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勤工俭学招待所里,因为兴奋,天还没有亮就醒来,难以再入睡,上街吃早餐,还遇到了铁钉的副校长老黄,以前我任干事时,他是政教主任,还是体育骨干教师。好多老师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一个教体育的,会提拔得那么快。我早就听老黄说过,他有位师范的同班同学姓王,已经当了县委书记。地区教育局办的勤工俭学招待所,方便系统工作人员出差,生意还可以。老黄也住在这里。他听说我是来参加培训的,还鼓励我好好干,出来闯江湖不容易,特别是不要受骗,现在这个社会上骗钱的人太多了。我说了声谢谢,就进入了二楼的会议室,参加培训。有十四名学员在此参加专门培训。
杨干事点名后,龙副总经理开始讲解新课,我们以一种好奇心态,都听得很专心。上午主要讲港龙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信息产业科学的专业知识,还讲了这次信息员招聘的情况。
中午我们在招待所用餐,是吃盒饭。而黄副校长是以全地区职教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培训,吃的是公款,他们热热闹闹烫火锅,欢声笑语。公私分明,形成强大的反差。下午培训,五点过就结束,有一个学员讨论的环节,我还信誓旦旦地发言,显得有些激动,目的是引起老总的注意力,让他关注我,因为老总说了,如果培训成绩差,将视为面试不合格而不被分配工作。头一天的培训,意犹未尽,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议室。晚上,首先想到了给老幺写信,必须把自己的现状告诉他, 今天这一培训,就意味着近期将离开学校,新的挑战开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第一天培训,吃了三元多,买东西五元多,合计消费九元,比起其他参培的还算是节约型开支。独自一人住三楼一个单间,看电视节目,下雨天,没有上街玩耍。
第二天是周六,继续下雨,上午讲完了全部专门课程。王总经理说了,原计划三天的培训,压缩成两天,为的是节省时间,让大家早日投入工作实践,也节省一些开支。下午,在培训总结环节,王总经理陪同董事长,来到现场,总算让大家见到了老板。那位王总经理介绍说,李老板是新华社记者,派驻省城记者站,以前卫的思想创办了省城第一家信息公司。王洪总经理自我介绍说,他作为中学高级教师,在教育岗位上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他不想在单一的岗位上,也就是说不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他已年过五旬了,不安于现状,希望自己在经济信息这个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所以就大胆地走出了平静的生活,协助李老板创办信息传播公司。李董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把大家激发得热血沸腾,对信息采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个个都跃跃欲试,大显身手。
培训最后环节,基本上就是发送采访工作资料,比如信息刊物,介绍信,采访证等。还给大家放放了一点食物纪念品。每一位学员都高兴,但压力很大。为什么呢?把每一位学员分配到不同的省份,驻站,独立开展发展信息员,采集经济信息,工资不保底,全凭信息收入折算工资。风险太大,整得不对,就是白干,还亏老本,比如车费,生活费,住宿费,联系电话费等。其中有两名姑娘,说了实话。二位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通河县建安公司的黎真和外贸公司的苟琳。我跟二位美女相比,我就是外行了。通过下午的交流活动,彼此都有些认识了。
王总经理宣布:十四位参训者,都被录取。除两名长得特别漂亮的年轻女子,被留在了成都公司总部外,其余的都派驻各省,发展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网络,采编有用的有偿信息。每人收到了一大包资料,包括新编的信息刊物,工作介绍信,招聘信息员的盖有公司红印的录用文件,特别是本在相片上盖有钢印的《采访者》,让自己如获至宝,俨然成为了一名记者。尤其是那位气宇轩昂的李老板一席话,把大家说得心花怒放。他鼓励大家说,诸位有志之士,到各地发展信息网络,能力得到了提升,经济上有钱赚,鼓圆腰包,优秀的,可以进总部,出类拔萃的,他将强力推荐进入新华社记者站任职。这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彩大家炽热的心。多么好的机会呀!
