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终于忙完啦?”
朱棣面上表现得平静,可心里却跟小猫挠似的。
就算他一头雾水,也能看得出来,自家老爹对这十几个丑丑的疙瘩快有多重视,此时好奇自然也达到了顶峰。
特么的这到底是个啥!!
朱元璋这时候总算听到了自家这好大儿的声音,弹了弹手上的水,点头笑着道:“嗯,算是处理好了,等这红薯和红薯藤开始生根发芽,就可以在院子里种下去了。”
见朱元璋总算恢复正常了。
朱棣当然立刻顺嘴问道:“爹,这是您寻来的新鲜玩意儿?怎么儿子从未听说过这所谓的……「红薯」?”
朱棣问起这事。
朱元璋当即便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四啊,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新鲜玩意儿」啊!这是好东西!咱跟你讲,这东西能吃的!”
现在第二茬红薯已经出了土,可用作种子、种苗的,宫里现在怕是堆了一大片,再不怕会出什么意外了,朱元璋本就无意再瞒着朱棣,当然乐得大大方方跟朱棣分享这个好消息。
“吃起来不仅香甜软糯,还格外填肚子呢!亩产……”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话却是突然卡了壳。
不为别的。
而是他现在的确还没有确切的亩产数据。
之前虽然根据自己的记忆估算了一下,但那也只是个大概。
所以朱元璋立刻看向了候在一旁的陆威,伸手讨要起来:“快!把应天府送过来的情报给咱!”
一边说着,眼神里也是充满了期待。
陆威自然不敢耽搁什么,赶紧伸手在自己的怀中掏出不久之前才拿到手的热乎情报,躬身,双手递上:“陛下,都在这儿了。”
朱元璋也没有任何迟疑。
一把抄到手上,自顾自地开始翻看起来。
而见此情形的朱棣,先是若有所思地跟着朱元璋的话,接受着「红薯」这新鲜事物,大概明白过来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粮食、能吃,还能饱肚子。至于亩产……自家老爹还没说,但看他这兴奋劲儿,怕是不会太低!
意识到这些,朱棣心里都还没觉得这是个什么事。
要是大明能多上一种亩产更高的粮食,这必然是大明之福。于自家老爹是好事,于自己也当是一桩好事!日后治理大明,多一分底气和倚仗,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
当朱元璋的话卡在「亩产」上,接着就立刻和陆威讨要来自应天府那边的情报消息……
朱棣一颗心脏当场“咯噔”了一下,漏跳了一拍。
「应天府?这种亩产不低的新型粮食……难不成不是我爹手底下的人弄到的,而是……应天府那边干的好事!?」朱棣心里几乎立刻就有了结论,登时如坠冰窟……
「亩产不低的粮食,出自朱允熥那小儿之手,岂非还能让那小儿继续收割天下百姓的盛望与支持?」
「这东西的亩产……会是多少?」
「四百斤?五百斤?……还是六百斤?」
一时之间,朱棣背后的冷汗都开始往外冒了……
亩产高的粮食,哪儿哪儿都快,百利而无一害。可若是出自朱允熥那小儿之手,就一下子从好事变成坏事了!
而这亩产,按理来说当然越高越好。
可朱棣却明白,这个亩产的数据越高……对朱允熥那小儿的名声,便愈发有利!对朱允熥有利,便是对他不利!
念头流转间。
朱棣心里立刻把这其中的利害干系都给捋了个清楚。同时也忍不住暗暗期待:这个数字不要太大。
他无比紧张地咽了口唾沫,目光死死盯着朱元璋手里那一叠情报,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空旷的厨房里响起纸页翻动的声音。
而朱元璋也很快就翻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先是瞳孔微微一缩,脸色都惊得僵了僵,而后立刻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哇!哈哈哈哈!”
这第二茬亩产的精准数字早就被算了出来。
乃是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这个数字再一次超出了朱元璋原本的心理预期。
因为他几个月前估算的数据……是两千六百七十一斤!
即便是这个固色数据,那也是梦里都不敢想的数字!
而真实的数据。
比这竟然还要多出八百斤!!
普通粮食的产量,还得是丰年的产量……也才够着一个零头!
朱元璋一下子直接乐疯了:“哈哈哈哈哈……咳咳!咳咳咳咳!……”人都笑得咳嗽起来,也不知是因为咳得厉害,还是太过高兴所致,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听到厨房里这苍老但洪亮的狂喜大笑。
朱棣下眼睑微颤,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在这笑声里死了——就自家老爹这样子,亩产能低到哪里去?
朱棣攥紧了已经沁出汗水的双手。
咬着牙让自己强行保持住冷静,赶紧先上前去扶住朱元璋,轻拍着他的背顺气道:“爹!爹您没事儿吧!儿子先扶您去外面坐着休息休息。”说完又给了陆威一个眼色。
二人一起扶着朱元璋在外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朱元璋这时候也算是缓过来了些,喝了口水压压惊,满脸感慨之色地深呼吸了一口气,摆手道:“没事!咱这把老骨头还等着要去种红薯呢!”
