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问乡”计划二阶段顺利完成,前线指挥团队和应急小组已经顺利抵达,并且开始按照预案进行工作。”
    随着计划进展汇总到燧人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老郑还好吧?就他那把老骨头,非要去当前线指挥,挡都挡不住。”丁参谋长快步走到前来汇报消息的秦野身旁。
    “新的太空电梯,那么快的速度,没把他那身老骨头给颠散喽。”
    “没事,郑将军一切安好,他还专门发来了消息,说是放心,一切有他。”秦野笑着回答。
    “这个老郑啊,事情交给他我确实放心,可是他那把老骨头我真的担心啊。”
    “这老小子,当年开战斗机就敢玩命,现在上了天更是拦不住了。”丁参谋长笑骂一句,眼底却藏着深深的担忧。
    他转向秦野,“地面部队的部署情况如何?”
    “各战区已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秦野立刻调出战略地图,“长河工程三期新增的净化闸口全部启用,沿海防线新埋设了了三百个“螺旋”阵地。”
    “此外,一线部队已经完成了“愚公”全覆式外骨骼的换装,战斗力猛增。”
    “通知下去,加紧准备。”
    “根据目前的推测结果,异族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就要发动新的攻势,之前一定要完成全部准备。”
    “是。”
    等到秦野转身出门去,丁参谋长这才又将目光注视到另一个方向,那是归墟基地所在的位置。
    “该准备的我们都准备了,放心吧。”
    “希望你那边也能顺利,云枢。”
    ——
    归墟基地。
    遗迹三层的特殊仪器已经被东国的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研究了个透,可是基本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虽说那个设备一直处于充能状态,可是即便是早已经停止了与蓝星的联络,能量补充效率也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就仿佛与蓝星的连接一直处于联通状态一样。
    研究人员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搞清楚这台设备的运转原理和底层控制方法。
    可是,即便是现在的归墟基地有着大量的专家和各种设备,却也没有任何进展。
    甚至可以说除了前面误打误撞弄出来了与蓝星的通讯连接方法以外,其它不比李云枢他们上一次要强到哪里去。
    与蓝星的传送门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打开,持续时间也还是只能维持六十分钟。
    这一切甚至让基地的研究人员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似乎只要是有人发现了这台设备,它都会按照预先的设定进行运转,他们的干涉和控制都仿佛不存在一样。
    那台设备代表的科技水平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人类凭借现有的技术和认知根本无法理解的程度。
    整个设备就仿佛是一个单一实体,没有任何有构造的迹象,里里外外完全一样,既看不出来什么地方在运转,也不知道运转的原理。
    只有球体旁边的一个六边形界面上,显示着一个特殊的进度条。
    而看到那个进度条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心底感受到这就是传送门开启的倒计时,以及,传送门开启的位置。
    这一点,和李云枢他们上一次一模一样。
    而在旁边有一个小小的进度条,此时还是一个虚影。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也会自动明白,那就是传送门的开启标志。
    等它变得彻底凝实起来,也就代表着传送门的开启,同时也会进入最后的六十分钟倒计时。
    这些标志怎么出现的,怎么去控制,根本没有人知道。
    由于不能将那台设备拆解开来,也不能破坏周围的构造,归墟基地的研究团队实在是没有办法。
    用基地研究主管昌院士的说法,那就是他们就仿佛一群原始人想要凭借手里的石头来搞懂面前的纳米芯片的构造,根本无从下手。
    研究一直处于没有任何进展的状态,直到有一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构想。
    “既然当时的通讯系统是由于我们这些特殊的穿越者才得以激活的,那么如果一位最为特殊的穿越者接触到这个设备,会不会带来一些更加特殊的变化?”
    这个大胆而危险的设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传遍了归墟基地,最后汇集在一起,沿着绝密通讯线路,直达燧人指挥中心。
    “胡闹!”
    丁参谋长看到由归墟基地昌院士亲自签发的《关于启用特殊个体进行遗迹设备深度交互测试的申请报告》时,几乎是拍案而起。
    他额角青筋跳动,对着通讯屏那端的昌院士厉声道:
    “老昌,你也是老同志了,怎么能提出这种毫无安全保障的方案?!”
    “云枢是什么人?他是我们东国战略决策的核心之一,让他去接触那个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后果根本无法预测的设备?万一出了事,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通讯画面中的昌院士面色憔悴,眼窝深陷,显然已被研究困境折磨许久。
    他苦涩地辩解:“老丁,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凡有一丝其他可能,我绝不会提出这个建议。”
    “可是......我们已经穷尽了所有常规乃至非常规的手段。”
    “那台设备,它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个时代能理解的东西,它就是一块铁疙瘩,油盐不进。”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近乎绝望的疲惫:“我们就像围着保险箱的蚂蚁,明明知道里面可能有救命的钥匙,却连一条缝隙都找不到。”
    “而李云枢总指挥,他是目前唯一一个曾与这台设备产生过“非正常”交互的个体,他是我们唯一可能找到的“钥匙孔”。”
    “那也不行!”丁参谋长斩钉截铁。
    “钥匙孔后面可能是宝藏,更可能是足以吞噬一切的陷阱,我们不能拿云枢去赌。”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枢的专线通讯也接了进来:“昌院士,丁参谋长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李云枢同志的安全是第一位,这个方案,风险不可控,不予批准。”
    “研究要继续,但必须寻找其他途径。”
    指挥中心内的其他人也纷纷表态,一致反对。
    在前线局势日益紧张的当下,李云枢作为顶尖的战略家和经验最为丰富的人,其智慧和经验是不可或缺的,绝不能冒险。
    然而,李云枢本人却有另外的想法。
    他静静地听完了昌院士的说明,然后走到通讯设备前面。
    “中枢,参谋长,各位同志。”他开门见山,“我知道大家的担忧,也明白我的职责。”
    “但是,请允许我陈述我的理由。”
    “第一,关于我的不可替代性。”
    “是的,我是经历了前一次与虫族的战争,拥有与它们长期作战的经验。”
    “但是,那是过去。”
    “现在的虫族无论是作战方式还是规模,都与我那个时候天差地别,我的经验现在不说完全不能适用,至少也要打个折扣。”
    “现在,有九章归纳,有周髀一号推算,有成千上万的战士在负责作战,他们已经掌握了所有作战数据,我的直接指挥作用正在下降。”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屏幕另一端每一位战友凝重的面孔。
    “第二,关于风险。”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设备的未知与危险,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处境。”
    ““问乡”计划是我们打破僵局的希望,但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否借此破坏掉那种特殊力场,以及能否真的对那个主宰造成有效打击。”
    “万一......我说万一,“问乡”受挫,或者那个主宰展现出的力量远超预估呢?”
