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台下的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那么奇怪了。
“我知道你更喜欢搞研究,但你也先别急着拒绝,管理的工作有我帮忙处理,不会耽误你太多的时间,但若是你需要进行某些方向上的调整,如果你是负责人,那么你就能说了算,而不用向其他人申请。”
“这就是钱老给你最大的自由!”
或许猜到了陈辉的想法,宋韫韬率先说道。
陈辉沉默。
他的确是跟钱老说过他想要自由的研究环境,只是没想到,这也太自由了。
而这个自由,他的确想要。
“感谢大家的欢迎。”
陈辉沉吟片刻后,看向台下,走上发言台,“大家站在这里,想必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太阳在蓝星上绽放,我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但也需要大家的帮助。”
台下众人看向陈辉,一时心情复杂。
他们当然早就听说了陈辉的传奇,但他们知道得毕竟还不够多,如果他们知道得跟钱老一样多,他们恐怕也会毫不犹豫的做出跟钱老一样的选择。
但现在,他们心中依旧存疑。
当然,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根本看不到半点迟疑,只能感受到热情。
大家都是老油条了,自然不会将心中的怀疑表现得这么露骨。
“好,大家散了吧,该做什么做什么。”
陈辉一挥手,并不准备耽搁太多时间。
等到所有人都散去,他才看向宋韫韬,“研究所的管理还是由你来负责,我接下来会专注于等离子体湍流和等离子体不稳定问题的研究。”
这些天虽然在家陪蕊蕊和青山游玩,但陈辉也不是全都在玩,再加上在普林斯顿的那些时间,他现在对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研究现状已经非常明晰,早就为自己选好了研究方向。
实现可控核聚变其实就是要让反应堆的能量增益大于1,当然仅仅是大于1用处也不大,想要达到商业使用,至少得10以上才行。
而想要实现能量增益大于1,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劳森判据和三重积,等离子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苛刻的条件,1.极高的温度2.足够的粒子密度3.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
这个数值必须超过一个临界值,才能实现点火和能量增益。
对于条件1,实现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温度,在技术上已经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无论是华夏的EAST还是欧洲的JET等大型装置都已多次实现并稳定维持了远超过1亿度
中性束注入和射频波加热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同时,提高等离子体密度本身并不特别困难,当然,密度不能无限提高,既要足够高以产生足够的聚变反应,又不能高到破坏等离子体的稳定和约束,它是一个重要的操作挑战,但并非最根本的瓶颈。
最核心的瓶颈还在于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
它衡量的是等离子体保持其热能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如果关闭所有外部加热,等离子体的能量需要多长时间会散失掉。
这个时间必须足够长,让聚变产生的能量,主要是α粒子能够弥补能量损失,并实现自持燃烧。
这也是现实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多的场景,等离子体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其行为极其复杂,充满了湍流,这些湍流会导致能量和粒子以极高的速度横越磁力线,从等离子体核心泄漏到边缘,最终撞到壁上散失掉。
除了微观湍流,还有宏观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如ELMs、撕裂模等,这些不稳定性会瞬间破坏磁面结构,造成巨大的能量爆发性损失。
当然,还有诸如能量约束时间大致与装置尺寸的平方成正比,只要把装置做得足够大,就能得到还不错的能量约束时间。
但装置越大,成本是呈指数上升的,并且系统越复杂,控制也越困难,这同样是个需要平衡的变量。
尤其是在如今高温超导研究还陷入瓶颈的情况下,想要控制一个巨大的磁体系统也同样是挑战巨大的事情。
等离子体研究所的EAST虽然能在高温高约束模式下运行很久,超过千秒,但其能量约束时间仍然较短,这也是EAST的能量增益远小于1的原因。
当然,EAST也是有巨大现实意义的,他告诉所有可控核聚变研究者,反应堆能够维持长时间反应,验证稳态运行技术,解决“长时间约束”的问题,为未来反应堆的连续运行积累技术和经验。
不过想要真正投入商业,千秒显然是还不够的,至少需要以年为单位才行。
同时,为了获得更长的约束时间,托卡马克通常运行在H模下。
H模下等离子体边缘会自发形成一个输运壁垒,极大地减少了能量泄漏,但H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边缘局域模,这是一种周期性的、破坏性的能量爆发,对材料构成巨大威胁。
陈辉选择从等离子体湍流问题入手,当然是因为数学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属于是专业对口,同时,若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也能让后面的两个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最终达到能量增益大于10的目标。
所有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陈辉看向宋韫韬,问道,“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宋韫韬看向陈辉,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听说您跟舒尔茨相交莫逆,前段时间他们完成了高温超导体的实验室合成,不知道最新进展如何了?”
“如果能够拿到室温超导,哪怕是高温超导,对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也都大有好处。”
宋韫韬也没有客气。
他之所以答应钱老让陈辉来当负责人,自然是一开始就将这些考虑在内了的。
“没问题,我会跟舒尔茨联系。”
陈辉点头,这一年多时间,因为处于神盾局监控之下,他很少跟其他数学家联系,包括舒尔茨和陶哲轩,担心给他们带来危险,但现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只是想要将高温超导拿到手,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上可不会掉馅饼。
所以,一方面他可以自己尝试高温超导的研究,一方面,他还是需要专注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大不了到时候大家可以合作嘛,陈辉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太好了!”
