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94:菜农逆袭 > 第343章 没白来

第343章 没白来

    对于新菜场的生产管理,陈家志并不担心,敖德海现在有这能力。

    戚永锋和黄娟、张卫东、胡春梅、黄山等人也能提供助力。

    他需要注意的是财务管理,以及后续如何卖菜。

    财务也只能事急从权,先行全权交给敖德海,戚永锋监督,同时招聘财务和会计。

    卖菜也只能先去批发市场上卖,后续还得配辆卖菜的货车,戚永锋和敖德海都拿到了驾照。

    或者是找中间商来地里收购。

    但长期来说,也得让靠谱鲜生的业务发展到沪市来,拿档口,或者搞配送。

    通过和罗南农业公司的接触,陈家志也掌握了更多本地市场的情况,沪市的配送比花城竞争更激烈。

    因为如今沪市开放程度还比不上花城,各级蔬菜公司的存在感很强。

    区级和镇级配送中心都有好几个,比如说集体所有的罗南园艺场,其就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市场都找好了,生产的蔬菜直供沪市十几座大学食堂。

    其余的还有月浦园艺场,光明绿叶菜基地等等标准化菜场。

    可以说体制内的单位食堂和高校食堂大都被瓜分完了。

    然而,也有弊病。

    这些集体和国有园艺场的亩产值都偏低,利润更低,没有财政补贴很难经营维持。

    拿1994年才建场的月浦园艺场来说,110亩地,主种番茄和黄瓜,年产值69万。

    这在本地算中等偏上水准。

    然而,对比江心菜场以及广东其它民营菜场,差距都很明显。

    从市场公平竞争上来说,陈家志是不怕的,没有体制内的单位食堂,就积极开拓普通的餐饮酒店配送。

    然后,等集体园艺场倒闭,再去抢体制内的单位食堂。

    按他所熟知的历史,沪市这批集体园艺场在完成了保障市民‘菜篮子’的历史任务后,有不少都走向倒闭,或者改种温室花卉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现在切入沪市的时机还算合适。

    陈家志也为沪市菜场拟定了一条发展路线,同时也在盘算着手里的资金。

    江心菜场9月份受市场行情影响,利润下滑很厉害,靠着供港的价格支撑,单月利润勉强还有近二十万元,加上配送中心,总共约三十万元的利润。

    好在此前几月的积攒雄厚。

    陈家志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个数字。

    元谋因为要建大棚,200万元的投资应该不够,先预估300万。

    沪市菜场580亩地,扣掉补助,投资额也得奔着300~400万元去。

    李才在连州谈妥了种植基地合作,虽不用自行建基地,但也需要冷藏仓库等基础设施。

    再者冬季到了,增城迟菜心现在是什么情况,今年冬天也得去踩踩点。

    迟菜心植株高大,很好辨认,而现目前在花城城里完全看不到增城迟菜心的踪影。

    踩点后,合适也可以先试着合作或自行建基地。

    还有水东的鸡心芥菜~

    如今都可以去试着探究接触,合适就可以引导当地种植,或者自行种植。

    这些至少也得预估200万。

    这样,总计就是800~900万资金,还能余下100来万做预备金。

    再说又不是一下子全部花出去,菜场也在继续经营,资金还是比较充足。

    盘点完资金,陈家志又拿起身边的杂志。

    在京城新发地批发市场召开的丰台种子交易会也越来越近。

    前世种子交易会他也没少参加,作为游客或者买家,可以免费品尝到各种新品种,有得吃,有得玩,有得卖,有得买……

    还是挺不错的。

    而现在种子交易会很少。

    同时,京城也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平时难得一见的专家教授、企业老总、各地的种植大户都可能会出现在交易会上。

    他这趟肯定要去。

    还要带上部分人去长见识。

    在从村委借来的临时办公室里,陈家志握着笔思索着要带哪些人。

    沪市、花城、元谋三个区域至少都要有个代表,交易会上肯定需要买种子,洪中也要叫上~

    片刻后,陈家志就写好了名单,然后按个通知买票。

    …

    繁荣村村内有多条小河,结成江南水乡水网,而新菜场就在其中两条小河的边上。

    水资源不缺,还得考虑怎么排水才更迅速。

    经过几天时间摸排,敖德海等人设计出了一套灌排渠系,并已开挖。

    陈家志在离开前也全面排查了一遍,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他对于建场很熟,称得上得心应手,呆在繁荣村也是为了查漏补缺。

    “德海,机会难得,要不就耽误两三天,一起去京城种子交易会看看?”

