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02、曲谱与寸止的肖邦

202、曲谱与寸止的肖邦

    关于肖邦的政治倾向,毫无疑问,肖邦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对祖国的爱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的遗嘱就是让人们把他的心脏摘除,然后运往波兰的首都华沙。

    不过他本人的思想倾向谈不上太先进,他并不是共和制度的支持者,甚至到了1848年法国又一次爆发革命的时候,肖邦看到君主制被推翻感到十分的惋惜。因为多年来肖邦一直受到路易-菲利普皇室的照顾,与一直支持他的皇家近侍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而肖邦作为一名杰出且在国外富有影响力的钢琴家,他当然具有很不错的统战价值,于是在1837年的时候,尼古拉一世便宣称将授予肖邦“俄罗斯帝国宫廷钢琴家”的称号。

    这一消息由俄国驻法国大使向肖邦传达,他解释说肖邦没有参加华沙起义,不被视为政治逃亡者,因此被授予了这一头衔,此外他还将享受一笔终身津贴。

    对此肖邦也是直接贴脸开大,直白地拒绝了这一邀请,并且回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但我支持那些革命者。因此我认为自己是位流亡者:这是我唯一愿意接受的荣誉。”

    只能说,统战价值这东西那是真得有,米哈伊尔出国的目的就在这,不然他想润倒是很容易,但是《现代人》杂志和其他的伙伴朋友们呢?

    就算大家以后因为时局的变化不能办一辈子的杂志,当一辈子的伙伴和朋友,但米哈伊尔作为《现代人》的精神老板以及不少人心目中的先行者,他先润了像什么样子?

    米哈伊尔只能说他确实有点不太能接受.

    铁拳肯定是怕的,但总有东西还要大过铁拳,米哈伊尔只能说,事已至此,他也必须得为某些东西而战了。

    不过想要完成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总归是要一点一点来的,而说回乔治·桑家的这场沙龙的话,米哈伊尔出于瞻仰名人的兴趣,自然是同行为举止确实有点女性化的肖邦说了不少闲话。

    而在感觉差不多了之后,米哈伊尔的眼睛便不自觉地搜寻起了巴黎的沙龙中到底都有些什么精制小点,不得不说,在这一块,巴黎的沙龙确实要精致许多。

    巴黎沙龙最经典的饮品无疑是潘趣酒,一种由葡萄酒、朗姆酒或白兰地、水果、糖和香料混合而成的香甜酒精饮料,盛在一个大碗里,由仆人们舀给客人,像各种各样的利口酒同样也很受欢迎。

    当然,也少不了巴尔扎克血管里正在流淌的黑咖啡,倘若沙龙当中有什么激烈的辩论,人们往往会用这个来提神醒脑。

    至于食物为了体面和优雅通常都是些甜点,如糖果、巧克力松饼还有其它一些样式比较花哨的糕点。

    不过就当米哈伊尔起身准备去尝尝看的时候,岂料突然就有人抓住了他的胳膊,等到米哈伊尔一脸疑惑地转过身去后,看到的却是一脸挣扎但又欲言又止的肖邦。

    米哈伊尔:“?”

    你这样的表情是怎么回事,搞得我好像把你怎么样了一样.

    对于这种表现,肖邦只能说他也不想,但是天知道此人的知识面为何这么广,一个俄国人竟然还能跟他聊一聊波兰的历史文化还有文学艺术上的一些东西?!

    只能说,肖邦确实被这些东西勾起了某些回忆,以至于他确实想多跟米哈伊尔说两句话

    但是说实话,米哈伊尔现在只想去吃点东西.

    就在气氛稍微有点僵住的时候,早就在一旁惊讶地看了许久的乔治·桑也是在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在简单活跃了一下气氛后,刚才并未来得及跟米哈伊尔多说些什么乔治·桑也是笑着开口道:

    “终于有机会亲自跟你本人谈谈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你那两篇奇特的法语,《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都像精巧的艺术品一样,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在谈论它们呢,毕竟它们的写法似乎体现了一种新的风格?

    还有就是你的‘科幻’了,很有趣味性,而且真的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我现在期期不落.”

