚊蚋飞过去的时候攻击。

    只是三十多人提心吊胆的等啊等,当渐渐能听到喷气机轰鸣的时候各个紧张的扛着发射器瞄向天空,可就是没看见飞机。

    负责观察的士兵爬上观鸟用的塔,扶着望远镜向声音来源也什么都没看到。

    难道是飞的太高了?

    就在他如此想着放下望远镜、视野向下时忽然才发现远方的森林树尖有一群层绵延天际黑压压的屏障在朝自己飞过来!

    他的嘴张成O型,还不等反应过来黑潮一般的庞大机群眨眼间抵达面前,并且是擦着他的头皮飞过掀飞了一大片树叶以及观鸟塔的木制屋顶!

    整个塔身剧烈摇晃差点没把人弄飞出去,等地面上的人回过神时早已错过了攻击窗口。

    亲眼目睹300多架战斗机组成的黑云后,所有士兵都仿若被捏住脖子一般无法呼吸,过了好久才庆幸没有死手高炮开火。

    而这仅仅是第一防线的缩影,从岸边到洛西茅斯的150公里距离中,前100公里内的粗陋防空阵地仅仅击落了15架飞机。

    当前来拦截的战机抵达战场时,方然才发现还有300个目标。

    然而此时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因为还剩下的132架隐身雨燕开始加速了!

    当固体推进器一开启,燃烧的40秒内130架战机在雷达上轻易达到了2.2倍音速。

    好在洛西茅斯基地周围驻扎了2个40毫米高炮营(22大队)以及14辆MIM-72“小槲树”防空车、以及200多名经过紧急培训扛着“毒刺”分散站立的单兵防空体系。

    MIM-72发射车可以发射4枚AIM9D,霎那间56枚导弹激射而出,同时24门40毫米高射炮全部开火拦截。

    而在这之前,拦截机群中的8架F15和24架F16率先发射了多达208枚AIM-120,并且之后就刻意向两边散开避免进入AIM9射程。

    刚做完这一步AIM120就同时到达,一百多架隐身雨燕立刻就跟下饺子一样往下掉,但地面也没躲过。

    地空联合的拦截让前进的隐身雨燕顿时受挫,发现对方战机可以逃避后干脆锁定一切地面目标发射了全部432枚AIM9L!

    空军一等人的确躲开了AIM9L又能割人头,地面防空单元可躲不了!

    他们本就是近程防空单位,开火时全都在10公里左右,400多枚AIM9L立刻就像是下雨一般铺天盖地打了下来,每一枚都相当于1枚155炮弹——而且是特别准的那种!

    地面防空军立刻在此起彼伏的爆炸中化作火海,尤其是有些被击中弹药的倒霉蛋,连装甲车都飞了起来!

    只是空军顾不上这些,剩下的机群即刻朝剩下的一百多架蚊蚋露出了獠牙。

    ……

    “靠,中距弹多了不起吗!”

    远在舰队中央的唐文一捶桌子,整个人咬牙切齿:

    他要举报帝国滥用超模武器AIM120!

    这个时候的AIM120还是早期的A/B型射程不过70公里,但对于仅有AIM9L的第三舰队就太难受了,只要被吊着距离就只能挨打。

    昨天因为窒息流打法耗光了带英库存,联军战机中距弹有限不得不卷入狗斗。

    但谁知道帝国那么有钱、运输机这么给力,转眼间就AIM120包打一切了?

    不过他也隐约知道帝国现在AIM120年产量就有1800多枚,从研发成功到现在总计生产8000多枚,可动用库存起码5000枚以上。

    只是没想到居然能短时间向带英调集2000枚,只能说30年后的帝国给唐文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他倒也早就通过企业号推下海的残骸捞到了AIM120,只是AIM120不仅研发点费用高、对配套的飞机雷达也有要求。

    要是把所有蚊蚋和隐身雨燕都淘汰换成先进战机,价格贵不说,而且根据新机制CD时间也会拉长很多,还不如等14.3版本进入现代科技树划算。

    不过现在的麻烦并在于失败的400架机群大空袭,而是侦察机已经发现密密麻麻的战机正在扑向主力舰队。

    出于驱逐舰被击沉的警觉,唐文把驱逐舰编队撒出去的24架蚊蚋扩散到250公里范围巡逻警戒,当发现大批飞机冲过来时就已经开始全力弹射蚊蚋和隐身雨燕。

    联军战机几乎是满挂载飞不了1.5马赫以上高速,但他们只需要在70公里就能发射AIM120,如此计算留给唐文的时间估计只有7分钟。

    除齐柏林号以外,快速舰队剩下6艘战舰和慢速舰队10艘木质铁甲舰拥有共32个飞机弹射器,满打满算一起可出动224架蚊蚋和48架隐身雨燕共272架战机。

    从声势浩大的400架战机编队撞上AIM120墙覆灭来看,数量优势已经极大被AIM120克制掉了。

    在这关键的10分钟里,唐文大脑运转到极致用了1分半想出了办法:

    慢速舰队有16艘“国王”木质铁甲舰和80艘雷击舰、护卫舰选配的是V1发射架,总共有192个V1弹射器!