    “让永锋去就够了,遇到合适的种子也可以让他带回来。”

    敖德海其实也想去京城,那可是首都,但当下正是菜场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现在基础没弄好,以后可就是事倍功半了。

    陈家志走在田埂上,旁边几块干燥的地里已经铺上了厚厚一层有机肥。

    几台东方红拖拉机也在平整出的厢面上耕地,白的灰的鸟雀在翻出来的土壤上琢食。

    劳务工人也在骨干成员的带领下把地块整齐成一厢厢畦面。

    进度可谓一天一变。

    敖德海也早做好了播种计划,有些种子都在晾晒和浸种准备中了。

    过程中也会偶有差错,但如此效率下,瑕不掩瑜。

    陈家志也放心把新菜场交给他,要是菜场里能多冒出几个敖德海就好了。

    …

    虹桥经开区。

    陈家志和薛军从一处楼盘的销售大厅里走出来,又回头看了看塔楼模样的房子。

    薛军摸烟点上,“家志,你不会想买吧,这房子看着是漂亮,一平米要一万五六千元哦,还得用外汇。”

    “这房子漂亮吗?我感觉户型怪怪的,不喜欢,也不会买。”

    房子是外销房,当下沪市楼盘大多是外销房,为到华工作的外籍人士修建的房子。

    最近国际局势动荡,房价有所下跌,但也要1000~2000美元/平。

    他们才看的楼盘属于较高端的楼盘,价格也贵,然而在陈家志看来户型有点怪异,朝向四面八方,完全看不出哪里好。

    “走吧,去机场,飞京城。”

    薛军比陈家志还兴奋,“哈哈,这下我也马上是去过京城的人了。”

    丰台是京城主要的蔬菜产区,区内现在就有新发地、万泉寺、岳各庄等数个批发市场。

    此次的种子交易会就在新发地举行,当下占地面积就有100亩,比江南市场要大上不少。

    陈家志和薛军是提前到的,到了后别的没做,光忙着找地方住了。

    除了他、薛军和戚永锋,元谋的纪松,花城的洪中、彭谦和方学林也都在来京城的路上。

    一共七个人,这次差旅费都要花出去不少。

    不过在定好住宿,去了交易会现场后,陈家志又感觉花得挺值得。

    在交易会上,不仅有省地市种子公司、农业科研所、香江和宝岛的客商,也有个体种子经营者和物资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