    出于商业互吹的原则,米哈伊尔当然也跟这位法国知名的女作家客套了几句。

    这就是真有点在客套了,毕竟乔治·桑作品确实反应了社会的悲惨现实,并且用她的文字为被压迫者发声,但是同时也在宣扬“爱”与“道德感化”可以解决社会矛盾。

    她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俄国其实相当热门,别林斯基前期便非常推崇她,不过等别林斯基变得更加激进,转向了更加现实主义、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的时候,他便认为乔治·桑后期的作品空洞且脱离现实。

    但说白了,雨果老师的《悲惨世界》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个调调,后面出版的时候之所以被整个法国文坛痛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悲惨世界》之所以能在名著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要涉及衡量文学的另一个维度,即表现力。

    尽管从观念和手法上来说《悲惨世界》并不是太进步,但它呈现出来的表现力已经足以弥补掉很多东西,而观念这一块老陀和老托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俩都是老保,但他们用独特的语言铸就出来的艺术表现力可谓是无与伦比。

    这样的天赋才是真正独属于伟大作家的东西,即便是一模一样的故事一比一复刻,换作其他人来都不可能是一样的味道。

    乔治·桑似乎并不具备这种伟大的禀赋,而尽管米哈伊尔已经想好要在法国的沙龙上谈一谈跟文学理念相关的东西,但肯定不可能一上来就打别人的脸,更何况今晚的这场沙龙的主题也并不属于文学,在场有不少人都是为米哈伊尔而来,但同样也有很多人是为了肖邦的演奏而来。

    毕竟众所周知,肖邦不愿在公共场合演出,甚至这种习惯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光是听到公开演出的消息肖邦都会惊慌失措,而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巴黎的上流社会有非常多的人都以能够听到肖邦的演奏为荣。

    而这一次的话,已经在巴黎社交场上消失了许久的肖邦不仅刚从乡下回来,而且据说这一次他还带来了新的曲子,因此无论是沙龙的主人还是宾客们,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在为这场演奏做准备。

    对此米哈伊尔倒是觉得也挺好,毕竟能够亲耳听到肖邦的弹奏,又何尝不是在见证历史呢?

    不过在听演奏前,米哈伊尔先是简单跟乔治·桑聊了一会儿,接着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混到了别的区域,当米哈伊尔开始优雅地吃东西的时候,满头大汗的屠格涅夫则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好啊!

    虽然他们两个叽里咕噜的听不太懂,但应该是没聊音乐上面的事情,要是真聊了的话,那我之前说的话岂不是害苦了米哈伊尔?

    而有时候可能真的就是怕什么来什么,当屠格涅夫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就在这时,一位看上去有些轻佻的男人便走向了米哈伊尔。

    就在屠格涅夫觉得对方有点眼熟的时候,这个男人就已经用颇大的声音问道:“米哈伊尔先生,我之前听您的朋友屠格涅夫说过,您对音乐也颇有见地,不知您对肖邦先生的音乐有什么看法呢?”

    屠格涅夫:“?”

    我说的是米哈伊尔略懂一点,什么时候说他颇有见地了?!

    真是可耻的污蔑!

    而还不等屠格涅夫开口反驳对方,米哈伊尔就已经微笑着回道:“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有时候难免过分称赞我。实际上我正式接触音乐才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只能说稍稍有一些了解。”

    “哦~~这样啊。真是遗憾,您小时候竟然未能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可是好东西”

    虽然嘴上说着遗憾,但这个男人却是满面笑容,拉长他的语调的同时,还略带挑衅地看了屠格涅夫一眼,似乎像是在说:“看吧!我就知道!”

    面对屠格涅夫造的孽,米哈伊尔确实只能说没有太好的办法,他的钢琴虽然一直都有在练,但实际上因为各种事务上的繁忙,米哈伊尔的练习时间确实不算太多。

    不过就在这个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的男人想要继续说下去时,刚才一直苦于不知道跟米哈伊尔再说点什么的肖邦却是眼睛一亮,接着他便难得地主动邀请道:“音乐上的事情吗?您要同我聊一聊吗?”

    既然肖邦主动帮忙解围,那么米哈伊尔也是拉上了脸色有些难看的屠格涅夫走了过去。

    而对于屠格涅夫来说,他倒不是因为对方的挑衅而生气,而是对对方话语里面对米哈伊尔的轻视感到生气,与此同时,他在这一刻也是真的反思起了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该把有些话说太满.

    当屠格涅夫这么想的时候,米哈伊尔可谓是压力山大,毕竟跟肖邦聊音乐上面的事情,正常来说有几个人能聊得来?

    更别说当他们说话聊天的时候,不远处的其他人几乎是时不时地就看向他们这边,有些人脸上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笑容的同时,似乎还小声聊起了什么。

    没办法,像音乐这种东西,几乎可以说是这年头富裕家庭的必修课,而不太懂音乐无疑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这种问题不算致命,但肯定还是能让一些人一下子就找到优越感。

    有点满头大汗的米哈伊尔:“.”

    好好好,都这样是吧.

    “肖邦先生。”

    米哈伊尔稍稍打断了一下谈兴颇浓的肖邦:“我这里有一张不完整的曲谱,能否请您看看写的如何?”

