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真没想当王爷啊 > 第407章 成圣

第407章 成圣

    “定北王十万铁骑入西域,一举击退霜戎二十万大军,迫使其退居灰鹭、白鹰二城。

    西域四镇虽依然在我等掌握之中,可我军若是固守,兵力过于分散,看似占据主动,实则进退维谷。

    霜戎大军驻扎两城之中,只待春暖花开,便将再次获得一战之力。

    大宁经济看似繁荣,可这些年大半财政收入皆用于军事之上,尤其是经年前宁魏国战,消耗巨大,基本已成摇摇欲坠之势。

    西域十数万大军,等待朝廷后勤增援,实在是困难。

    如今大宁与霜戎战事,与其说是比兵强马壮、战场厮杀,更不如说,是在比拼后勤补给,比谁更能熬下去。

    定北王深知大宁内部困难,更是急切地想要速战速决,寻求决战机会,不愿将战事拉长,拖垮朝廷。

    然,志以为,此番国战,情况比目前看到的更要复杂。

    霜戎为何如此认准西域,莫非只是因为想要趁宁魏国战空袭,趁我不备,偷袭于此?

    这确实是一条原因,然而,这仅仅是地利。

    秋冬起大战,对霜戎不利,因此,他们没有天时。

    志以为,天时地利人和,唯有三者得其二,那年轻的雪原汗王方有信心出兵。

    而那人和一条,或许,便要放在……西域诸部落上。

    那些部落,虽敬我大宁皇帝陛下为汗,可这些年来,我朝为彻底征服西域,将其压制的力度过大,部落中难免出现逆反的倾向。

    霜戎,恐早与西域诸部有过联系,尤其是在宁魏国战,霜戎出征的节骨眼上,他们人心思动,想要重新获得自由,宁愿与霜戎合作,也要脱离大宁的统治。

    若他们趁机叛乱,扰定北王大军后方,恐于战事极为不利。

    此时,不得不防,万万要小心。

    且,霜戎王帐内,并不少谋士,年轻汗王本身,也是一位极为聪明的王者。

    他们定然能猜测分析出大宁内部的问题,以及定北王对于战事的态度,能把握到他想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应当已然发兵,试图阻断霜戎大军后方支援。

    霜戎人,应当能够猜测的到,且做好了布置。

    若志猜想不错,出兵的,应当是雪满关。

    只有那里,最靠近雪原,且战士可直通霜戎大军后方腹地。

    原本,有霜戎鹰峦部负责将雪满关钉死在那里,却被薛盛总兵一击而溃。

    而此时,霜戎应重新调整了策略。

    丁贾强杀蜀王未果,去了军中王帐,参与战争。

    若是不出意外,恐怕丁贾,便是应对我朝那支奇兵的后手。

    奇袭霜戎后方,如此重大责任,带兵的,定然是雪满关关键人物,若是有可能,甚至是薛总兵亲自领军出征。

    而还有可能的是……老二(划掉)蜀王亲征。

    蜀王身旁高手护卫众多,力量强大,行奇袭任务,效率更高,且更加安全。

    以他的性子,极大可能会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此时,恐怕已然在路上了。

    此事,殊为凶险,若当真如志猜测这般,有天下第四亲自带兵,专门设计围杀蜀王,老二就算身旁有破晓高手傍身,也恐难逃一劫。

    早些日子,愚就已然察觉到此战哪里有些不对,直到战报不断传来,才在这几日勉强算出大概。

    霜戎一方,恐将计就计,在大宁奇兵扰其后方时,故意营造出慌乱假象,给我朝大军决战的机会,随后与西域诸部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将我朝十数万大军,一举葬送!

    此事事关重大,若西域大军出事,定北王牺牲,恐大宁天下危矣。蜀王的性命更是重中之重,还请再慎重考虑,是否能及时做出应对,挽回局面。

    上述,皆为个人浅见,若朝廷早有准备,自然皆大欢喜。

    可若非如此……但愿不会发生吧。”

    ……

    春秋书院,

    青云台。

    这是一座极为精美的建筑,矗立在大湖之旁,有亭台楼阁,有藏书万卷。

    这座建筑,是书院祭酒的居所,住着孟铭与他的弟子们。

    前年陛下巡至东海,青云阁被征为行宫,李家几人曾在此歇脚。

    此时,青云阁西苑。

    身着白净里衣的李志躺在床上,面色苍白,眼睛紧闭,额头上不住冒着虚汗,依旧在昏迷着。

    他已经在床上躺了三日了,此时仍未转醒,痛苦辗转反侧着。

    不知窗外飘落了几片雪花,将窗沿堆满,又挂上枝头。

    大雾悄悄散去,阴寒的天空慢慢放晴,阳光照进窗内,又给这房间添了几分暖意。

    “呼……”

    李志的眼皮轻颤几下,缓缓张开。

    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布置。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房间。

    忽的,浩然之气扬起,李志猛然直起身,看向坐在自己书桌前的那道身影,他的手里,握着一张纸。

    黑色常服,银白腰带绣有蟒纹,发间裹着些许银丝,面容坚毅,气质英武,眼角间却带着几分疲惫。

    李志瞪大眼睛,张了张嘴:

    “陛、陛下?”

    话刚说出口,李志看到那面容熟悉的男子嘴角出现了一丝笑意。

    李志反应过来,摇了摇头。

    不是陛下,只不过长的有几分相像而已。

    他撑着身子,下了大床,对着那人俯身拱手一礼:

    “李志,见过祁王爷。”

    祁王看着容貌俊朗的年轻人,不动声色地微微颔首。

    他依旧坐在书桌前,抬了抬手中的宣纸。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李志看着祁王片刻不离手的纸张,悄悄松了口气,老老实实应道:

    “是晚辈所想。”

    “嗯。”

    祁王点点头。

    李志犹豫片刻,再次开口道:

    “王爷,不知……晚辈所算,可有错漏之处,朝廷可早有应对?”

