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60章 这个决定……这么难做的么?

第660章 这个决定……这么难做的么?

    随着蒋瓛一句话。

    这一期在整个应天府掀起惊涛骇浪的号外期刊、应天府内骤然发生的诸多事情……以及其他最新探到的情报,都被通过隐秘的渠道送出了应天府,一路向北而去。

    除此之外,还有几串他悄悄从御花园那边顺过来的红薯藤,以及十几颗红薯——现在东西多了,弄起来自然方便些。

    以蒋瓛的能力和底蕴。

    还是不在话下的。

    与此同时,大明皇朝各地,也早就随着「报纸」的出现和普及,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产业链——报纸代买和消息搬运。

    这样的事情。

    几乎都不需要朱允熥的人插手其中。

    就自然而然被这条产业链之中的相关人员,携带着往整个大明皇朝各地扩散而去——这是报纸发布大半年以来已经自然形成的一种惯性。

    正如徐妙锦所说的那样——这也是朱允熥搞报纸的目的之一。

    像现代那样瞬间而至的电子通讯手段,短时间之内或许难以制作普及出来。而这种民众自发性的积极传播,便几乎做到了这个时代消息传播的速度上限。

    ……

    北平府,黄宅。

    自从应天府那边,朱允熥一个接一个的「骚操作」传来。

    朱棣来这黄宅便也愈发殷勤了许多。

    朱允熥那小儿又是搞什么炼丹司,又是乱花钱,又是拿着朝廷的官位当做儿戏,想赏赐给谁就赏赐给谁,这纯在自家老爹雷区蹦迪——朱棣觉得,自家老爹爆发应该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

    或者说……

    他现在隔三差五就来吹耳旁风来了。

    这日。

    朱棣又一次和往常一样,进入了朱元璋所在的主院,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即便是北平的风都已经不那么刺骨扎人,天气和暖了不少,朱棣只着一身锦袍,连大氅都不披了。

    他脚步轻快地走进了朱元璋的院子里。

    正见朱元璋又是优哉游哉地躺在躺椅上,在院子里树荫底下摇摇晃晃的,手里还握着一把瓜子,一边摇晃着一边往旁边吐瓜子皮,不过他周围的景色却并不大美丽。

    周遭都是早已被翻过了的土地。

    没有任何景色园艺,原本那些这时候该开始发新芽乃至长花苞的绿植这时候都被晒成干了。

    朱棣微蹙了下眉头。

    总觉得这场面有点不大对:不儿?我爹都气成那样儿了,还有朱允熥那小儿……都干多少荒唐事儿了?怎么现在还……

    这做个决定的事儿……

    就这么难做么?

    朱棣心里顿时觉得一阵郁闷:「就朱允熥干的那一堆破事儿,别说是他了,就是他老子我大哥干了这些事儿,多少都得挨一顿抽吧?我爹到底怎么回事!」

    还有这黄宅主院里的大片田地……自从被开垦出来之后,自己老爹好像就没有动过了。

    再不济自家老爹也会闲不住种种菜了。

    可事实是……种菜都不干了。

    朱棣心里总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又说不上来——难不成自家老爹已经老糊涂、不辨是非了?

    可日日相处下来,朱棣又觉得自家老爹精神好得很。

    “哟,老四,又来了?来坐坐坐。”朱元璋很快注意到了门口出现的人,随意瞥了一眼后立刻招呼道。

    退休生活虽然过的十分惬意。

    可就有一点不好——都快闲出屁来了。

    朱棣偶尔过来看他,陪着他聊聊天什么的……朱元璋还是很乐意和他一起打发时间的。

    朱棣赶紧收起自己脸上那费解和迟疑的表情。

    挤出一个笑容,漂亮话脱口而出道:“从前爹您在应天府,儿子远在北平,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如今您就在近前,我大明以孝治国,儿子当然要勤加侍奉才是。”

    一边说着,一边也颇为随意地踱步过来,在朱元璋旁边的石凳上轻车熟路地坐了下来。

    最近来的勤快,父子二人之间关系的确也拉近了不少。

    朱元璋似有深意地瞥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眼,面上还是那副不动声色的样子,心里却是腹诽道:「这个老四……哪儿是来侍奉咱来的?分明就是心急,等不及希望咱出手对付小狼崽子呢!」

    洪武大帝什么人精?自家儿子的心思还是看得透的。

    当然。

    朱元璋自己现在也有点虚。

    他倒也不是不想出手……毕竟那小狼崽子在一些事情上,做的的确有些太过分了。

    可他现在属实是不太方便出手了。

    所以朱元璋对朱棣这边采取的,同样也是一个「拖字诀」的政策。

    就算知道朱棣的心思,朱元璋也不可能主动点破。

    朱元璋带着些感慨之意轻叹了一口气,道:“唉……大明朝初建,不得不让你们这些孩子各自远去,咱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话朱元璋的确是真心的。

    对于父子不常得相见这事儿,他心里也不好受。

    朱棣立刻应声道:“儿子们享受父皇基业庇佑,自然也当替父皇分忧,这都是应当的。”

    说完,他的目光在四周扫视了一圈。

    先唠了唠家常,道:“爹,您之前那么急着把这院子里的花草都给它踩了,把这片土地都翻了开垦出来……怎么这都好些时候了,不见您种点啥?要不您能招呼儿子来做也行。”

    朱棣说起这事儿,原是随意找点话题拉近下父子感情来着。

    但斜躺在躺椅上的朱元璋,神色却是不经意地微微一滞,顿了顿才道:“咱还想再等等。”

    或者说,他这些日子一直都在等——这么好的地,种别的干啥?要种就要种最好的东西不是?

