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比起其他场次的直播,这次的直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一方面是这次直播和往常一样,播完之后立刻就有无数的“切片师”开始工作,将直播中的精华片段剪辑出来,配上字幕和特效,发布到各大视频平台。
另一方面,则是楚晨关于“恐怖核心是反常”的理论,本身就极具传播性。
尤其是楚晨举的那个例子“深夜对着空无一人的客厅大喊三声‘谁在那里’”。
这个行为简单、易于模仿,又带着一丝挑战和刺激的意味,完美符合了当下短视频传播的所有要素。
如果只是普通人聊这个话题,可能最多在朋友之间当个笑谈,或者胆子大的自己试一试。
可楚晨是谁?
到17年底的时候,楚晨的直播切片早就随着星辰游戏平台的全球化,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YouTube、Twitter等海外平台上遍地开花。
于是,很快,随着楚晨切片的传播,一个奇特的现象发生了。
最开始,只是国内的抖音、B站上出现了一些模仿视频。
视频里,博主们大多鬼鬼祟祟地在深夜关掉灯,然后用或颤抖或搞怪的声音对着黑漆漆的客厅喊话。
然后是微博上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什么“我试了,现在我妈以为我疯了”之类的调侃。
很快,这股风潮就刮到了海外。
YouTube上,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博主,将这个“东方神秘挑战”作为了新的视频题材。
他煞有介事地介绍了楚晨的“反常理论”,然后在一个据说是“闹鬼”的老房子里进行了尝试。
虽然整个视频从头到尾也没鬼,但是博主带着的心跳仪器,确实显示,在那段时间他的心跳速度非常快。
这个视频火了之后,很快推特上就出现了#客厅呐喊挑战#的热门标签。
无数的短视频被创造出来。
有的人喊完之后,家里的猫突然从沙发底下蹿了出来,把人吓得手机都扔了。
有的人喊完之后,声控灯应声而亮,惨白的光照亮空旷的客厅,反而比黑暗更渗人。
还有些情侣互相恶作剧。
其实你要仔细看的话,很多视频都有“艺术加工”,可话又说回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恐怖不恐怖,已经不重要了。
它就像几年前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一样,成了一场网络狂欢。
无数的模仿、恶搞、解构视频层出不穷,甚至在日本,这事还上了电视节目,一些心理学家一本正经的在电视上,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个简单的行为会引发人的恐惧联想。
而这场狂欢最大的受益者,除了贡献了理论的楚晨本人,就是那个最初的DEMO——如今的《深夜来电》。
在直播结束之后,第二天《铃声》的DEMO制作人就申请了繁星计划,然后到了星辰当面向楚晨致谢。
当时正是年末,楚晨也挺忙。
本以为聊了几句,拍几张照,这事也就结束了。
是的
很多时候,楚晨在繁星计划中,最大的作用的就是拍合照,很多游戏加入繁星计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制作人跑到星辰跟楚晨合照。
目的?
一部分是“追星”,另一部分当然是为了蹭流量。
本来楚晨以为王浩也一样,却不曾想,自那以后,王浩真是隔三差五就往星辰跑,有时候带个笔记本就在休息区呆一天。
只要楚晨一有空,就跑过来问细节。
对于这种“积极过头”的学生,楚晨自己其实倒也不反感,虽说他现在名声在外,可真正敢豁出去不停找他问问题的人还真没几个。
而且王浩这人懂得分寸,每次都是仔细思考之后,才来发问。
是以两人沟通的效率很高。
到最后,游戏上线的时候,王浩还在游戏最后的制作人员名单里,加上了“特别鸣谢:楚晨老师”
在《深夜来电》正式版上线后,王浩在接受游戏媒体采访时,张口闭口都是“晨总的指导”、“晨总的点拨”
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学生”的姿态上。
有人说他是在蹭楚晨的热度,王浩也不反驳,只说:“楚晨就是我的老师,没有他,就没有《深夜来电》。”
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为他博得了一些路人缘。
当然,游戏能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本身的质量过硬。
最终版的《深夜来电》,将楚晨的“反常”与“未知”理论发挥到了极致。
游戏开局,玩家扮演的主角深夜加班回家,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公寓的门也被关上了,门窗都无法打开。
唯一的对外联系工具,是一部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在书房桌子上的老式拨盘电话。
很快,电话会第一次响起。
接起电话,里面是滋滋啦啦的电流声,夹杂着意义不明的呢喃。
挂掉电话后,玩家会发现客厅的布局发生了一点微小的变化,随着游戏的进行,电话铃声会不定期响起。
每一次接起电话,听到的内容都会不同。有时是求救,有时是诡异的童谣,有时甚至是玩家自己几分钟前说过的话。
而挂掉电话后,公寓里的“反常”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线索也会越来越多。
游戏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鬼”,游戏场景也就只有一个公寓。
但恐怖的氛围渲染的很好,由于整个游戏场景就一个公寓,所以在细节上,雕刻的非常细致,星辰甚至还协助其进行了实景渲染的技术。
除了公寓内,游戏对于外部环境的搭建也很出彩,包括公寓外时不时响起的救护车声音,还有惊雷,闪电,暴雨等天气效果。
这些细节,再加上游戏存在明确的故事线,让整个游戏的节奏感,氛围感都很强。
就像是在读一本第一人称的恐怖。
直到游戏终局,玩家才会通过碎片化的线索,拼凑出故事的真相,原来主角在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已经死了。
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他在自己的潜意识深处,与死亡和求生欲的搏斗。
那些电话,是他潜意识里,对外界亲人呼唤的扭曲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