    “由于无法确认这里的位置,再加上周围根本找不到适宜的星球和技术原因,原来的“望乡”计划被无限制搁置。”
    “如今遗迹的研究又陷入了困境,导致彻底打开通道连通蓝星的做法暂时无法执行。”
    “如果“问乡”计划没有达成目标,四号大陆的特殊力场无法破坏。”
    “可以预见的就是,这里的环境会越来越恶劣,干旱会成为一个持久存在的问题。”
    “更不用说我们的敌人还有什么底牌,我们一无所知,如果它们发挥出远超我们现在承受能力的力量怎么办?”
    “难道我们又要像上一次那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然后再通过通道将孩子们送回去?”
    “绝不!”
    “我们需要后备计划,需要更多的底牌。”
    “而这台设备,这个可能与蓝星相连的遗迹,就是我们手中最大,也可能是最后的一张未知牌。”
    李云枢的语气加重,带着一种决绝。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个任务。”
    “我是特殊的“穿越者”,我的存在本身或许就是与这台设备沟通的密码。”
    “所有的人类中,我可能是与那台设备产生过最多纠缠的个体。”
    “如果真的和昌院士他们的猜想一样,我是最有可能的。”
    “在如今这个特殊的关头,它就是一种希望,是可能打开局面的契机!”
    “丁参谋长,您常说要敢于亮剑,现在,这把剑可能就藏在这台设备里,而我是唯一可能把它拔出来的人。”
    “中枢,东国可以没有李云枢,但不能失去任何一个可能赢得战争、确保文明延续的机会!”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丁参谋长紧抿着嘴唇,眼神复杂地看着一旁李云枢坚定的面容。
    中枢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李云枢最后说道:“我自愿参加这次测试,愿意承担一切后果,这不是冲动,而是基于当前战略局势做出的理性判断,我们需要突破,请批准我的请求!”
    在中枢被李云枢的决心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李云枢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归墟基地。
    现在是异族发动攻击的空窗期,正是最好的时机。
    再一次见到遗迹三层的设备,虽说周围的一切都不太一样了,李云枢还是生出了些许的熟悉感。
    他此时穿着一套特制的“愚公”轻量化外骨骼,这套外骨骼的四肢关键部位采用了开放式设计,裸露出手腕、脚踝等部位的皮肤,以确保他能与感应设备进行最直接的物理接触。
    头上戴着一个布满传感器节点的银色头盔,面罩是透明的,后方连接着数十根粗细不一的光纤和数据线,实时将他的脑波、生命体征、甚至微表情变化传输到四周的分析终端上。
    以球形设备为中心,半径五十米的范围内,布满了各种监测设备。
    高精度的磁场探测器、引力波干涉仪、量子态记录仪、乃至专门为捕捉“不可视能量回路”而开发的相位扫描阵列,全部处于运行状态。
    头顶上、墙壁上、甚至地板上临时架设的平台上,超过三百个高清高速各种光谱的摄像头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死死锁定着李云枢和那台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变化。
    在地面上,原本不可视的能量回路被专门标记出来,是此次测试的重点关注对象。
    昌院士站在主控台前,透过厚厚的防护玻璃,看着场内准备就绪的李云枢。
    他的声音通过场内广播响起,带着一丝颤抖:“李总指挥,准备好了吗?”
    李云枢点了点头,面罩下的目光沉静而坚定:“开始吧,昌老。”
    “第一阶段,基础物理接触测试。”昌院士下令,“按照预定顺序,依次接触标记点A1至A7。”
    李云枢抬起未受外骨骼覆盖的右手,精准地按在了地面上第一个荧光标记点,冰凉的触感传来,与他记忆中别无二致。
    他维持着接触姿势,感受着......什么都没有。
    没有能量流动的悸动,没有信息涌入的冲击,甚至连一丝温度变化都没有。
    周围的监测设备屏幕上,各项数据曲线平稳至极。
    磁场无异常,引力波无扰动,量子态无坍缩,相位扫描仪上,那些被标记出的能量回路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A1点,无反应。”记录员的声音响起。
    “继续,A2点。”
    李云枢移动到下一个点,再次按下,结果依旧。
    A3,A4,A5一直到A7,七个预设的基础接触点,全部没有任何反应,就仿佛他触摸的只是普通的地板。
    “第一阶段结束,无任何可观测现象。”昌院士的声音低沉了下去,但他很快调整情绪。
    “启动第二阶段,头盔感应耦合测试。”
    “云枢,集中精神,尝试在脑海中回忆你穿越前最后的感觉,看看能不能与它建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