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 第517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第517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听着马展的描述,杨林不禁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对他来说,只要能让大隋变得更好,那他便愿意尝试。

    先前大隋的困境,已经让杨林意识到,想要让大隋维持稳定,甚至是长时间的稳定下去,那就必须求变。

    如果杨林不做,那后世之人迟早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杨林来说,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事情。

    那他便无怨无悔了。

    很快,杨林若有所思道:

    “那展儿你的意思,便是从全天下选拔人才,那岂不是要建立科举一般的选拔制度?”

    杨林这样说倒也没什么问题,科举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关系到大隋的发展。

    但马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

    “父王,虽然这二者也有相同之处,但情况又不太一样。

    读书人可以根据科举,来排个高低前后,但科研之事却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的能力强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评判。

    或许一架耕犁,一项技术的改变,都需要长年累月的钻研,也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用科举之法,自然是不合适的。”

    马展认真解释着,他继续说道:

    “但是,朝廷统领天下,想要引导此事,却并不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提高这些工匠,或者说科研人员的待遇。

    如果只知道模仿的工匠,自然称不上科研人员,唯有那些喜欢钻研,能够开拓进取的人,才当得上这个称号。

    天下人都说这些新奇之物乃是奇技淫巧,不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才能出头,做工匠只是贱籍而已。

    若是从事这个行业,一样能够获得朝廷认可和赏赐,也能获得天下人的尊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人投身其中。

    当有足够的人才加入,那我大隋的发展,也将不再停歇,高歌猛进。”

    在讲述之际,马展的脸上亦是浮现期待之色,当初他对杨广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多有不满。

    可现在,马展在这个位置上,看到这天下的百姓,他也想多做一些事。

    杨林并非愚钝之辈,在马展的讲述下,他很快明白过来。

    人皆趋利避害,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但只要有利可图,那就必然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此。

    反之,要是工匠以及相关的行业都是贱籍,那这些东西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明白这一点后,杨林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决,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展儿,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此事就交给本王吧,等回去之后,本王便是召集群臣商讨取消贱籍之事。

    同时,接下来本王会公布政令,只要我大隋百姓,不论是何等身份,能够研究出对天下有利之物,都将获得朝廷嘉奖。”

    马展点了点头,对于杨林这样的想法他很满意。也正因如此,当初马展才会要求,让杨林统领天下。

    如果是其他人,马展可不放心。

    因为不是谁都能像杨林这般,以大隋利益为先,为了大隋的发展,他也可以殚精竭虑,不惜一切代价。

    不过,这件事还没有说完,马展立刻补充道:

    “父王,如果只是嘉奖恐怕还不够,因为一项技术的发明创造,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大隋未来的发展和国运。

    对于那些贡献足够大的人,除了钱粮赏赐之外,官职,爵位这些,同样可以赏赐,这才是彰显朝廷诚意的关键。”

    “官职爵位?”

    杨林愣了一下,显然对马展所言有些错愕。

    但马展却很坚定,沉声道:

    “没错,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那我大隋百姓,又为何不能通过其他道路,为我大隋做贡献,成为朝堂一员?

    当然了,因为这些科研人员的任务,不在朝堂治理天下,所以给他们的官职,可以额外创造,只要能表明朝廷重视即可。

    相信到时候,我大隋肯定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他们将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为朝廷,为天下人带来更多的变化。

    或许有朝一日,父王你也能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往来各地了。”

    马展自然知道,以大隋现在的水平,想要研究出这些东西,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可他仍旧这样做了。

    多一些期待总归是好的,就算杨林真的无法看到,他的后来人也能看到。

    听到此处,杨林的眼睛越发明亮起来,他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就算他不知道所谓的火车和飞机是什么东西,他也能想象的未来大隋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场景。

    他又有什么不知足呢?

    就这样,杨林立刻做出决断,他认真道:

    “展儿你说的没错,本王明白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本王吧!”

    杨林自信满满,就算他想要推行新政,取消贱籍,提升工匠或者马展所说的科研人员地位,会面对巨大的阻力,也无关紧要。

    因为有马展在此。

    那些世家大族,在马展的强势打压下,都只能选择臣服,更何况此事了?

    他和马展,属于是互为后盾。

    有些事情,正因为有马展存在,才能顺利推行下去。但马展又需要杨林的配合,才能让新政付诸实施,真正改变大隋。

    大隋能够恢复如今稳定,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们齐心协力的结果。

    话都说到这份上,马展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他很快说道:

    “父王做事,儿臣自然放心。”

    正当杨林起身,打算赶回府衙办事时,忽然有人匆忙而来,向二人行礼道:

    “见过镇国王、靠山王,漠北都护府传来急报。”

    “漠北?”

    此言一出,杨林和马展皆是神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杨林率先说道:

    “急报何在,快给本王看看?”

    这士卒不敢怠慢,连忙取出刚送来的急报,递到了杨林手中。

    杨林捋了捋思绪,便是认真查看起来,不看不知道,随着消息逐渐映入眼帘之中,杨林的神色不免有些凝重。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马展,不由得好奇问道:

    “父王,漠北都护府到底出什么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