宋韫韬神色一振,然后继续说道,“还有第一壁材料的问题,虽然宇宙中应该还不存在容器能够承受上亿度的等离子体,但有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对第一壁材料的挑战反而是极端的热负荷和中子辐照,目前材料在长时间强辐照下容易出现肿胀、脆化、嬗变等问题。”
“您跟鄂维南院士关系也不一般,不知道,能不能说动他们,让他们加入到我们的研究中。”
如今鄂维南院士在华夏也是打出了名头,凭借陈辉的模型,他们接连攻克了好几个材料学方面的难题,七代机很多部件的材料都有他们的功劳。
“我会跟鄂维南院士联系,但不敢保证。”
陈辉点头。
“这就够了。”
宋韫韬却是很有信心,他知道鄂维南院士是怎么起家的,就算不知道,光凭陈辉如今的名头,恐怕都很少有人能够拒绝与他的合作。
“暂时没有了。”
发现陈辉的目光还在自己身上,宋韫韬赶紧笑着摆手,他可不敢真的什么事都让陈辉帮他解决。
虽然的确还有很多问题丞待解决,但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您的住处和研究室早就安排好了,这些年收集到的等离子体运行数据也都已经整理好,随时可以在内部库里查看。”
陈辉点头,很满意宋韫韬办事能力。
他的研究室在园区中心的办公楼顶层,足有七八十平,还有个里间,可供临时休息。
办公室中间是一张1.5*2.3的大实木办公桌,上面已经摆好了一台电脑,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让他可以在草稿纸上演算,除此之外,办公室中就只有一套沙发,一张茶几。
陈辉很满意。
他没去住处,研究室就是家,要什么住处。
在办公桌后坐下,打开电脑,从U盘中打开自己完成了大半的论文,跟以往论文不同的是,这篇论文竟然是纯中文论文。
至少在数学领域,很多学者是不会中文论文的。
不过如果论文的作者是陈辉,想必很多人是不会放过的,再加上,若论文题目是《黎曼猜想证明》,恐怕大多数数学学者都会趋之若鹜。
陈辉回国之后就一直在准备这篇论文,如今已经完成大半,只差一些细节的完善,当然,还有等待期刊的筹备。
“陈教授,有人找。”
刚完成论文,宋韫韬就出现在办公室。
陈辉看了看天色,发现竟然已经天黑,果然是学习无岁月。
“谁找我?”
保存好论文,锁屏,陈辉好奇的问道。
“陈,好久不见。”
陶哲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下一刻便见他笑吟吟的走进办公室。
“陶。”
陈辉也很开心,当时他被困普林斯顿,陶哲轩可没少为他奔走,最后更是听说陶哲轩被断了研究经费,最后来了华夏。
“我还准备去江城大学跟你做同事来着,没想到你跑这儿来了。”
陶哲轩笑着责备到。
“你们先聊,我忙去了。”
宋韫韬见此赶紧打了声招呼,溜了出去,同时把办公室门带上。
陈辉则是来到沙发旁,招呼陶哲轩坐下,从旁边柜子中取出宋韫韬准备的茶叶,开始泡起茶来。
“想跟我当同事那还不简单?”
陈辉烧上水后,笑着说道,“最近我筹备了一个中文数学期刊,学术编辑必定得有你一个。”
“这不巧了,最近我正好有个成果,就发在你的期刊上好了。”
陶哲轩也不嫌弃中文期刊,更没有质疑陈辉要办中文期刊这个举动合不合理。
“哦,什么样的成果?”
陈辉好奇的问道。
“至少也是次顶刊级别的成果。”
最近心情很是不错,原本他还担心来了华夏会水土不服,没想到华夏给予了他大量支持,让他不仅在短时间内就重组了研究团队,还很快就做出了成果。
他心中可是憋了一口气,要狠狠打那些断他经费的家伙的脸。
“那我建议你还是再等一等,等下一期再发。”
陈辉当然明白陶哲轩迫切希望打脸的想法,所以,如果跟他同一期发表,陶哲轩的论文可能就没什么热度了,那打脸效果自然就差了无数倍。
“哦?”
陶哲轩目光灼灼的看向陈辉,以他的聪明,已经隐约猜到了什么。
陈辉也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的说道,“第一期我准备发表黎曼猜想的证明!”
石破天惊!
几乎同时,旁边开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
陈辉将开水倒入茶壶。
陶哲轩这才合上嘴,目中还有震惊之色残留,“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竟然这么快就做到了!”
他不知道,陈辉早在半年前就完成了证明,只不过等到今天才公布而已。
“恭喜了!”
陶哲轩张张嘴,忽然感觉自己那个成果好像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喝茶。”
陈辉从茶壶中倒出黄橙橙的茶汤,对陶哲轩示意。
“所以期刊叫什么名字?”
喝了一口热茶,陶哲轩也慢慢平静下来。
“华夏数学。”
陈辉从来都不擅长起名,他相信,名字也不重要,当他接连在期刊上发表重量级论文,到时候全世界都会记住这个名字。
“发刊方式呢?”
“季刊!”
如今期刊筹备已经进入到最后,很多细节已经确定,“一个季度发表一期,严格控制质量,不限制篇数,达标几篇发几篇,若是没有达标,就一篇也不发。”
陶哲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对陈辉说道,“谢了。”
他这才明白陈辉让他第二期发的用意。
如果《华夏数学》第一期的论文是黎曼猜想证明,那么可想而知,第二期的论文会受到怎样的关注,这也正是陶哲轩想要的效果。
“不用谢我,最终还得看你论文质量才行,我可是很严格的。”
陈辉笑着说道,“这三个月你可得好好学习中文,要是有太多语句错误,可是没办法通过审核的。”
陶哲轩哭笑不得,“你呀。”
他来华夏已经快半年,中文早已学得很不错了。
但其他数学家们,接下来恐怕得为这门难度颇高的语言头痛了,如果不会中文,怎么看懂黎曼猜想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