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存火种而弃万民,非大唐也”的诛心之论也一同传开。
复杂难言的心绪,也开始在那些最初无动于衷的深宅大院中弥漫开来。
是了,陛下走了,太子远了。
他们这些昔日钟鸣鼎食之家,如今与坊间升斗小民何异?
不都是被遗弃在这长安等死吗?
若这长安城注定要沦为修罗场,是引颈就戮,任胡虏屠戮搜刮,还是……
拼死一搏?
搏,或许仍是死路一条,但至少死得像个唐人,像个士大夫,死后见了列祖列宗,也能挺直腰杆说一句“某曾抗争过”。
于是开始有府中管事模样的人趁着夜色,领着许多仆从侍卫,抬着沉甸甸的箱笼,寻到义军如今临时安置的明德坊。
“我家主人聊表心意,助殿下守土安民。”
东西和人就一起留下来了。
亦有那等心思更活络,或是家中子弟已偷偷跑去投了义军的商贾,抬着自己的家当下注。
“小民愿捐粮五百石,只求能容家小暂避于殿下羽翼之下。”
乱世之中,粮食与人,本就是最硬的硬通货。
义军自然是答应了。
更有那等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的退伍老府兵,或是各家性子刚烈的郎君,再不顾家人阻拦,直奔募兵处。
在这些人因心中的坚持或求生本能驱使而依附下,殷灵毓也算是初步拉起了义军队伍。
而此刻的长安城,不管是人口还是物资,亦或人心,甚至冥冥中的气运。
都在向她倾注。
对于殷灵毓来说,第一要紧事便是先令几个道士和工匠,以最快的速度搓简陋手榴弹,越多越好。
没办法,火药是殷灵毓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有力的武器了。
其余人,会打铁的,便赶制枪头,箭矢,会木工的,赶制长枪的木杆,弓弩的臂身,什么都不会的,就收集火油,桐油,守城物资,或是按吩咐去搬运巨石滚木,堵住非主干道的巷子,以及……
将老弱百姓收拢,尽可能多的转入地下。
且不说长安作为多朝都城,本就有有不少废弃的地窖,暗道,就是大户人家的密库,暗室也不在少数。
现在,它们被全数提供了出来。
根据郑虔提供的,工部旧档中关于长安的地下沟渠,前朝遗存的暗道草图,殷灵毓组织人手,逐一探查,清理,拓宽。
那些平日里被遗忘的角落,此刻成了生的希望。
大户人家捐献出家中深挖的储粮地窖,躲避战乱的暗室,寺庙道观也开放了地下佛堂,藏经洞窟。
没有人愿意等死。
尤其是一位颇有名声的老国公,在王维的拜访下,捐出家中几副铠甲,横刀,并开了自家地窖,暗室,带头领着家丁,收留了府邸附近一些老弱之后。
此举便带上了某种不容退缩的意味。
连国公爷都如此了,我等还有何可保留的?
颜面?
财富?
在生死面前,都可以暂且放弃。
殷愿也知道这次它还需要去根据局势,再行考虑联系求援,因此出来后一直在养精蓄锐,随时准备着出发。
“宿主,现在咱们有多少人了?”
殷愿倒是没问粮草武器,要知道,虽然在上个世界有些花销,但每个世界当前现有的粮食作物和铁矿等原材料,购买起来都很便宜,因此在这个世界,宿主仍有余力供应这些东西。
殷灵毓抓紧在城防图上涂涂抹抹,部署着巷战,地道战的方位,给出一个大概的数据。
“几万吧,但绝对不是个个儿能打仗的。”
打?到底怎么打?
叛军虽有胡人混杂,可核心仍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是范阳,平卢两镇的边军,常年与契丹,奚族作战,经验丰富,悍勇无比,又装备有铠甲,横刀,强弓,硬弩,以及膘肥体壮的战马,一路烧杀抢掠,以战养战,手段残忍,士气高昂。
但也让他们开始骄横轻狂。
长安城本身规模宏大,坊市结构复杂,街巷纵横,叛军的兵力优势和骑兵优势在巷战中无法展开。
是进行游击战的绝佳场所。
殷灵毓能做的,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以此来尽可能保下更多人的性命,来拖延和等待到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这些人的回援和反攻。
她的战场,就是如何让更多百姓活下去。
战场。
一边倒的匆匆抢掠杀戮刚刚结束。
崔乾佑的大帐内,一名偏将带着戏谑的语气禀报。
“将军,探子传来些可笑的消息,说长安城里有个不知哪家豪富的小娘子,散了些铜钱,聚拢了一帮刁民乞丐,嚷嚷着要守城呢!哈哈哈哈哈!”
“哦?竟有这等不知死活的趣事?”
崔乾佑语调慵懒,带着些轻蔑。
“一个闺阁女子,聚拢了些许流民,就妄想抵挡我大燕铁骑?真是……蠢得令人发笑。”
帐内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在他们看来,连哥舒翰的二十万正规军都被他们一击即溃,长安城内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贱民,根本算不上威胁,甚至不配称之为敌人,只是搜刮长安的财富途中,略微有趣的点缀罢了。
笑声稍歇,一大汉乐呵道:“将军,这可是送上门的肥羊!想必是那等不通世事的闺阁蠢物,读了几本忠烈传便昏了头,仗着家中几个铜钱,学人做起忠君报国的梦来了!”
“也是好事啊!她散尽家财,倒是省了咱们弟兄们挨家挨户去搜罗的功夫!”另一人起哄道:“正好借此机会,让长安城内那些尚存侥幸的愚民们看个清楚,违逆我大燕天威,是何等下场!”
崔乾佑轻描淡写的吩咐道:“传令前军,抵达长安城外,不必立刻全力攻城,先派一个……不,半个百人队,去陪这位敢学平阳昭公主的小娘子‘玩玩’。”
“顺便告诉各部,破城之后,允他们‘快意三日’,金银布帛,妇人女子,各凭本事取之!”
帐内安静了几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更狂热的欢呼!
“将军英明!!”
“大燕万岁!将军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