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离婚后,每日情报让我狂飙致富 > 第六百九十三章 他为什么没有想到

第六百九十三章 他为什么没有想到

    他自己则走到一台服务器机柜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了几下。

    实验室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几盏照明灯随之亮起。

    光线驱散了些许阴暗,也让角落里的一个庞然大物,显露出了它的轮廓。

    那是一个约莫一米八高的人形机器人骨架。

    它的外壳还没有装配,复杂的线路和精密的液压传动杆都裸露在外。

    它的造型充满了工业美感,每一个关节的设计都显得与众不同,但它只是静静地待在支架上,像一具没有灵魂的钢铁骸骨。

    “这就是你所有的心血?”沈岩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周启明没有回头,只是抚摸着机器人冰冷的金属大腿,眼神复杂。

    “我叫它,‘行者一号’。”

    “它本来应该能跑,能跳,能在崎岖的山路上如履平地。”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堆废铁。”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失落。

    陈光科在一旁听着,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也能感受到这个叫周启明的男人,对这台机器人倾注了多少感情。

    “它动不了,不是因为没钱了。”沈岩缓缓开口。

    周启明猛地回头,死死地盯着他。

    “你怎么知道?”

    “你刚才在咖啡馆里说的那些理论,听起来天衣无缝。”沈岩不答反问,“但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鸿沟。你的‘动态自适应神经平衡算法’,是不是遇到了瓶颈?”

    周启明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这个男人,真的不是在信口开河。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戳在他的痛处。

    “算法的逻辑没有问题。”周启明咬着牙说,“问题出在硬件的响应延迟上。”

    “ servos电机(伺服马达)?”沈岩直接说出了核心部件的名称。

    “没错!”周启明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我的算法要求机器人关节在接收到失衡信号的瞬间,就要做出预判性的微调。这要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必须低于5毫秒,并且能承受极高的扭矩冲击。”

    “市面上所有的高端伺服电机我都试过了,最好的也只能做到8毫秒。这3毫秒的差距,就是‘行者’和‘废铁’的区别!”

    “为了这3毫秒,我烧光了所有的钱,抵押了房子,借遍了亲友,最后……”

    他说不下去了,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团队的离散,投资人的嘲讽,妻子的不解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

    陈光科听得云里雾里,但他看懂了周启明的绝望。

    在他看来,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连市面上最好的零件都达不到要求,那还搞什么?

    然而,沈岩的下一句话,却让整个实验室的空气都凝固了。

    “为什么一定要用电驱伺服?”

    周启明猛地睁开眼,一脸错愕地看着沈岩。

    “不用电驱?那用什么?液压?气动?那样的体积和重量根本无法用在人形机器人上!”

    这是行业共识,是基础中的基础。

    他觉得沈岩终于问出了一个外行的问题。

    沈岩却笑了笑,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油性笔。

    “不,我说的不是传统液压。”

    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迅速地勾勒出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我问你,你有没有听说过‘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周启明愣住了。

    这个名词他只在国外一篇极其前沿的论文里看到过。

    那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在通电时可以产生形变,其响应速度,是纳秒级的!

    “这种材料可以模拟生物的肌肉纤维,通过层叠和编织,制造出体积小、重量轻、爆发力极强、响应速度近乎零延迟的‘人造肌肉’。”

    沈岩的笔尖在白板上飞舞,一个个精密的力学模型和能源传导路径被他清晰地画了出来。

    “用它来替代传统的伺服电机,别说5毫秒,0.5毫秒的响应速度都不是问题。而且它的结构更柔性,抗冲击能力远超传统电机。”

    “这套方案,我称之为‘仿生肌腱驱动系统’。”

    沈岩说完,丢下笔,转头看着周启明。

    整个实验室,死一般的寂静。

    陈光科目瞪口呆地看着白板上那如同天书般的设计图,又看了看沈岩。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岩子不是搞软件和能源的吗?

    他什么时候成了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专家了?

    这他娘的也太玄幻了吧?

    而周启明,已经完全石化了。

    他呆呆地看着白板,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开始微微颤抖。

    仿生肌腱驱动系统……

    人造肌肉……

    这个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它像一道撕裂黑夜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所有的困惑和迷茫。

    他为什么没有想到?

    不,他不是没想到,是他根本不敢想!

    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目前还停留在全球最顶尖实验室的理论阶段,连样品都极其稀少,更别提将其工程化、产品化了。

    这在任何一个工程师看来,都是比他的算法更加“理想主义”的空想。

    可沈岩,不仅说了出来,还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逻辑自洽的工程学解决方案!

    “你……你到底……”周启明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完整。

    他看沈岩的眼神,已经从看一个“懂行的商人”,变成了看一个“未知的神明”。

    “我说了,我是一个对未来感兴趣的商人。”

    沈岩走到周启明面前,语气平静。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收购……不,是合作的事了。”

    周启明猛地回过神来。

    他看着沈岩,眼神里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和戒备,只剩下狂热的崇拜和抓住救命稻草的渴望。

    “您……您说!”他下意识地用上了敬语。

    “擎天实验室,我会注资一亿,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字还叫‘擎天’。”

    “我占股70%,你,周启明先生,以技术入股,占股30%。并且,你将是新公司的CEO和首席科学家。”

    “我承诺,公司所有运营、财务、市场推广,都由我的人负责。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把你的梦想,变成现实。”

    “我给你提供全球最好的实验室,最顶尖的人才,以及……”

    沈岩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稳定的‘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供应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