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 第488章 倾力一战,以赢得民族之存续!

第488章 倾力一战,以赢得民族之存续!

    时值盛夏,济宁城内绿树成荫,蝉鸣聒噪。

    曾经动荡的阴霾早已散尽,街市间人声鼎沸,车马辚辚。

    毕竟那些执意要搅乱这太平的人,如今都已化作城外田垄间的肥料,滋养着这片刚刚恢复生机的土地。

    军中大帐内,暑气被厚重的帐帷隔绝在外。

    李承乾伏在案前,宣纸上铺开的并非待批的奏折,而是各种精密的几何图形与机械构造。

    此时他想着能不能整出个简易版蒸汽机,以加快生产力。

    不过弄来弄去,都不行,毕竟这时代冶炼工艺造大炮那种粗物可以。

    蒸汽机这东西,比茶差远了。

    虽有帐篷,但气温还是很高,加上弄不出急躁之下,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唉!”重重将手中笔砸在桌案上:“玛德,不弄了,弄不出来。”

    “陛下。”伴随话音北向辉直接进入帐中,身旁则跟着杜荷。

    李承乾晃了晃头,看着满头大汗的俩人。

    “你们俩怎么一起回来了?先喝杯水吧。”

    二人倒也没客气,直接拿起一旁桌案上的水壶‘咕噜、咕噜’猛灌了几口。

    杜荷抹了抹嘴,神色带着一丝兴奋。

    “陛下,长安那边刚传来飞鸽传书,说太上皇求援,要百发炮弹。”

    这话让李承乾有些意外,因为李世民这家伙,说自己病重,而后就跟失踪了一样。

    这怎么还突然求援,况且世家已经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了,谁会让他求援?

    “哦?求援?难道是吐蕃?”说完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松赞干布怎么可能有本事让他拉下脸和朕求援。”

    “嘿嘿,陛下圣明,确实不是,根据情报,好似吐蕃从哪儿找来的援军。”

    这话让李承乾陷入沉思之中,援军?如今亚洲哪儿有如此强悍援军?

    难道是印度戒日王?这家伙虽然是厉害君主,但印度部队的战斗力三流都算不上。

    想了一会后,神色突然变的极为严肃。

    “坏了!是阿拉伯人。”

    说完脑中闪过自己前世所知所有历史知识,这肯定是因为自己穿越。

    从而加快了历史进程,从而让阿拉伯提前和吐蕃接壤。

    想到此处,嘴角不由露出一抹怪异笑容

    吐蕃历史上最强君主松赞干布、阿拉伯最具扩展力哈里发欧麦尔,印度政治能力最强国戒日王。

    这三人加一块,不知道年迈的老李能不能顶住?

    当即站起身来,眼中露出年轻马上帝王独有的锐利和杀气。

    “呵呵,立刻传朕旨意,全力援助太上皇,另外再给其加十门火龙吼!立刻全力运抵剑南道!”

    这话让杜荷愣了一下,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陛...陛下,不是臣要让您不孝,而是这个时候不应该彻底解决太上皇这个最大隐患吗?而且就算你顾念父子之情,也应该趁机拿回江南啊。”

    李承乾摇了摇头,作为穿越者太知道七世纪阿拉伯帝王的强悍了。

    因此如让其冲进来,在信仰加持下,后果不堪设想。

    “杜荷你不懂,此次面对的强敌可丝毫不比当年突厥要弱。”说着摆了摆,示意他别说话。

    “再传旨,立刻释放、张士贵、尉迟敬德、张亮、白仕让让他们寻回本部亲兵。”

    同时召回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让他们火速点齐本部赶往长安待命。”

    “另外让侯君集安排好武牢关防务后,也点齐本部兵马返回。”

    “北向辉、苏定方也随朕立刻赶回。”

    说完看向杜荷:“朕离开后,河北道一切政事全部交给你,记住不要求你做什么!稳住局势即可!”

    这一连串的命令,让二人都懵了。

    这是要打谁去?需要李承乾什么都不顾了,全员出动。

    而且李世民正在前线,只要给其炮弹和火龙吼,当世他们想不出谁能抗住的。

    但李承乾脸上满是严肃,根本就不是商量。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这场仗打的就是针尖对麦芒,而且这般大战绝不是一时半刻能结束的。

    如果顺利,他还想趁势灭了吐蕃,因此这仗绝不能单纯的下军时棋。

    同时并不安稳的国内,也必须留下手段。

    “再传旨,让玄奘法师带领当世高僧前往剑南道待命,另外让裴行俭加快恩科进程,朕不日亲临。”

    “另找,让刘伯英也前往洛阳。”

    杜荷与北向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涛骇浪。

    这番布置,分明是倾举国之力,要打一场前所未有、决定国运的灭国之战!

    “臣…遵旨!” 二人压下心头巨震,齐声领命。

    李承乾目光如炬,仿佛已穿透军帐,望见了万里之外。

    文明相撞的重要节点,需要无与伦比的雷霆之力来赢得民族存续的资格。

    这是铁一般定律,也是华夏文明能延续几千年的原因。

    “还有,”李承乾的声音铿锵有力。

    “传令诸道,即日起实行战时管制,所有军工作坊,停止一切民用产出,全力生产火药、箭矢与甲胄,若有懈怠、延误者立斩不赦!”

    下完最后一道旨意,大部走出大帐。

    盛夏灼热的阳光瞬间笼罩全身。

    他明白历史的车轮,在自己这个异数地推动下,轰然转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方向。

    至于结果如何,自己不知道,相信也没人知道。

    数日后,洛阳城的暑气更盛,却压不住街道上的鼎沸外的人声。

    怀揣笔墨的恩科学子,有的攥着策论草稿反复诵读,有的围在一起争论时政,连额角的汗珠都顾不上擦。

    贡院大门缓缓开启,裴行俭身着绯色官袍立于阶上,高声宣读战时恩科章程。

    “今边疆告急,圣上召天下英才,凡有国士之才,皆可破格提拔!”

    “同时今日陛下亲临,上榜者皆为天子门生!”

    话音未落,街道上的学子们瞬间沸腾,有人眼中燃起报国热望。

    但有人欢喜就有人忧,不少落魄世家出身,或者和世家有关联的学子,都神色黯然。

    他们心中都明白,如此盛况和他们可能是无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