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416章 李世民的无语瞬间

第416章 李世民的无语瞬间

    这架势,有些不敢说,但是不说也不可能,李承乾只能再次委婉的转述了一遍。

    李世民气的险些站住,这对他来说,那可是赤果果的羞辱,比颉利可恨千百倍。

    “我*********”

    李承乾在一旁捂着耳朵,那污言秽语,简直不堪入耳。皇帝出身关陇,能让皇帝这么破防,这次是真的被气狠了。

    “那块儿破地的破国,跟未来华夏关系怎么样?”

    “北方那个是共同防御关系,解释一下,就是对方一旦遭受外敌入侵,华夏即刻出兵。南边儿那个关系比较差,都看对方不顺眼,只有涉及倭寇的时候,关系才会好。”

    李世民声音地沉,压抑着无边的愤怒:“为什么?这种羞辱先祖的异族,就该被剥皮抽筋。射瞎老子的眼睛,攻破长安,让老子给他下跪乞降,狗东西,都是一群狗东西。你们后人是怎么想的,还跟其中一个交好?”

    李承乾道:“这个同您收服吐谷浑是一个道理,吐谷浑于大唐而言,阻隔大唐吐蕃,一旦唐蕃,能将战火压在吐谷浑的国土之上,保证大唐内地不受影响。

    未来华夏,交好北边儿那个也是一样的道理,那地方往东倭寇虎视眈眈,背后又有鹰子的支持,作为华夏战略前沿,将战火拦在鸭绿江之外。

    没有那个地方做缓冲,一旦起了冲突,战火就会烧到国土之内。交好北边那个,是国土防御的一部分,关联国家安全,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

    李世民余怒未消,他现在就一个想法,攻破高句丽之后,打残高句丽……

    “父亲,未来的局势,远比如今要险恶的多,大国的是不可以亲自下场打仗的,更不消说把战火烧到国土之内。”

    熊大和熊二如今的下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熊大将自己和熊二的关系,发展成跟兔子和北棒子的关系,那如今兔子的处境可就恶劣多了,那头熊的胃口大着呢!

    “父亲,战火烧到本土,大国就必须亲自下场。大国一旦入局,就只能赢,不能输,根本就输不起。”

    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对于二十一世纪兔子而言,再贴切不过了。真的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啊!

    李世民道:“说来听听,为什么输不起?”

    李承乾道:“同样是跟鹰子打一架,食猴鹰输了没问题,食猴鹰巴掌大一块地方,人口是华夏十四分之一,鹰子指甲缝里漏一点,就能把食猴鹰拉回来,顺道对抗华夏。

    华夏要是输了,紧随其后的就是国际地位的下跌,是十四万万人口基数的系统崩盘,这个代价太大了,承担不起。”

    轻动武事,熊大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世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华夏跟北边儿那个交好,鹰子跟南边儿和东边的倭寇交好,就算鹰子和华夏打起来,名义上也是北边儿的那个跟南边儿或者东边的倭寇打起来了。

    战争最后的结果,输赢只能在这三家里面找,鉴于鹰子和华夏都没有正式下场,不能判定对方输赢。如你所言,大国输不起,所以就算是输了,也不能承认自己输了。”

    李承乾点头,是这个道理,就好比七十年前那场战争,兔子的主流媒体,兔子赢了,鹰子输了,鹰子被迫退到那条线以南。事实的真相,鹰子也的确输了,真让鹰子越过那条线,炮口沿着鸭绿江对准兔子。

    上一个行此操作的是樱花,先占领棒子区,以棒子区作为打击兔子的据点,将势力渗透到黑土平原,向北跟北极熊讨价还价,向西遏制兔子,兔子怎么可能让历史重演?

    鹰子那边的媒体,具体表述的时候,又有很大的不同。鹰子出兵,是为了帮助泡菜捍卫自由和民主,鹰子输了就没有泡菜的存在,所以鹰子赢了,鹰子为泡菜带去了自由和民主。

    “你的意思,高句丽只是短暂的统治过那块儿地,不是他们老祖先,谁是他们老祖先?”

    李承乾思索片刻:“高句丽的主体民族是扶余人,主要生活在辽东,主要国土面积也在辽东,从大唐目前的局势来分析,新罗和百济,才是他们的祖先。”

    “怪不得,要跟高句丽攀亲戚。高句丽好歹够资格与大唐一战,新罗和百济只配送新罗婢过来。”

    发泄了一通过后,李世民回到原位坐下,语气缓和了许多:“你继续忙你的。”

    李承乾有些失落,还以为皇帝会气的吃不下去,然后离开东宫,那样的话,他就不做了。

    “你刚才在害怕,害怕我打你。”

    李承乾正在想怎么忽悠皇帝,就听皇帝说:“你放心,你那种损人利己的人才,还转损外人,我很喜欢。”

    神他喵的损人利己……

    “父亲,臣没有……”

    李世民听出了些许委屈的味道,内心一时间五味杂陈,他不知不知,是否是长时间相处,承乾对他生了父子情谊,所以会委屈。亦或者,承乾恼怒他开这个玩笑,生了想回去的心思所以委屈。

    “我今天有些失态了,不是对你不满,实在是那个事情,太让人生气了。”

    李承乾道:“能理解,父亲,您就放宽心吧!有人还说,高阳妹妹是您玄武门当日,强迫了息隐王妃妾生出来的公主?”

    “你说什么?我在玄武门当日,强迫了息隐王的妃妾,生了高阳?写这个故事的人,没有去查高阳的出生时间吗?”

    注:史书上没有关于高阳的出生年月,只知道她是十七公主,十六公主城阳墓志铭被破坏了,史料主流推测其生于贞观四年,就算不是贞观四年生的,也不会早于贞观三年,因为李治是贞观二年处生的。高阳齿序在城阳之后,至少也是贞观三年之后生的。

    李承乾尴尬一笑,这个主要源于《大唐情史》的编造,很多人看这部电视剧,就觉得高阳和李恪有多熟,其实这俩真的不熟。已有的史料,高阳谋逆拥立的皇位继承人,是皇叔荆王李元景。

    李恪被牵扯进去,完全就是李治借长孙无忌的手搞宗室清理。所以才说李恪冤,高阳谋反要是真的拥立李恪,李恪至少不算枉担虚名,都不知道长孙无忌怎么把李恪扯进去的。

    “未来这些子孙,就算要编故事,也不能这么离谱吧?高阳生于贞观四年,我于武德九年的次年改元。照这个说法,高阳的母亲怀了四年多,才生下高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