    今年还增加了有外资种企。

    一共上百家企业齐聚一堂,进行现场展示和洽谈,也有现场交易和预约繁种。

    这样的场景在当下很难得,即使只是来看看都能有所收获。

    交易会一共举行3天,第一天晚上时,洪中、彭谦、纪松、方学林四人也相继到了丰台。

    陈家志把人员聚集起来开会,花了钱,也不能只看,还要去交流,结交人脉,寻找优质种子,如果再能达成一两个繁种订单就更完美了。

    这些人里面,最有可能拉来繁种订单的便是彭谦了。

    作为叶菜领域的育种家,四九-19号菜心和迟菜心2号的育种者,彭谦还是小有名气。

    在一些有菜心种子需求的公司里,也说得上话。

    他也主动揽下了接触的任务。

    不过也不敢明目张胆,在这次来参会的单位里,有个体户、集体单位、国营企业和科研单位,就是没有民企。

    陈家志旗下的云岭农业注册时,主营业务也是蔬菜种植、种苗,没有种子的生产经营。

    但凡事总存在变通,陈家志也能以个体户名义接繁种订单。

    次日,七人进了会场后,就各自散开。

    会场里早就摆好了展台,展台上有各种种子和成品蔬菜,番茄、黄瓜、西瓜、小麦、大豆,不一而足。

    陈家志则带着彭谦,寻找着有潜在繁种需求的种子公司。

    首先是菜心,其次是芥兰、芥菜、生菜、上海青,主打叶菜类。

    另外,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的制种可作为备选,等以后技术到位后也可以繁种。

    所以,首要目标很好筛选,两广和江浙沪的种子公司都是潜在目标。

    采取的方法也很朴素,一家一家的上去聊。

    这也是交易会的目的。

    成交量固然很重要,但也可以借此为今后的贸易打下基础,建立业务联系。

    不过聊了几家后,陈家志也感觉到了差异。

    集体企业和个体户表现得都很活跃,其次是县级种子公司,都很愿意和其他人交流。

    而省级种子公司就比较高傲了,陈家志和彭谦接连吃了闭门羹,繁种更是没门。

    一个上午跑下来,众人又齐聚找了家饭店吃饭。

    点好菜后,陈家志问道:“怎么样,都有收获吗?”

    “刚才我想让你少点两个菜的。”戚永锋挠了挠头,“这一上午光顾着吃了,光西瓜都吃了好几个品种,还有黄色的西瓜,也是长见识了。”

    “……”

    洪中笑了笑,“我也没白来,在会上可以打听行情,平时想联系的人在会上能找到,比自己拿着钱去找人要方便太多了。”

    陈家志这才点了点头,“以后类似的种子交易会可以多参加,除了种子,还有来农资的呢。”

    “早知道我就把播种机也给带来了。”洪中说:“我看还有个体户直接带了成熟的小麦和大豆苗子来。”

    方学林说道:“我也看到了,不得不说很直观,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陈家志也看到了那人,“想做生意就要豁得出去,下午还要多跑啊。”

    吃了饭歇了会儿,陈家志便又去了展会,和各地的种子商沟通。

    现场的人很多,估计有两千余人参会。

    交谈的地方也不限于现场,附近的茶楼酒店等等地方都有谈相关生意的人。

    陈家志也不想浪费时间,来都来了,至少每个展位都得聊一下吧。

    此外,还有那么多没参展的人呢。

    陈家志的身份稍显尴尬,个体户在展会上很少,此前又没有繁种经历,很难赢得人信任。

    但也有不少种子公司同意试一试。

    因为繁种是个辛苦活,代繁的利润低且不稳定,和种菜一样,也是看天吃饭。

    所以种子公司大多不会自繁,而是把订单交给农民,再去收购。

    陈家志就相当于自行找上门要繁种的农民,还是大户,对部分有对应繁种需求的公司来说,给个机会也无妨。

    如果能成,未来也多个货源。

    陈家志、彭谦、纪松等人就靠着一家一家交流,到晚上汇总时,也收获了5个尝试性订单,菜心、上海青、芥兰……

    “咦,意大利生菜!”

    陈家志拿起一包种子,颇为好奇,“哪家单位给的?”

    纪松说道:“南京蔬菜研究所,他们今年夏秋在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后,效果非常好,深受种植者欢迎,所以明年的种子需求会比较多。”

    陈家志心里很惊讶,夏秋季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莫非这就是以后云南叶菜四大金刚之一的主打品种?

    “嗯~这个品种注意下,在南京夏秋季能种,其耐热耐抽薹性应该比较强,推广潜力很高,元谋、上海、广州都要进行试种。”

    一个好品种的出现,对上下游都很有利,繁种和种植利润都会更高。

    大利生菜值得关注。

    交易会的最后一天,陈家志把剩下的展台也跑完了,主打一个腿勤。

    菜心等繁种订单没接到,但接了两个茄科类的繁种订单,一个番茄,另一个则是青甜椒中椒5号。

    量依然不大,但积少成多,一共7个订单,种子数量加起来也还行。

    光是菜心种子订单就有1000斤。

    这可不少,以四九菜心19号为例,亩产量也就20~30斤。

    1000斤就至少需要30多亩地,元谋基地总共也才150亩。

    加上其它种子,这个冬天也够元谋育苗场忙一阵了。

    更何况还有大利生菜等优质种子,这趟还真没白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