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中旬收到被湖北广水市广通经纪人事务所聘为经纪人的通知,被四川引进外商投资事务所和四川省科技科技开发公司招聘为专兼职干部,非常高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分享出去,让覃书记、庹老师、教办的毕老师和都知道了。局里的少先队负责人老王和区上的团委负责人余书记来检查工作时,我激动地讲给他们听,他们还真诚地为此庆贺。可是,他们跟我一样,也不了解实情。我当时也太天真了,对这个经纪人的性质一点也不了解,就填写登记表上传,还分别汇出了二十八元与二十元的报名费和证件工本费,汇费两元,共六十元,花去了半个月工资,得到两本证件后,怎么开展业务赚取收入呢?
学校将进行教师赛课活动和学生演讲比赛,我去清流场镇购买奖品,时间已经是晚上,遇到一青年人殉情而还魂的葬礼,看客很多,充满了一种恐怖气氛。以致于我在夜色中返校都有一种畏惧感,便到教办找副主任的儿子,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果儿玩耍,一起吃饭,一起到农行舞厅玩。从舞厅出来,轻松多了,内心没有黄昏看见那恐怖的一幕时那么胆怯,不过,还是没有胆量回到学校,便深夜返回教办睡觉。子时都将过去了,还失眠,想到今后的工作打算和生活状况,尤其是目前就兼职一事怎么去开展业务,对下学期的工作环境还没有准确地定下来,脑海一片乱麻。
眼看到了农村的双抢季节,开始享受来清流后的第二轮农忙假,恰在感冒中,只好以睡觉来填充分分秒秒。焦急地等待一些招聘通知,却在邮局收到了老幺的来信。看了内容后,为今后布上了一层阴影,但我还是认为他说的不可能。当晚在雷雨大作时,我写好回信后,激动好一阵后,总算入睡了。
大部分老师都回农村老家帮助收麦和插秧,校园一片寂静。因有收音机做伴,还因为在办公室工作,大量的书刊在身边,很充实,生活充满了乐趣。我在这悠闲的日子里,看书学习,继续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欣赏音乐,听广播节目,晚上找熟人家看电视,还是很有规律的。
温柔的太阳出来了,昏沉的空间一下变得光亮起来。早早地起来,撰写了两篇自荐信到海南青年报和经济协作报,申请招聘为记者,心中没有底,只是去试一下,看有无机会,一种乐趣。多年就想当一名无冕之王,让自己锻炼一下,也可以风光几年。整日里都没有出门,把自己关在小小的陋室,目的是让自己学会耐住寂寞
农假最后一天, 我阅读了大量的书报,抄写并整理了不少人才招聘信息。午饭后,与教美术的苏老师一道游览场镇后面的锣鼓公园。虽然这么近,却是第一次去。也许通俗一点叫远香近臭吧。这里以前最有名的就是百狮园。这里原是一座不算很高的土丘,页岩结构,缺水,易干旱。区上就开辟出来建了公园。标志性的景点就是将军塑像,还在洞子里雕刻着一百头石狮子,面向河对面的农家大院。我们上去后,有个老农认识苏老师,他热情地跟我们讲起了故事。
自这些石狮子进洞后,河对面的农家大院里,离奇地出现了暴病身亡,有的发生意外死亡,比如水淹死,落崖死,还有车祸的。死者大多很年轻,二三十岁,四五十岁都有。连续多人死亡,已经在当地造成了恐慌。但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一位姓符的风水师,老家就在河对面的院子里。他在街上有房子,为的是让孩子读书方便。一天,他来参观百狮园,一下就发现,这些张口的狮子们,正对着那些死人的院子里。他是行家,不敢造谣生事。于是回老家在房前装上了反煞气的更凶的动物石雕。这一举动,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当地的百姓。有好几位家里近期死过人的农人,怨气汹汹地跑到百狮园,用铁锤砸坏了岩洞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从此,河对面就清净了许多。这难道真象风水师说的,这狮子吃人吗?石头雕刻的石狮子真有那么厉害吗?我不姓这个。就当是讲故事吧。不过,我与苏老师在将军雕像前礼拜后,还留影纪念。然后,准备去参观石狮子,却扑了空。洞子里空空如也。那些石狮子横七竖八地倒在了那片地块里,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脚。我们参观百狮园扑了空。老农说:你们来迟了,这些石狮子早就被那些信风水的家伙破坏了。
回学校后,收到县医院那位姓冉的同学写来的纸条,邀请我第二天参加恩师五十大寿宴会暨高中同学会。我很高兴,苏老师现在是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原来在高中时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在教务主任那么重的工作任务,还把我们送毕业,并且还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真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至少,我的写作兴趣,就跟他发表文章息息相关。