    祁王瞥了李志一眼,见其脸上担忧焦急之色不似作伪。

    “凭着仅有的一些情报,加上你自身的眼界与见解,能算到此处……还算不错。”

    李志见祁王的淡定神色,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

    “赵山不会允许自己打仗时,后方有不稳定因素的。

    西域诸部若要叛乱,宁魏大战结束之前,是最好的时机。

    可惜,他们没有把握住。

    等到赵山赶来,他们若是还胆大包天,妄想与霜戎里应外合,打得是将我朝十数万铁骑一口吞下的心思,胃口那么大,也太过于小瞧那位了。

    不过你的思路不错,本王已派信使前往西域,快马加鞭,赶去提醒定北王了。

    至于老二……

    有个女真人,从北边打完架回来,想徒弟想的紧,绕路去西域走上一圈,再从雪原去锦官城。

    希望能赶上吧,估计够呛,时间不一定来得及,这事也不太好说。

    若是老二当真战死,那也没有办法了,本王只能……敬他是个汉子。”

    祁王的声音很平淡,看起来古井无波。

    但他紧握着白纸的手,表露出他的内心并不如表现出的这般平静。

    其实……李志算出的这两件事,

    他,祁王,李哲,一件也没想到。

    怪不得大哥大年三十晚上,连夜去请云心真人往西域跑,原来如此。

    这也没办法,他不负责西域的战事,老二也不是他儿子,这两件事本就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希望大哥和山哥能做好应对吧。

    只是……祁王再次深深地看了一眼面前的年轻人。

    他,真的很聪明。

    他没看过朝廷军报,只是靠脑子纯分析,从大方向着手,便能思考出如此关键问题。

    从天下大势,到大宁内部环境,再站在霜戎一方角度考虑,综合各方条件,找出最有可能导致大宁战事失败的一点。

    他甚至算出了,是老二带兵去西域。

    甚至,这个年轻人,他最擅长的,还并不是军事与谋略。

    而是……做学问?

    祁王有些想笑。

    “你善谋?”

    听着祁王发问,李志拱手道:

    “回王爷,还好。

    晚辈用的,不过是蜀王曾与晚辈聊过的……穷举法而已。

    把每一个可能都思考一遍,晚辈在纸上所写的,只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怪不得会心力受损,为难你了。”

    李志眼睛一亮,

    听这话,

    认可了?

    不用挨揍了?

    祁王看着年轻人,又问道:

    “你看好老二,会用你的谋略,帮他?”

    李志刚想点头,

    然而,却忽得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杀机锁定了自己,让他如坠冰窟。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木椅上的祁王。

    他对视上了那双眸子,心底一阵惊愕。

    祁王,是真的想杀了他。

    李志明白了,祁王的这句话,问的并不是单纯的帮,而是……从龙的帮。

    祁王是觉得,自己的存在,会影响到老二,会算计老二与太子争斗,会引起大宁内斗?

    他,不愿意看到任何有可能导致大宁局势混乱的人和事。

    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

    李志扯了扯嘴角,有些无奈,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他们李家的兄弟情,就那么坚固吗?

    还是说,在他们眼中,有高于一切的目标,必须要去完成。甚至于,在那个目标前,就算是那张椅子,也只是一个工具,可有可无?

    在那道冰冷的视线中,李志再度行礼:

    “蜀王为晚辈好友,他有所请,他有劫难,晚辈自会帮忙,无关其他。”

    祁王收回了视线,李志感觉浑身顿时一松。

    这并非境界压制,而是气势,指挥千军万马的主帅,身上所有的杀伐与威严之气。

    “茶。”

    祁王敲了敲桌面。

    李志连忙取来茶叶热水,小心翼翼为祁王奉上。

    祁王伸手接过,抿了一口。

    “你小子心思太重,心机太甚,本王不舍得把锦书交给你。”

    “王爷。”

    李志喊了一声。

    “不过……”

    祁王伸手,一把抓住了李志的手腕。

    “浩然正气,说明你心思纯正,弯弯绕绕虽多,可还是个心怀天下的读书人。

    小子,如此雄浑的浩然之气,你想成圣?”

    李志笑了笑,收回祁王松开的手腕。

    “王爷,晚辈也想啊……

    只是,这条路上,好像有人,走在晚辈前面了。”

    “哦?”

    祁王怔了下,但也并未寻根究底,只以为是年轻人的谦辞。

    天地间,圣是读书人将此道学问研究至极致,将浩然之气修行至天人之境的统称。

    正所谓学究天人,儒家、墨家、兵家、法家,诸子百家,以读书入天人境,皆可称圣。

    春秋书院大祭酒孟铭,便是当代儒圣。

    “你若成圣,是为何家?”

    祁王好奇问道。

    李志直起身子,青衫着身,嘴角含笑,眼神中透露出一抹自信。

    在这一刻,他才短暂恢复了春秋书院小祭酒的风采。

    “晚辈集百家之长,欲推儒法并用,霸王道杂之。”

    儒法两家,晚辈一人为之!”

    祁王笑了笑,靠在了椅子上,点了点头。

    “太子,会喜欢你的。”

    祁王忽然发现,在这句话后不知为何,李志的气焰,在一瞬间似乎荡然无存。

    李志深吸一口气,他的目标,是儒法两家,此道极为艰难,需在著书立传后,将自己主张推行下去,方可突破最后一步。

    而某个似乎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他早已开始实践了。

    且,那人的目标不单单是儒法两家,而是……

    集诸子百家之大成,

    立地成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