受训的男女朋友们听了李老板的动员讲话后,十分激动,满怀信心。培训结束,大家在一起聚餐时,李王二位老总都跟大家敬酒,鼓励大家努力工作。王总特地走到我面前说:老乡,我敬你,喝杯家乡酒,我老家是王家坝的,跟王将军是一大家人。老家跟清流名校是一水之隔,大学毕业后,分到省城一所中学教书,直到前不久才离职。我看过你的简历,很不错的,有理想有抱负,但你要抓住机遇,好好干下去,我们公司决不会亏待你的。
王总这么说话,留在总部的两位美女都被调动起来了。其中一位姓朱的美女也站起来跟我敬酒。他自我介绍说:我叫朱晓莉,老家跟你相隔一面山,你在马伏山的北面,我在山的南面,高中毕业后正好父亲退休,我接班了,做了区供销社的出纳员,然后进了县联社做业务员,东奔西跑,走南闯北,虽然一直在认真工作,可体制改革的政策很无情,因一刀切,我现在下岗了,形势逼迫我另谋职业。我这次很幸运地被公司录取并分配到总部。你老乡一定要好好干,到江西后,闯出一片信息天地,我在总部等着你。
难怪老总把她留在身边,这朱美女真会说话,把我说得天花乱坠了。晚上除了我,其他学员都没有住招待所,而是早早地离开了培训点,回到各自的家里做工作准备。实话说,这位未婚的黎真姑娘给我印象还不错,基本上都有点动心。她晚上离开招待所前,还来我的住处打了招呼,同路来的还有苟姑娘,是她老乡。我本想单独跟她说几句话,可没有拿出足够的胆量,机会稍纵即逝。从此一别,再没有相见过。所以,在人是一生中,无数人都会擦肩而过,成为自己眼前的匆匆过客。
新的一天,上街吃早点,自我感觉很神气的样子,拿着采访证,看了又看,仿佛就是记者一般,要飘起来,甚而快要飞起来。身份变了,再不光是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的那个教书匠了。在一座大桥边,看见这一片街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好宽阔和繁华。我突然产生一种有可能找到泓儿的想法。进入新书屋,买了基本新书,读一读,为不久后的明天改行做知识准备。时间差不多了,回招待所,再次见了港龙公司留下来暂时没有走的王总、龙副总和杨干事。王总在跟二位下级说事,我等了片刻。想请公司领导给我签名留言。王总委托龙副总写了九个字:服务工商业,振兴经济。我很满意,说了声谢谢领导后,提起行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杨干事还送我下楼,说了声再见。大步流星赶往车站。回到汉城后,还把龙副总的留言复印了两张,以防丢失。
顺利回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周前会,还认真做记录。席间,流露出一种得意与骄傲。可后来,钢笔突然没有墨水了,记录便被迫停止了。这真是一种预兆,最后一次在清流学校的会议记录都没有做完整。晚上回到寝室,朱老师
罗老师等几个相好的青年人都来关心我的应聘,还抱有极大的热情说,要是我干得顺利地话,请我把他们也推荐出去,多年来干教育有些疲倦了,想换换空气。
周一上班后,跟校长说了假期创业的事。七月一到就是暑假,就不需要请假,两个月够我去试一试身手。在离开汉城前,先去找老向校长打听江西情况,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许对我此次南方之行有好处。他正好有位熟人,以前在国家教委职业教育班当班长时,认识了江西宜春的教育局长,可以寻求他帮助,还代他问好。他很鼓励我走出这一步。年轻人就应该有一股闯劲,不过,要注意安全。还找到老尤,打了招呼。最后到了老刘家,说了应聘搞信息采编的差事,他有些泼冷水,这经济信息虽然都是新生事物,但很多都不靠谱,不注意就是个骗局,要三思而后行。稍有不顺心,就开溜,不要恋战,避免损失。利用暑假锻炼一下,也是好机会。你无论如何不能辞职,为自己留条后路,把家里的铁饭碗保住,随时可以回来上班。现在这改革年代,不要太理想化,实在些,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发热,否则会后悔的。老刘留我住在家里吃住,还喝了祝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