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296章 劫万卷书

第296章 劫万卷书

    进了蔡家大门,看到摆在院子里晾晒的竹简,刘协吸了口凉气:“竟有这么多?”

    确实很多,关键是满院子都晒着,看起来就更多了。

    竹简和皮带容易受潮发霉,是要经常拿出来晒的,当然,眼下晒得这么多,显然是蔡琰为了整理藏书顺带而为。

    蔡邕家里的藏书大多都是有规制的。

    若是七经(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论语)或儒学名家解读的经典,简长一般两尺四寸(56厘米)。

    一卷通常百余片或更多竹简,展开能有六七尺长,往往重达十来斤,所以说读书是个力气活……

    不过字数嘛……一卷也就几千字。

    若是诸子百家传记,简长一般一尺二寸(28厘米)——比儒家经典短一半,这是儒家一统江湖后特意定的规制,是为了显示以儒学为主。

    但实际上短简反而更方便阅读……因为捧着没那么累,一尺出头的长度也适合一眼辨读,不至于点头啄米。

    官吏门平时使用的日常文书一般是八寸的木牍,勋传、过所也属于官方文书,木牍有时会做得比较宽,这也是为了方便携带和辨读。

    能有标准规制,这当然说明蔡邕的藏书大多都来自宫里。

    蔡琰见刘协惊叹,颇有些自豪的指着院内已经准备好的一堆大箱子:“家中藏书共一万三千余卷,我已选出名家经典四百余卷装入书箱,若是需要其它书卷,将军也可自行挑选。”

    刘备上前看了看那些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各种儒家经典,包括很多经学大师所作的注解。

    这四百多卷经典有几千斤重,已经要装五辆车了,对于一般人而言确实够多了——已经达到了“学富五车”的水平。

    但对刘备而言,五车当然是不够的……

    “嗯,昭姬豪气远胜天下男儿!”

    刘备点了点头,挥手叫来赵云:“子龙,让弟兄们都过来……把这儿的书全搬走。”

    “啊……啊?”

    蔡琰傻眼了,回头看了看满院子的书:“全搬走?”

    “是啊,昭姬不是说我若需要就可以自行挑选吗?”

    刘备理所当然的点着头:“我觉着全部都需要……”

    “这……这不是抢……”

    蔡琰有点急,估计是想说‘抢劫’,但看了刘协一眼又收住了嘴:“将军,其中有很多孤本,若途中遗落,便再无传世了!”

    “是啊,所以得有大军保护好这些孤本,免得失传……陈留逆贼颇多,兖州各郡皆有附逆之贼,珍贵典籍留在此处实在是不安全。某身为少师,保护先贤著作,责无旁贷啊!”

    刘备回头招了招手,让赵云带兵进门:“子龙,让弟兄们小心些,不可遗落了一片竹简。”

    貂蝉在旁边捂嘴暗笑。

    刘协则好奇的上前寻摸那些没见过的奇书。

    貂蝉的启蒙教育做得挺不错,刘协此时已经认得绝大多数常用字,已经可以自己读书了。

    其实宫内藏书数量原本并不比蔡邕家里少,但宫内没有那么多的杂书——以前是有的,自从汉代天子选秀大行其道之后,宫内的藏书就以经典为主了。

    东观藏书也大多只剩了各种经典的古今文释义,太学门前的熹平石碑则只有精校之后的七经。

    其实蔡邕的藏书有大半都是因为修书而得到的,但并不是把书偷出来了,而是重新抄的——蔡邕是东观修书的主要负责人,修书时当然会让手下门人誊抄。

    但确实有很多孤本,是被宫人偷偷卖出来的。

    刘备的部曲还是有素质的,一个个都轻手轻脚,为了避免不慎毁坏,甚至一个人只捧一卷,出门放到车上再回来取。

    赵云甚至还让弟兄们用茅草垫在马车上为竹简做缓冲。

    几百辆大车被推了过来,在蔡家门口排成了长长一列,很有点后世货车在批发市场排队进货的样子……

    蔡琰无奈的叹了口气:“刘将军此等行径,是做惯了贼吗?行此劫掠之事,岂非污了名声?”

    “嗯?昭姬眼力不错……”

    刘备点头大笑:“做贼就做贼吧……但借书这种事,怎么能算劫呢?此事当为万世流传之美名啊!”

    蔡琰很是不满:“怎么?将军这种借法,难道还会还吗?”

    “当然要还……借你万卷书抄录,明年还你十万卷!”

