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自然也知晓这个问题,并一直在尝试着寻找一种办法,能够让所有人都能踏上修炼的道路。
所以,早在灵气复苏初期,科研院中就有许多团队负责着这项任务。
通过复现、解析乃至融合古今中外的各种身心修炼理论与法门,找到一种能稳定、安全地引动普通人体内或周身灵气产生“共鸣”或“吸纳”效应的普适性方法。
有的团队侧重道教的典籍,深度挖掘《道德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等经典,聚焦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内丹学说。
设计了一系列诸如冥想、吐纳的实验,利用仪器,观察受试者在特定呼吸节奏、意念观想下,周身灵气的微弱变化。
想要确定人体小宇宙是否能与天地大宇宙通过特定频率共振,从而“吸收”天地灵气。
有的团队侧重于禅宗、密宗等流派的禅定法门。
他们研究“戒、定、慧”的次第,特别是“止观双运”,即通过数息、观想等方法让纷乱的心念“止”下来,达到极度宁静的“定”境,进而产生洞察事物本质的“观”慧。
他们认为这种状态下的内心或许能降低意识对灵气的“屏蔽”,或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引导力”,从而影响“灵气”本身。
有的团队侧重于武术、呼吸法、养生法,系统梳理了形意、太极、八卦、八极等内家外家拳法,甚至努力复原一些已失传的导引术。
想要通过特定的、符合人体力学的形体动作,配合呼吸与意念,引导“灵气”的运行;
以此确定这些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最优化的动作模式,是否能像天线一样,更有效地“引导”周围的灵气,并使其渗入体内,强化己身。
不过更多的团队,还是以“中医”经络学说,结合现代生物电、细胞能量学,找出灵气在人体内可能的运行通道(经络)和储存、转化点(穴位、脏腑)。
同时,利用基因层面的技术,筛查异能者与普通人的基因差异,希望找到与灵气亲和力相关的“天赋基因”。
试图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去研究吸收“灵气”的方法,乃至于直接用基因层面的手段让没有天赋的人觉醒异能,以此获得“修炼”的能力
但是,从灵气复苏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团队有所成果。
“灵气”在他们看来就好似来自更高维度的能量,其与生命体之间的关联也难以被解析,存在着一道似乎难以逾越的“壁垒”。
虽然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对比、数据分析,科研人员们确实观察到了一些规律,通过特定的动作配合呼吸,能使受试者周围灵气产生比其他随机运动更显著的、有序的波动。
但效果并不算好,且并不稳定,远未达到主动“吸纳”、“炼化”并转化为自身力量的程度。
最终,所有的成果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天枢局“信息库”中一套套经过一定科学优化和验证的、能够微弱引动周身灵气,起到强身健体、舒缓精神、延年益寿效果的“基础养生法”。
它们能够引起一定的“灵气波动”,乃至于主动的让人体吸收“灵气”,但所吸收的只是极少数。
对于无法觉醒的普通人而言,坚持练习,能让自己在灵气时代活得更健康、更长寿,但要说凭此踏上超凡之路,与那些能感应、引导、操控灵气的异能者并肩,中间依然横亘着一道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天堑。
对于那些修炼天赋差的异能者也是一样的。
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快他们的修炼,但也只是一个微小的增幅,一个天赋稍好的异能者,自身对灵气的亲和力,在修炼“养生法”的时间,身体被动吸收的灵气,就远超“养生法”带来的全部增益了。
“诸天宝物”为什么珍贵?
因为“诸天宝物”能够帮助一个没有觉醒异能的人拥有修炼的天赋,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觉醒出与“诸天宝物”相关的异能。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或许是异世界的规则与现实世界的人类融合后产生了一定的同化,使其从一个无法感知灵气的“绝缘体”,变成了能够吸引、容纳、运用灵气的“导体”甚,也或许是其他。
但原理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诸天宝物”能够让人拥有修炼的能力。
既然源自其他世界的“规则造物”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现实世界为什么不行?
