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离婚后,每日情报让我狂飙致富 > 第七百一十一章 光刻机?

第七百一十一章 光刻机?

    “比如苏绣,完全可以通过AI对古代名家的针法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其力道、角度、丝线走向,从而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不仅可以用来修复古董绣品,甚至可以辅助现代绣娘,创造出全新的针法和构图。”

    “再比如丝绸,通过AI算法控制的精密纺织机,可以模拟出古法‘缂丝’那种通经断纬的复杂工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保证艺术价值。”

    沈岩侃侃而谈,他的话语清晰、有条理,没有半句废话。

    他说的每一个点,都精准地切中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痛点与未来方向。

    听雨轩内,一片安静。

    林知尧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与思索的严肃表情。

    林伯渊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就连一向清冷的林初雪,也忍不住侧目,看向这个男人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异样的光彩。

    他们本以为,沈岩只是一个运气不错的年轻富豪。

    却没想到,他对这个领域的理解,竟比他们这些局内人还要深刻,还要前卫。

    半晌,林知尧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着沈岩,郑重地抱了抱拳。

    “沈先生,受教了。”

    这一刻,他的态度,再无半分试探。

    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尊重。

    沈岩用三言两语就改变了整个林家对他的看法。

    沈岩微微颔首,姿态从容,接下了这份郑重的敬意。

    “林兄客气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各位见笑了。”

    他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仿佛刚才那番惊世骇俗的论断,只是随口一提的闲谈。

    这种云淡风轻,反而比任何高调的姿态,都更让林家人高看一眼。

    林伯渊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杯底与紫檀木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而沉闷的声响。

    “沈先生过谦了。”

    这位林家的掌舵人,第一次主动开口,将称呼从“沈先生”的客套,变成了带着几分认同的语气。

    “你刚才提到的,AI辅助修复古董绣品,甚至创造全新针法,这个思路,我们不是没有想过。”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我们林家也曾耗费巨资,与国内外几家顶尖的AI实验室合作过,但结果……并不理想。”

    林知尧接过父亲的话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没错。那些实验室的AI,可以识别图像,可以模仿动作,但它们无法理解‘气韵’。”

    “苏绣的精髓,在于一针一线下所蕴含的生命力,是绣娘情感与意境的延伸。机器可以模仿形态,却学不会其中的‘魂’。它们做出来的东西,精准,却死板。”

    这才是核心问题。

    也是所有传统手工艺在面对现代科技时,最大的困境。

    技术可以复制,但艺术无法量产。

    苏晚晴也轻声附和,看向沈岩的目光里带着探寻。

    “沈先生,你刚才说得那么有把握,难道……你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刘慧和悠悠安静地坐在一旁,虽然听不太懂那些深奥的技术名词,但她能感受到,此刻的沈岩,正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那是源于绝对自信的光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沈岩的身上。

    这间古朴雅致的听雨轩,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凝重起来。

    沈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林夫人,请问一幅顶级的双面绣,从构思到完成,需要多久?”

    苏晚晴想了想,答道,“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甚至更久。这还不算前期培养一位合格绣娘所花费的心血。”

    沈岩点了点头。

    “那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将这个时间缩短十倍,甚至百倍,同时还能保证每一针都无限接近于大师水准,您认为,这件工具的价值有多大?”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林知尧的呼吸,瞬间急促了一分。

    “不可能!”他下意识地反驳,“现有的机械臂和图像识别技术,根本达不到这个精度!丝线的韧性、入针的角度、力道的毫厘之差,都会导致最终效果天差地别。”

    沈岩笑了。

    “林兄说的,是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技术。”

    “但如果,我们的AI,学习的不是针法,而是‘意图’呢?”

    “意图?”

    这个词,让林伯渊和林知尧同时皱起了眉头。

    这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技术范畴,进入了某种玄之又玄的领域。

    “对,意图。”沈岩解释道,“当一位绣娘下针时,她脑中所想的,不是‘我的手要以三十五度角倾斜,用三分力刺入’,而是‘我要让这片花瓣呈现出晨露滴落的娇嫩感’。”

    “我的AI要做的,就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去理解‘娇嫩感’这个‘意图’,并将其分解为最完美的物理执行路径。”

    “它学习的不是动作,而是艺术本身。”

    “它不是在模仿,而是在‘领悟’。”

    听雨轩内,落针可闻。

    林家三人的脸上,写满了震撼。

    这个年轻人,他描绘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近乎于“神”的造物。

    一个能够理解并执行艺术意图的AI。

    如果真能实现,那将不是对传统工艺的改良,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

    林伯渊久久无言,他端起茶杯,却发现茶水早已凉了。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无数商界奇才,听过无数宏伟蓝图,但没有一个,能像今天沈岩这短短几句话,让他感到如此……心潮澎湃。

    他仿佛看到了林家传承数百年的技艺,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沈先生。”林知尧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你说的这个……技术,成熟了吗?”

    “还在实验室阶段。”沈岩坦诚道,“我的团队刚刚攻克了光刻机核心控制单元的算法难题,而那个算法的底层逻辑,与我刚才所说的‘意图学习’,有共通之处。”

    他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光刻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