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京城有各种各样的意外。
大年初二的城门开的时辰比往常提前了。
寅时。
四个城门同时打开。
老实先生等人早就在京城的四个城门的不远处窝着了,看到城门开了,众人脸上露出了巨大的惊喜。
三个一堆,五个一群的出了城,有那走不了路的就装成要死的乞丐往城门处爬去。
守门的侍卫满脸不耐烦:“大早的就看到这么些叫花子,真晦气!”
“城门只开几个时辰,然后能关好几天,省省吧!”
“你说咱们头儿是不是有病?既然以后要关,现在还开干啥?”
“闭嘴吧,我哪知道!”
“……”
其中一个侍卫没事找事的拦下了其中一辆马车,马车上有六个人:“什么人?为何这么早出城?”
其他人都吓了一跳。
别人都没问,还以为随便出入呢?
怎么这会子要拦人问他们了?
马车上的几人稍微慌张之后,车夫掀开车帘道:“兵爷,是几个伤号要出城寻医。”
“为何?”
“那个……”
车夫编不出来了。
总不能说自己是去逃命吧?
是家主担心这位诸葛先生累着,不知道从哪里给找了辆马车来,他因为腿上有脓伤所以得了个马夫的活。
这时,一身粗衣的诸葛亮从马车里面挪了出来:“这位兵爷,我等昨天那不是去赚世子爷的钱了。
结果离的太近被殃及到了。
这会子城里的大夫都被……您知道的,那几个府里的伤的人更严重,我们这实在没法了才出城去寻大夫,要不这大过年的断腿断胳膊的多晦气啊…我们就一块寻了辆马车,早治早好早回来过年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拦人想要撒气的侍卫:……
他知道?
他知道个屁啊知道?
他不得人儿,不会送礼不会来事儿,过年的这值班的活他一天也没落下。
一天到晚的在这里冻的要死,只听说丞相府、国舅府和大将军府死人了,别的他还真不知道。
但他是兵爷,绝对不能说自己有不知道的。
当即点点头:“那赶紧的,别在这里挡路!”
挡路也是因为你拦才停下的,否则出了城早有多远跑多远了。
但嘴上还感激着道:“谢谢兵爷,谢谢兵爷。”
马车顺利出城。
后面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的出来了。
卯时一到,离开京城的人更多了。
有的是真的去寻大夫,有的则是要出城避险。
昨个夜里,京城出的事太多太特别了。
察觉到异常的官员,把自家的家眷先送出来一批,其中各府的孩童较多,尤其是嫡系的几乎全部都送出了城……
大年初三的午时,京城的四个城门全部关上。
全城戒严!
江洋大盗再现京城了!
丞相府、国舅府死伤惨重。
大将军府更惨。
没一个活口,就连府内的院墙都烧成了灰,更别说人了,里面的那些尸体都烧的变了形,认不出来谁是谁了!
可以说是寸草未留!
大将军府的尸体又惨又多,收尸的侍卫吐的差点死过去。
但朝廷发话,大将军府的事情必须由侍卫处理,不允许任何外人插手,而且他们所见所闻所知都不能往外说。
哪怕一个字外泄,那么他们所有干活的侍卫都得死!
其实也没啥说的!
不就是大将军府的人都死相惨了点?
不就是里面的尸体比原来大将军府的活人多了点儿?
好吧,是多了好几倍。
这样的话他们都不敢往外说,说了信也不会有人信啊!
*
东宫,太子府。
啪!
啪!
啪!
接连三巴掌,太子祁旭被打的站立不稳的跌倒在地。
他耳朵嗡嗡的响,脑袋也懵懂,但却还是下意识的跪好:“父皇息怒!”
这几天他彻夜未眠。
丞相府和国舅府的人天天在父皇和他这个太子面前哭。
大将军府那边的倒是没人哭,都死了!
他派出去的人也都死了。
见这两天父皇没有盘问,太子祁旭还以为父皇没发现,好不容易躺下睡了个好觉,还不到仨时辰,他父皇亲自来了并把他从床上提溜起来就扇。
他脑袋瓜子还有点没转过来。
要不是脸疼,都以为自己是做梦了。
这几天,他做事认真没偷懒,母后都说他有监国太子的样来着。
东庆帝见祁旭眼睛直直的,更加来气,挥手又甩出去一个巴掌:“蠢货!我知道你蠢,但没想到你这么蠢!”
“父皇明鉴,儿臣知错!”
“哪里错了?”
“…儿臣…”
接下来太子祁旭说一个错处,东庆帝就甩他一个巴掌。
说到第六个,又挨了六巴掌。
打的祁旭鼻子耳朵都往外窜血,一个没撑住,双眼翻白晕了过去。
出了点气的东庆帝起身就走。
佛堂里。
“咳咳咳咳。”
燃香浓郁,东庆帝刚进门就被呛的咳嗽了好几声。
他脚步未停的继续往里走。
姜楚楚正在敲木鱼,进来了许多人她听到了,但没转头,没看,甚至连眼皮也没睁开。
“太子妃,你受累为这几位也一并超渡一下吧!”东庆帝挥手,在他身后的御林卫把手里捧着的东西连忙放到案桌之上。
跪坐在地的姜楚楚敲木鱼的手停了下来,她慢慢的回头,麻木的眼神触及东庆帝,愣了一下,随后伏跪在地:“不知父皇驾到,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
“起身吧。”
“多谢陛下。”姜楚楚缓缓起身,但因为跪的太久,差点跌倒。
大太监得了东庆帝的眼神向前一步扶了一下。
站定了身形,姜楚楚向后退了半步,避开了大太监扶着的手:“有劳。”
大太监看向东庆帝,祁庆眼神示意,大太监行礼后又站了回去。
安静的站了一会儿。
姜楚楚就那么垂着头,压根就没有要说话的打算。
若是太子祁旭在这里站这么久的话,她已经扭头继续去敲木鱼了,但东庆帝,她总要给些面子。
东庆帝道:“太子妃不看看朕请你帮忙超渡的人是哪家的吗?”
“陛下吩咐,儿媳自当遵从。”
“也罢,你姜家就只有你一个人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