五月下旬的一个周一,我们来自各地的高中同学汇聚一堂。清流乡除我之外,还有覃杨李三位同学参加聚会,他们早已赶到汉城学校的轩尼斯酒店。我办完了业务后,赶到县城,转了一圈,还买了一套新衣服换上后,才进入聚会场地。分别十几年,有好多知心话想说。发起人是电视台的总编辑徐老师,主持词就是他亲手撰写的。内科主任老冉主持仪式。奏乐鸣炮,气氛热烈。祝词就是徐总编大声读起来,很有文学味。还有几个同学发言后,苏老师热情洋溢地讲话,弄得我们热泪盈眶。在酒席上,冉主任对来宾一一进行了介绍。相互敬酒,合影留念后,举办了青春舞会。这些来自各单位的女同学,有的是基层领导,很大方,她们主动邀请我们男同学跳舞,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呢。实话说,我很久没有这样高兴过。我回校后以《重温师生情,再圆同学梦》为题,写了一篇随笔文章。
高中毕业分别十二载,师生重见,同学聚首,畅谈多年来的一切,那感情,那场面,令人激动不已,终生难忘。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日子里,从事新闻工作的徐作家等同学组织联络下,在那高中于八十年代初毕业后,现已进入各行各业工作的部分同学近四十名,借我们的共同校领导兼班主任、教语文的苏老师五十寿诞之机会,隆重聚会在三江汇聚的汉城,为恩师祝贺生日,并召开了首届同学联谊会。
这是一个难眠之夜。傍晚同学们穿着鲜亮的服装,喜气洋洋地来到轩尼斯酒家,参加盛宴。各位同学虽然在外貌、气质、性格、环境等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但一提起姓名,一下子就追溯到“恰同学少年”的深刻印象,话甲子立即打开了,有毫不设防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女同学欢声笑语,不绝入耳。
大家期盼的苏老师终于被接到了大厅,热烈的欢迎与问好,鼓掌声不断。
主持人宣布生日宴会开始,瞬时鸦雀无声。仿佛那时上课钟声响过,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的苏老师手持教鞭,刚进入课堂,精神抖擞地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同学代表缠绵悱恻情真意切的祝词激起了我们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不知不觉间,热泪漫出来了。
苏老师象从前讲课一样,抑扬顿挫,质朴幽默,牵动了四十颗心,怦怦跳动。我和大家一样,屏息凝神,专心听讲,心领神会,看见一个个女神们从包里掏出了手绢,轻轻地搽拭双眸。此时此刻,身影模糊了,苏老师上课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那时,苏老师刚过而立之年,来到我们毕业班任教,工作任务繁重,常常坚持工作到深夜。真是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他是我们成才的良师益友,怎么不让我们激动与难忘。我们每当看见自己的文章发表于报刊,就一定会想到苏老师的高大形象,他的敦敦教诲常常回响在耳畔。
同学们纷纷主动向老师敬酒,叙旧话新,言辞凿凿,给宴会增色添辉,加深了友谊。大家相互激励,表示为书写时代华章,奋力奔向新世纪。舞会前,同学们与苏老师全家合影,让人生难有的欢聚成为继往开来的永恒纪念。
后来,我从教育部门改行,也找过苏老师帮忙。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可是报名已经晚了。宣传部给教育局只有二十个名额,我去报名都已经满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办公室的苏副部长,他叫我拿出以前发表过的文章,让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坐着的部长看,我于是兴奋地跑回了住处,找出系列装好的作品返回宣传部,部长看了,没有犹豫,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主管局,说教师报考公务员再增加五个指标。我万分感激苏老师和部长后,跑向局里开好了报考介绍信,顺利报考了公务员考试,后来就梦寐以求地改行了,进入了行政单位。
苏老师是我的恩师,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之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