朱棣也趁势问道:“这亩产……到底几百斤?”
“让爹您都激动成这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虽然朱棣心里还是很抗拒听到这个注定会让他不好受的消息,可他也得面对,还不如早些知晓。
朱元璋也不卖关子。
先是笑着反问了一句:“几百斤?呵呵呵呵!”接着便直截了当地报出了一个数字:“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咱的大明皇朝,当再无饥荒矣!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丝神情,都充满了喜悦。
浑浊的眼睛里,更充斥着希望。
听到这个数字,朱棣瞬间瞳孔骤缩,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眼睛圆瞪,死死盯着朱元璋,不敢置信地问道:“三……三千……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 ?这……这怎么可能!?是儿子听错了还是爹您……说错了?”
他想破了头都没敢把结果往这么大的数字上去想。
这简直就跟信口开河一样!
哪儿有这么离谱的东西??开玩笑呢吧!
“老四啊,咱没说错,你……也没听错!”
“亩产就是结结实实的三千余斤!!!” 朱元璋兴奋地一拍椅子扶手,语气十分笃定地道。
说完,朱元璋从情报里单独拿出一张报纸。
递到朱棣面前:“和去年年尾一样,朝廷为此格外单发了一期号外期刊,专门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就是咱在应天府那边的眼睛出了错误,写错了情报,朝廷的报纸……总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吧?”朱元璋笑呵呵地道。他当然知道这事儿初初听来的确太过离谱,所以解释起来倒是也耐心。
得到这个反复确认过后的答案,朱棣脸色一白。
他脸色难看地从朱元璋手里接过报纸,立刻翻动纸页着急忙慌地阅览起来……而当看到报纸上也是这个数字,尤其还记载着诸多文臣武勋如何共同尝试烤红薯,再一起挖红薯、称量重量、计算亩产的详细过程……
朱棣心里最后一点念想也破灭了。
朱元璋的情报里有,连朝廷发布的报纸都有……更是把所有文臣武勋都写了进来,这件事情还能有假?
朱棣和道衍和尚都是聪明人,自然早就和徐妙锦一样,看透了如今已经风靡整个大明皇朝的报纸其本质和内核。
也知道朝廷不会编造这种事情毁了报纸这样的好工具。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陛下他……果真寻到了红薯这等祥瑞作物……亩产……居然真的达到了三千多斤!三千多斤……”
朱棣顿时只觉得全身上下都有些发软,失神喃喃,不得不承认这个基本不可能有任何意外的「事实」。
“原来陛下之前那所谓的「大逆不道」、「不孝」、「玩物丧志」……都不过是为了遮掩此事而已!”
原本朱棣想的,只是多个一百斤、两百斤的亩产,最多亩产翻个倍不得了了吧?可……
普通粮食十倍的亩产。
一旦这东西普及开来……饥荒算什么?
此等功绩。
足以封圣了!
「朱允熥……你的军师,可真是好计谋、好算计、好谨慎啊!这样大的事情,竟结结实实地瞒了大半年的时间!」
「此物一出,再加之去年过冬的廉价不了、无烟煤……天下民心,皆向朱允熥矣!」
朱棣一颗心好似沉入了万丈深渊,绝望地想道。
蝼蚁尚且偷生,天下百姓都想活,一尺布料、一盆炭火、一口吃的……样样都落在了天下百姓的命门上。
「往后本王想要起事……怕是比之之前要更难上不知道多少!就连父皇也……」
想到这里,朱棣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
抬起头来看着面前正在笑嘻嘻地翻阅着手里情报消息的朱元璋,一颗心坠得更深了:
「还有……父皇这边……父皇对朱允熥那小儿做的许多事情固然十分不满、愤怒,可他始终都还没有下定决心。」
「如今得知这样的事情,只怕父皇……」
「不对!父皇不是今天才因此而受到影响,其实他早就知道此物!否则如何连情报都还没看过,便一眼识得此物的!?」
朱棣心乱如麻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可越往下想。
便越觉得全身上下有些发冷。
更是把之前朱元璋在他面前说过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做的事……一瞬间想通了。
急着开垦田地,可把田地翻好了又放一边不管。
他那是等着种红薯呢!
嘴里总是有意无意地念叨着什么「快了」、「等不了多久」……云云。
自己还以为是说,起事的时机快了。
没事儿就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算得是红薯成熟的日子吧!
……
还有那久久下不定来的决心……
「呵!原来是一开始就没有这个打算!他那心心念念的好大孙把这样的“祥瑞”都给弄出来了……以父皇那偏心眼子的程度,其他事情上任性一点、出格一点, 又能如何呢?」
「难怪本王总觉得父皇不似从前杀伐果断,连一个决心都定不下来……呵!」
「……」
此刻,之前那些看起来有些不合理,可又总令他想不透是哪里不合理的一幕幕,如同走马灯一般在朱棣脑海里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