    刘备很正经的说着:“若是昭姬不信,也可以随这些书同行,亲自守着它们……这么多书,正好需要个校书郎……”

    刘备脸皮甚厚,蔡琰毫无办法,想骂却又顾忌刘协在此,几度欲言又止,最终只得恨恨的瞪着刘备。

    看那样子似乎打算用眼神把刘备干掉。

    正好此时刘协寻摸了一圈书卷,拿了卷短简旧书过来,举着问刘备:“少师,这是何书,为何字字能读,却又晦涩难懂?”

    刘备伸手接过一看,是卷道藏,书名《秘戏·房中八术》……

    用词考究,文藻朴实,只单看文笔就已经很有文学价值了。

    如果结合内容……那就更有价值了!

    不仅涉及医学养生,还涉及社会学和道家心学,甚至还详细描写了肢体动作……唯一的遗憾是竹简没法配插图。

    这玩意当然不适合年仅八岁的刘协。

    于是刘备往怀里一揣,打算亲自研究批判一番,也好为大汉的人口增长做贡献……

    蔡琰转头看到了,她当然知道那是什么书,脸上有些尴尬,但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传世典籍,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见刘协转悠了一圈拎了本房中术回来,刘备也看了看蔡琰,然后拍了拍刘协的肩:“此处藏书昭姬最熟悉,昭姬博闻强记,腹有诗书千卷……当拜昭姬为郎,以师称之。”

    刘协点头,转向昭姬,很是崇拜的行礼:“协请拜蔡先生为师,蔡先生可愿教协博览群书?”

    蔡琰知道这就是天子,见天子向自己行礼拜师,愣愣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昭姬素有才名,京中皆知昭姬博识,又精通音律书法,乃女中英杰。陛下是进学之龄,确实需要校书之师。”

    貂蝉和蔼的上前拉着蔡琰:“宫禁森严,男子出入不便,少师要领军平定四方,不能一直陪同陛下。昭姬对这些藏书最熟悉,若舍不得这些书卷,那便正该做陛下的校书郎。”

    ……

    两天后,刘备率军离开,蔡邕家中藏书被席卷一空,家里看着跟遭了兵灾一样。

    数百辆大车载着书卷继续向东而去。

    蔡琰确实做了校书郎,毕竟是天子亲自上门拜请的,不做不行。

    貂蝉能做女官,蔡琰自然也做得,而且蔡琰确实舍不得家里的藏书……

    说起来,抢劫万卷藏书确实能算美谈,尤其是八岁的天子亲自上门来抢,这就更是美谈了,连带着蔡家的名望都得提高两级。

    虽然蔡琰多少有那么点不开心……

    但蔡家的仆人眼见刘备等人离去,倒是各个欢欣鼓舞——他们以后不用一到晴天就忙活晒书了,少了个大活儿!

    由于车辆缓慢,又绕了路从陈留到圉县,待刘备再度返回河南驰道,竟落到了天子銮驾的后面,也就是贾诩的后面。

    之前百官与贾诩在北邙山下商量得比较顺利,随驾东巡的车队只隔了一天就启程了,由于全都想追上先出发的刘备和刘协的行程,车队走得比较快,结果此时竟走到了刘备前面。

    贾诩知道刘备要去“借书”,能意识到刘备多半会落在后面,但其他人并不知道刘备行踪,还催着贾诩加快速度。

    于是除了天子不在啥都在的銮驾在前面开路。

    而刘备带着刘协慢悠悠的在后面跟着却没人知道。

    銮驾先行当然是很容易出状况的……

    到了东郡顿丘附近,也就是曹操曾经当过县令的顿丘,两伙人都盯上了“天子行在”。

    一伙是不知道该往何处去的张辽以及东郡名士程昱,目前藏在顿丘。

    另一伙,是曹操和济阴豪强李乾,目前藏在离狐。

    河南驰道会从顿丘和离狐两县之间经过,驰道也是东郡和济阴郡之间的分界线。

    张飞在济北得到的消息其实是准确的,曹操之前确实进了泰山郡。

    但曹操没有去徐州,也没有和张邈张超走在一起,而是刚进泰山郡转头又从西边山阳郡出来了,并且穿过济阴绕到了乘氏。

    在李乾的帮助下,曹操暂时避过了风头。

    之前曹操招抚黄巾时就得到过李乾的支持,现在已是李乾第二次帮助曹操了。

    不过,这次,李乾提供的帮助并不是无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