    朱棣此刻却并没有太听出来朱元璋这话的深意。

    只当朱元璋是觉得这时候气候不太好,还想再等迟些日子。毕竟天地耕种,时间节气上还是很讲究的。

    所以他只笑了笑道:“那到时候儿子和爹您一起种。”

    朱元璋心里想着那亩产量极高的红薯,心情也好,嘿嘿一笑:“好!咱到时候带你一起种!虽说你们现在一个个的,都是亲王、天潢贵胄,可这些农耕生产……最好还是不要落下!咱老朱家世代庄稼人,人啊……可不能忘本呐!”

    说到这里,朱元璋似是想到了什么,点着头,脸上露出一抹满意、认可和赞赏的笑容。

    说起种庄稼这回事。

    他立刻便忍不住想起了朱允熥——当时他是亲眼看着朱允熥得到红薯这东西,又是如何亲手地将那几根可怜的藤蔓培育发根,最后亲自种下去的……

    「这小狼崽子别的不说……在种庄稼这方面,完全称得上是务实了,虽显得不熟练,但亲力亲为又认真!」

    这一点落在朱元璋这个老农民眼里,当然格外让他满意,尤其朱允熥种的还是红薯这等「祥瑞」。

    而坐在他旁边的朱棣。

    此刻看着自家老爹脸上带着满意和赞赏,还以为是自家老爹对自己这份积极性的满意,当下心里也有些小激动。

    暗道:「看来……之前积极来找我爹,帮他开垦田地的付出……果然没有白费,爹现在都已经对本王愈发认可许多了……日后和他一起打回应天……呵呵……」

    太子之位还会远吗?——朱棣心里美滋滋地想道。

    同时也露出一副谦逊的表情,拱手应和道:“父皇教训得是!儿子也深以为然。这不刚好也难得机会,可以和父皇您学习学习, 也好体会体会个中艰辛嘛。”

    朱元璋收回思绪道:“嗯,是该这样想才对,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想来等不了多久。”说完,朱元璋抬头看了一眼天。

    现在都三月份了。

    他估摸着,御花园里那一茬红薯现在都已经收了。

    朱棣只以为朱元璋是在计算农时日子,借着这件事情投其所好地卖了一波乖之后,便也顺势开启了今日的攻略, 收起玩笑的脸色,面上露出郑重的神情:“等……父皇,农时可以等……可儿臣觉得……有些事情却不该等。不知父皇您前两日有没有收到应天府那边的新消息?”

    朱允熥把炼丹司那边的事情安排妥当后,立刻就回收了自己去年就已经在准备的「神机营」人手,面上掩人耳目地先以「伺候打猎得力」的说法,将这批提前挑选好的好手收在锦衣卫里。

    为了这事儿朱允熥又搞了一出罢朝的戏码。

    要不是红薯刚好这时候熟了。

    只怕那些钻牛角尖的给事中们,还得再闹上好一阵子。

    这么大动静。

    自然难免会传到北平这边来。

    朱棣前两天就收到了,只不过这两天忙于整顿边境军务所以耽搁了,今天得了空,他闻着味儿就来了——这不又是个添把火的好机会么?

    朱元璋当然也同样早就得到了这消息。

    早两天就因为这事儿生了个好大的气,自然知道朱棣在说啥。

    而现在朱棣提起来此事,朱元璋刚刚因为想起朱允熥种红薯的事儿的好心情瞬间就烟消云散。

    同时也被勾起了火,没好气地道:“你是说那臭小子又拿着咱的锦衣卫乱来吧?哼!他还是这么喜欢乱来!锦衣卫乃是天子近臣,所有人员挑选必须严格,必须精挑细选……他倒好!陪他打猎陪开心了,就把两个卫所的人,全部加编进了锦衣卫!胡闹!”

    说完,朱元璋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虽然他心里藏着许多朱棣并不知晓的事儿,可这些话却是真情实感的——朱棣的确总是能精准地捕捉到了他的雷点。

    朱元璋目前对炼丹司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自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想,都理解不了朱允熥这个行为。

    前有胡乱任用朝中官员。

    现在连最不能儿戏的锦衣卫,居然也搞上这一出了。

    朱元璋很难不认为,朱允熥在任用官员乃至身边的近侍人员,都太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了。

    这不是好事。

    官员用错了,也就是一两项政务可能会出现些问题。可身边近身之人用错了……天知道会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见此情景,朱棣心中顿时暗暗一喜,趁热打铁道:“是啊……儿臣为了此事,心中也是格外忧心,一个好的体系建立起来并非一朝一夕,可要让这体系瓦解崩塌……”

    “陛下他……还是太年轻……太稚嫩了些……”

    “这属实令人担忧。”

    朱棣面上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附和着朱元璋,把朱元璋心里的担忧全部都说到了明面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