只有可能是他们没有找到方法。
就像在化学元素被发现和提炼之前,人类无法利用铝;在电磁学规律被揭示之前,人类无法驾驭电力。
所以现实世界一定存在能够让所有人都能修炼的方法,只是远超人类当前的认知,导致他们没有找到。
诸天宝物是“成品”,是异世界规则具象化的“答案”,而人类,则需要在没有任何参考答案的情况下,从头开始。
所以,那句“只希望官方的普及功法能再快一点”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实则承载着无数普通人最真切的期盼。
他们期盼着奇迹,期盼着科学或某种未知的发现,能够让他们打破天赋的壁垒,拥有修炼的可能,拥抱这个崭新的世界。
朝阳市天枢局。
李书阳和周明围坐在方元身旁,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毫不掩饰的疑惑与好奇。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方元在“超凡者榜单”中能力压沈墨和林修两人,排在第七的位置。
方元的实力,他们自然是清楚的,也不止一次的和他战斗过。
无论是“无定风波”,还是“蓝银虎鲸魔之摄”和“天青迟钝神爪”,他们都体验过不止一次。
平心而论,就算在方元没有突破四阶之前,他的实力也要在他们之上。
但正因为了解,才更加困惑。
“无定风波”确实无解,只要命中对手,不论对手有多强,八秒内绝对无法移动半分;但能够起到作用的,也只有“无定风波”。
剩下的,“蓝银虎鲸魔之摄”也好,“天青迟钝神爪”也罢,只要自身精神力和灵力足够庞大,基本上都能够无视。
这两个能力加起来,也不见得能够影响李书阳和周明三秒,更别说十数秒了。
他们尚且如此,这些能力对顾澈、陆景、林若曦那些人的影响只会更小。
单靠一个‘无定风波’,真的够吗?”
“你们倒也不用这样看我,之所以能赢下沈墨和林修,确实是占了海神三叉戟和黄金十三戟的便宜。”
方元注意到两人毫不遮掩的视线,也是有些无奈的说道。
“斗罗大陆本身的修炼体系,算不上高,但‘神器’和‘神格’的位格,却是真实的,至少在斗罗大陆的世界是真实的。”
“所以,海神三叉戟作为海神的武器,在对于和‘水’相关的力量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与其争夺对‘水’的掌控。”
“也是在和沈墨的战斗中,我才发现海神三叉戟能够影响冰轮丸的能力。”
这一点确实是方元未曾想到的。
毕竟“海神三叉戟”说是神器,也只是斗罗大陆的神器,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觉得“海神三叉戟”能够影响其他世界的武器,更遑论是“冰轮丸”。
甚至于,他还感觉“海神三叉戟”在战斗中的影响并不是极限。
或许是受限于“材质”的原因,“海神三叉戟”虽然“位格”很高,但是它的质量并不高,再加上方元还没有继承海神神位,所以,还没办法完全发挥出它的力量。
如果未来他能够将“海神三叉戟”的品质提升,并且自身也继承了“海神”神位,那么对和“海洋”、“水”相关的物品、能力的影响,还会强上数倍。
“至于林修,他错误的以为‘无定风波’必须像描述中那样,化作不同数量的圆环,对他进行追踪,从而将他束缚,才算是中招。”
“但实际上‘无定风波’的本质,只是一种技能的显现,其呈现形式并非一成不变。”
“我对林修施展时,是在我们的刀与三叉戟交锋碰撞的一刹那,将‘无定风波’沿着兵器相交的点,如同电流般传导了过去。”
“那一刻,‘无定风波’直接作用在他刀上、进而蔓延至他周身。”
“从而输给了我。”
对于这一点,方元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只能说林修可能被动漫中唐三施展“无定风波”的方式迷惑了。
虽然说“无定风波”是“黄金三叉戟”第一式,但是它不属于“三叉戟法”,也不能算作一种招式,只是一种需要依靠黄金三叉戟发动的能力而已。
唐三喜欢远距离将其当套环锁定对手,却不代表它只能远距离用。
林修就是错误的估计了这一点,导致在用刀过程中和他的三叉戟相碰撞,从而中招。
不过“无定风波”也不是无敌的,它并非概念技能,怎么都能起到作用。
实际上他和林修在战斗结束后还尝试了一下,在他对林修正大光明使用“无定风波”的情况下,林修在异次元下的一刀能够直接将“无定风波”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