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公司门口,有一个圆脸的妇女左右张望,她是看到了邻居用了竹山家具后,就也想来买竹山家具。
只是邻居说了,是这家百货大楼的门口,她已经绕着大楼转了足足一圈,都没有看到什么竹山家具。
她今天过来的的早,不过饶了一圈还有上了厕所以后,百货大楼开门了。
既然开门了,就问售货员。
圆脸妇女和百货大楼的售货员询问:“报纸上不是说这里卖的有竹山家具吗?我怎么没有看到?”
售货员还没有说话,旁边的人就笑着开口:“你来的太晚了,竹山家具都已经卖完了,人家走了。”
圆脸妇女不可思议地说道:“我记得《北京晚报》上说了那可是好几车皮的家具,那么多都卖完了?这不来北京也没多久吗?”
“《北京晚报》上就有消息,你看看?”
圆脸的妇女看了豆腐块大小的专栏,不由得拍腿说道:“哎呀,那只能够明年再买了。”
“明年其实也不一定过来。”
计划经济年代,很多材料都是需要条子的,竹山家具这样不需要条价格还便宜的家具,那是炙手可热。
今年在北京都卖得那么好,江川省环绕周边的省市肯定也需要竹制家具,明年说不定没办法运输那么多的家具到北京来贩卖。
·
此时在火车站里,来自江川省的一行人也带着今天上午的《北京晚报》一起回江川省。
搬运货物,加上不停地拧螺丝,众人手上茧子都厚重了几分,不过看着报纸都很高兴,这是他们的成就。
这可是北京的报纸,本来以为最多上一次报纸就够了,没想到卖完了还有豆腐块大小的报道。
在火车轰鸣往前尚未离开北京城,他们还是议论着这座伟大的城池。
他们来北京忙碌,但是也是换了班的,众人轮流去过天安门,去看过曾经皇帝老爷住的地方,还去了长城。
甚至还花重金借了照相机,把最美好的回忆留下。
说完了这些天的见识,话题又绕回到了竹山家具上。
“我最开始来到北京的时候,可担心这么多家具卖不完了。北京这么好的地方,说不定看不上咱们的家具。”
北京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地位是不一样的。
“这要卖到北京来是一开傅明彦同志就规划好的,他说竹子家具这样做好用、好卖,全国都会喜欢的,他就没有过错。”
“我们来北京的第一天,他过来了,可惜走的时候没有见到他。”
“他是很忙碌的,听说很快就要出国了,本来课业就重,还要准备出国的功课。”
“等到明年再来北京,到时候再多带一些家具来卖。”
有个知青说道,“明年应该不会再来北京了,咱们家具也要卖到别的地方去。”
也不能都北京人民用上这样的好家具,江川省的周边也应该用上。
“反正咱们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家具卖空,咱们家具等到明年就卖到全国了。”
心情过于激荡,这一行人在火车上还唱了歌。
因为是人人都会唱的《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年轻人也跟着唱,冰冷的绿皮因为这首团结的歌热热闹闹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