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 第394章 许怜月的提议

第394章 许怜月的提议

    正当来氏兄弟遭受程处默尉迟宝琳折磨,悔恨当初没有选第二条路的时候。

    县衙之内,陈衍召集了自己手下所有重要人物,其中除了杜构、房遗直、马周之外,还有新加入的李义府三人,以及能力出众的许怜月。

    “好了,话不多说,这是你们的任命圣旨,你们先看看吧。”陈衍掏出三份圣旨递给他们,“看完之后咱们就该商量一下这段时间要做的事了。”

    李义府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打开圣旨,看到上面的内容以及下面的玺印后,对陈衍更加敬畏了。

    短短一天时间就拿到了三份任命圣旨,这得是啥人啊?

    背景也太大了。

    戴至德倒是不意外,看都没看一眼圣旨,只是默默地收了起来。

    张文瓘很是感慨,郑重地收好圣旨,端正坐着。

    陈衍将他们的神色收入眼底,亲自给他们倒茶的同时,开口说:“关于图书馆附近的商铺,空地收购得怎么样?”

    许怜月立刻回道:“九成,剩下一成比较棘手,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小人。”

    “后续如果按计划建立商业街,我们有太多机会收拾他们,不必急于一时。”

    “最后,我最近联系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富商,他们对我们提出的规划很感兴趣,但因为地在我们手中,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他们没有任何保障,所以提出条件希望能得到一些优待。”

    “如果按照您所说需要收取商税,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给他们减免一些商税。”

    陈衍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已经在后悔了,早知道去年就应该把许怜月叫过来。

    半个月的事情办这么漂亮,她在这方面确实很有能力。

    杜构此时提出疑问:“按你所说,他们需要出钱按照我们的规划建立商铺,帮助完善商业街。他们首先便是出钱的一方,本身就有风险,而地还在我们手中,他们更是没有保证。”

    “加上我们还得收取商税,他们真的愿意投钱吗?”

    言下之意就是富商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做这种亏本买卖?

    许怜月不急不缓地解释说:“因为现在去图书馆附近开商铺就是在拿麻袋装钱,图书馆的位置本就处于两街交汇,人流相当大,陈大人更是在上任之后有意将人往那边引。”

    “例如你们去年拿出来卖的蜂窝煤商铺,价格低廉的白蜡商铺、棉衣商铺等等,加上科举使图书馆吸引来的众多学子,这段时间那边的商铺简直赚疯了。”

    “对于唯利是图的商人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吃点亏无非是赚的多跟赚的少的问题,总比没得赚要好。”

    杜构思索片刻,点了点头,“我没有问题了。”

    “既然如此,咱们来谈谈商税的事。”陈衍平静道:“赚钱不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从一开始我们来到渭南县,就是为了替新法铺路。”

    “我们的一切布局,都要以实行新政策为出发点。”

    “至于商税怎么收取,收多少,我们得按照渭南县各大商贩的情况来决定,所以你们接下来得调查这方面的情况。”

    众人点头表示明白。

    “好,商税的事放一边!”陈衍立刻提起另外一件事,“接下来是有关田地方面,一步步实行摊丁入亩的雏形。”

    “有关情况,昨天你们应该清楚了,现在来说说咱们第一步该怎么做?”

    在场众人一听这话,当即振奋了起来,除了杜构这个了解摊丁入亩雏形情况的人,其余人一个个激动无比。

    摊丁入亩啊!虽然风险极高,而且只是雏形,但如果能做成,天下百姓就有福了,最起码也可以大大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

    “我认为该彻查田地!”房遗直断言道:“渭南县临近长安,是好事,也是坏事。长安是世家大族的根基所在,周边大量田地早已被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隐匿、兼并。”

    “现在县衙账册上登记的那些,绝对不是渭南县的全部田地,甚至有没有六成都不好说。”

    “如果连家里有多少田地都不知道,谈何实行摊丁入亩雏形?”

    杜构:“附议!”

    “思路是对的。” 陈衍肯定了房遗直的想法,随即抛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但具体该怎么查?我们从哪里入手?总不能挨家挨户去敲门,问‘你家藏了多少地’吧?”

    “我们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能撕开缺口的突破口。”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陷入沉思。这第一步,确实最难。

    让人意外的是,许怜月突然提议道:“明着来肯定不行,必然会打草惊蛇,引来拼死抵抗。”

    “但我们或许可以从‘人’入手。”

    “哦?仔细说说?”陈衍来了兴趣,表情郑重,身体微微前倾,没有因为许怜月是女子而小看她,给予了出策者应有的尊重。

    “世家大族兼并土地,最终总要找人耕种,那些依附于他们的佃户、部曲,就是知情人。”许怜月分析道,“我们可以借由整顿户籍、核查人口的名义,暗中寻访这些实际的耕作者。”

    “他们常年劳作在田间地头,哪块地是谁在种,原本属于谁,心里都有一本账,只要方法得当,许以承诺,未必不能撬开他们的嘴。”

    李义府忽然开口,补充了许怜月的提议:“如果是这样的话,县衙的旧档案也不能放过。”

    “历年来的田契过户、纠纷诉讼案卷,里面或许就藏着线索,一些看似寻常的自愿买卖,在时间、人物上或许能找出破绽,顺藤摸瓜。”

    “很好,就这么办!”陈衍是个讲究效率的人,方法符合他心中的预期,那就立即执行。

    “但我得补充一下,要说最了解渭南县的,依然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

    “我们目前的名声很好,百姓已经对我们有了很大的信任,你们不妨派人去走访一下,想必同样会有惊喜。”

    见他们无异议,陈衍环视一圈,眼神冷冽:“还有一件事!”

    “渭南县,是时候该清清蛀虫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