    坦白说,有些东西让米哈伊尔自己来确实不合适,而由于他现在的钢琴和乐理水平一般,很多考验和打量他也未必招架得住,但是

    “当然,这不是我写的,是我认识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曲家写的,他对自己的作品不太自信,所以只做了署名:.,能否劳烦您一下呢?”

    有什么话跟.说去吧!

    .写的跟我米哈伊尔有什么关系?!

    “哦?”

    肖邦虽然愣了一下,但这种事情在音乐界其实并不罕见,作为知名作曲家的肖邦常常面临这种请求,一般来说,这样的曲谱都没什么水平,肖邦基本上都是会拒绝对方的请求的,但在看了看米哈伊尔那张面带微笑的脸后,肖邦终究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拿来我看看吧。”

    两人对话的声音并不大,因此真正听清的其实只有屠格涅夫一人,而就当屠格涅夫还在纳闷米哈伊尔的圈子里什么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叫.的作曲家的时候,就在不远处,没听清的那群人甚至是出现了一阵音量不低的笑声:

    “他在刚接触音乐就写曲子了?而且竟然还有勇气拿给肖邦先生看?果然还是俄国人,竟然如此的莽撞!”

    “哈哈哈,我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讲给别人听,莫非他是觉得刚才的事情丢了面子,所以现在才有这样的举动?”

    “恕我直言,这样的选择未免有些不明智了,莫非这位年轻人已经被之前的成功彻底冲昏了头脑?”

    “我现在看他都有些可怜了,到底是有多不甘心才能想到这样的主意?我还没见过肖邦先生训斥人的模样,今天想必是能够见到了。”

    “真可怜啊,等会儿就由我去安慰这个伤心的年轻人吧.”

    “西尔维,你想怎么安慰他?不会就是我想的那样吧?”

    正当有人调笑着说着这件事情的时候,不知何时起,说话声和笑声正在一点一点变小,等到所有人都看向了肖邦的时候,他们自然便发现了肖邦神情的变化。

    在最开始拿过曲谱的时候,肖邦无疑是有些随意和漫不经心,只不过当他真的看向了曲谱的时候,他突然感觉有些眼花缭乱。

    密集的音符、横跨极大音域的疯狂和弦、复杂的伴奏织体

    倘若不是专业人士,估计别人真的要以为这是在乱涂乱画了,不过即便如此,肖邦依旧一脸愕然,甚至喃喃自语道:“这不可能.这些和弦的跨度.应该只有巨人和机械才能演奏得出来,估计连李斯特都不行”

    而度过了最开始的震惊,当肖邦真正地去审视音乐本身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肖邦开始用手指无声的在桌子上敲打,似乎是正在感受着什么东西。

    当他的目光终于放到那悠扬、宽广、充满忧郁的旋律时,终于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的肖邦可谓是彻底兴奋了起来,就在他准备再看几行便出声赞赏的时候.

    没了!

    肖邦:“???”

    “剩下的谱子呢?!”

    肖邦纤细的手似乎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他在一把抓住米哈伊尔的同时,也是颇为急切地问道:“剩下的曲谱呢?快点给我吧!”

    “他只给我了这部分的谱子。”

    米哈伊尔有些遗憾地说道:“可能是没写完,可能是不自信,也可能是羞怯,总之我也不知道剩下的谱子。”

    肖邦:“.”

    就在肖邦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冲击而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时,在场的其他人也并未传出什么声音,毫无疑问,他们也看到了肖邦神情的变化以及他刚才的那份急切,正因如此,此时此刻这场沙龙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就连仆人们也因为这种场面不知所措地站在了原地。

    感受到这死一般的寂静的屠格涅夫:“???”

    反思自己不该把有些话说太满?

    反思什么?!

    苏卡布列!!

    附:

    署名为.的钢琴家是俄国有史以来最为神秘的作曲家,关于其真实身份历来众说纷纭,但就像伟大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让他笔下的经典角色福尔摩斯说的那样:当你排除了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情况后,剩下的,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都必然是真相。

    因此尽管截至目前为止,那个最有可能的猜测依旧令无数人感到不可思议乃至震颤,依旧有很多人都在怀疑和考证这一猜测,但根据同米哈伊尔关系最好的作家屠格涅夫的回忆录,以及其它一切相关证据,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指明了这位作曲稀少却足够伟大的作曲家的真身,即不朽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他对音乐的喜爱举世闻名,他对音乐领域的保护和扶持有目共睹,即便是在最为严酷的时期,他也依旧凭借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威望庇护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

    而根据记载,他拿出的第一首公开的曲子便是.

    尽管这么说可能会招致无数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人的反对,但是我们仍要说,米哈伊尔应当致力于音乐事业,倘若他能专心于此,音乐世界一定会因为他绽放更多不朽的奇迹,最后,荣耀尽归于不朽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俄国音乐百年之一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