    由于唐文把V1放在和蚊蚋一样的侦察机位,其CD时长也仅有下限60秒。

    V1最大速度600公里/时,最大飞行高度2000米。

    指望空战不现实,但可以作为掩护!

    将“珍贵”的战斗机藏在庞大的V1机群中,以此来干扰导弹路径!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先做了再说,哪怕消耗些AIM120也划算。

    几乎是刚冒出想法的同时舰队就已经开始执行唐文的命令,刹那间就是192枚V1腾空而起,1分钟后又是192枚。

    这些V1因为速度较慢,全部往联军战机方向飞去并同时依靠简单的方向舵排列成立体的箱式阵型,以便让战斗机在其中穿插隐藏!

    而为了先行拦截F15,第一批起飞的8架隐身雨燕(空优挂载)立即全速飞行,朝着机群迎面飞行。

    ……

    “让我们把狗娘养的怪物都送下海去吧,在这些该死的蚊蚋继续弹射前将他们的母舰击沉!”

    北艾尔兰海域,1架E2和1架E3B挤在一起指引着机群攻击。

    协调数上百架飞机攻击可是个大活,在怀恩的引导下80架空优机群归E3B指挥,48架反舰集群则由E2B负责。

    当E2B引导击落警戒的蚊蚋时立刻发现了当前的状况:

    此时第三舰队所在空域仅有零零散散十几架蚊蚋,率先顶出去的F15只需要飞跃200多公里就能发射导弹,就算蚊蚋全被弹射出来也肯定来不及!

    为了抓住这个珍贵的空档,出击的36架F15拉升到阻力更小的10000米高空,打开加力以1.5马赫速度飞行。

    在8+6的满挂载下这就是空气动力学允许的极限,有极大挂架脱落的风险同时油耗极高,但好处也巨大:

    6分钟,只需要6分钟就能飞进AIM120的射程!

    就算第三舰队蚊蚋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弹射出来碾压优势的飞机吧!

    与此同时,本来在海岸线徘徊的23架轰炸机也即刻前压,B1B只需要8分钟就能抵达鱼叉射程,B52慢一些需要10分钟,但456枚鱼叉已经饥渴难耐!

    ……

    E3B先是看到了40个目标升空,忐忑的等待1分钟后又有32架升空,过了半分钟才又有8架升空,让上面的雷达官松了口气。

    还好,按这个速度机群是能够处理过来……

    “上帝啊!”

    一声惊叫打断了雷达官,随即他看向屏幕的时候也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哪里又来了接近两百个个目标!

    由于数量太多,以至于计算机再次出现了卡顿!

    这一批目标的雷达特征和蚊蚋、隐身雨燕又有所不同,不过却在1分钟再次同时出现了两百个!

    新出现的目标速度不高只有五六百公里,但数量却是夸张到了极致,以至于2D的雷达屏幕上巨量目标组成了大片阴影,直接遮蔽了第三舰队。

    这个可怕的发现等发回奥尔德格罗夫基地时,第一批36架F15已经抵达了AIM120射程,他们的雷达自然也被空中数不清的目标吓了一跳!

    6分钟,此时空中已经有了204架蚊蚋、40架雨燕,以及足足768枚V1总共1012个目标!

    这是什么概念?除去刚刚弹射还没来得及爬升的232架飞机,剩余780架飞机此时正拥挤在纵向30公里长、宽20公里、5千米到2千米里高度的立体空间内。

    密密麻麻的战斗机按照300到500米高度间距分为三层的方阵,平均每架战斗机前后距离500米到1000米,并且稍稍错位并非规则完全对齐,形成了蔓延20多公里密不透风的箱式阵型。

    最前最外围的是V1导弹,其中的蚊蚋和隐身雨燕则依靠惊人的机动性在堪称“机挤机”、狭窄到相当于人员肩并肩的空间里不断转移位置。

    F15装备的APG70多普雷雷达仅仅能显示24个目标,计算机面对如此恐怖的数量倒是没宕机——而是直接忽略掉了97%的目标,仅显示最前方认为“最重要”的24个优先目标。

    如果要改变目标,则需要飞行员手动选择。

    这一点他们并不陌生,但却并不知道新出现的700多个目标是什么,是不是吸引火力的诱饵。

    可就算是诱饵,哪里又有时间一点点区分?

    别说人了,极致的数量下导弹的雷达也说不得出错。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F15也是傻了眼,但绝对没人敢硬冲上千架“战斗机”,只得按照出击前的规定将288枚AIM120甩出去后就立刻掉头!

    不掉头不行,还有8架隐身雨燕已经开启火箭推进器要追杀他们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