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连续的雨天刚过,缅甸老街的空气中还带着潮湿的味道。
下午三点,街道上车辆不多,大部分都是载着货物的卡车和破旧的摩托车。
路边的建筑大多是两三层的混凝土房子,墙面被雨水冲刷得发黑,偶尔能看到一些中文招牌,大多是餐厅、旅店或者小商店。
狄浩走在人行道上,身后跟着三四个缅甸人。
他们保持着大概十米的距离,看起来像是路人,但狄浩知道他们的作用,他早就习惯了。
街边有个水果摊,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缅甸女人,正在给芒果削皮。
看到狄浩走过来,她笑着用生硬的中文说:“老板,买水果!很甜很甜!”
狄浩指了指几个芒果和一些香蕉,掏出钱包付账。
老板娴熟地用塑料袋装好,递给他。
“谢谢。”狄浩说道,声音很平淡。
这种简单的对话已经是他一天中为数不多的社交了。
拎着水果,狄浩走到路边一辆黑色的丰田越野车旁边。
司机是个二十多岁的缅甸小伙子,看到狄浩过来就发动了车子。
车子在老街的街道上行驶了大概十五分钟,经过了几个路口和一座小桥。
老街不大,但街道规划得还算整齐,路两边种着一些热带树木,偶尔能看到一些中式建筑的屋顶。
这里距离边境很近,所以国内元素随处可见。
商店的招牌用中文写着“川菜馆”、“东北饺子”、“重庆火锅”,路上也经常能听到普通话的对话声。
越野车最终停在了一处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家院前面。
院子外面是高高的围墙,门口站着两个保安,腰间别着枪套。
看到车子驶来,其中一个保安走过来检查了一下,然后推开厚重的铁门,示意车子开进去。
院子里面是一栋三层的小楼,外观很普通。
楼前有个小花园,种着一些当地的植物,还有一个小喷泉在运转。
狄浩从车上下来,拎着水果径直走进楼里。
小楼内部的装修和外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地面铺着大理石瓷砖,墙上贴着壁纸,客厅里摆着沙发和液晶电视。
空调的冷风让整个房间很舒适,完全感觉不到外面的炎热。
这里除了狄浩之外,还住着七八个缅甸人。
其中两个是专门做饭的阿姨,其余的都是负责“照顾”狄浩的日常需求。
狄浩走进厨房,把水果放在流理台上,用清水仔细清洗。
他的动作很慢,似乎在刻意消磨时间。
洗完水果,他装了一盘,然后走到客厅的电脑桌前坐下。
这台电脑是他来这里后添置的,配置不错,网速也很快。
狄浩打开浏览器,开始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先是新闻网站,看了看国内的头条新闻。
然后是一些论坛,随便看看网友们在讨论什么。
偶尔也会打开一些视频网站,看看电影或者电视剧。
但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机械地点击鼠标,眼神有些涣散。
这就是他现在的日常生活。
每天上午睡到自然醒,然后吃早饭,看看电视或者上网。
下午出去走一两个小时,买点东西或者只是在街上走走。
晚上继续上网,或者看书,或者发呆。
生活很规律,也很无聊。
狄浩知道这一切都是杨鸣安排的,那个他哥哥的大哥。
虽然从来没有人明确告诉他,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就是被软禁。
只是这种软禁要舒适得多,有人照顾饮食起居,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甚至还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如果不考虑不能回国、不能见家人这些因素,这里的生活甚至比很多人都要好。
但狄浩现在已经对这些都无所谓了。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最初的愤怒、绝望,到后来的麻木、接受,狄浩觉得自己像是被抽掉了魂魄。
他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强烈的情绪波动了,就像一台机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日复一日地运转。
在电脑前坐了一个多小时,狄浩关掉了浏览器。
他觉得眼睛有些疲劳,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内容。
他走到客厅的吧台前,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威士忌。
这是杰克丹尼,他特意要求购买的。
在这个地方,能喝到这种酒是少数几件让他感到安慰的事情之一。
倒了一杯威士忌,狄浩走到沙发前坐下。
电视正在播放缅甸当地的新闻节目,主播是个中年女性,表情严肃地播报着什么内容。
狄浩听不懂缅甸语,只能看看画面。
新闻画面切换着不同的场景,工厂开工、学校活动。
但他的心思根本不在电视上,只是习惯性地看着画面发呆。
威士忌的味道带着一种辛辣的温暖感。
狄浩小口小口地喝着,感受着酒精在喉咙和胃里的灼烧感。
酒精能够暂时麻痹他的神经,让他不去想那些让人痛苦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慢,狄浩又喝了几杯威士忌,感觉有些微醺。
外面的天色开始暗下来,楼里的灯光自动亮了起来。
做饭的阿姨开始准备晚餐,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和香味。
她们的手艺不错,能做一些中式菜肴,但狄浩的食欲一直不太好。
吃完晚饭,狄浩回到自己的房间。
房间在三楼,面积不大但布置得很舒适。
有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还有一个小阳台。
阳台上放着两把椅子和一个小茶几,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景色。
狄浩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走到阳台上坐下。
夜色中的老街很安静,远处偶尔传来汽车引擎声或者狗吠声。
天空很清澈,能看到很多星星,比在城市里看到的要多得多。
狄浩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晚上8点45分。
他在等一个电话,这已经成了他每天最期待的时刻。
大概过了十分钟,手机响了。
狄浩几乎是立刻就接通了电话。
“喂,小狄。”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带着熟悉的口音。
“白雨。今天怎么样?”
“还好啊,就是有点忙。今天来了几个外地的客人,要住一个星期。”白雨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你呢?今天做什么了?”
“没什么特别的,出去买了点水果,然后就在家里待着。”狄浩靠在椅背上,“你累不累?要不今天早点休息?”
“不累,和你聊天不累。”白雨笑了,“而且我也想听听你的声音。”
这种对话他们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
最初只是偶尔聊几分钟,后来变成了每天固定的一个多小时。
对狄浩来说,这已经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在这种被软禁的生活中,白雨的声音是他与外面世界唯一的联系。
“最近生意怎么样?”狄浩问道。
“还可以,比以前好一些。可能是因为天气转凉了,来大理的游客多了。”白雨说,“不过我总觉得少了什么,可能是少了你这个勤快的服务员吧。”
狄浩笑了,这是他今天第一次真正的笑:“我在这边也很想念那段时间。”
“你在那边工作怎么样?适应了吗?”白雨关心地问道。
狄浩沉默了一下。
他没有告诉白雨自己的真实处境,只是说在缅甸找了个工作,帮朋友管理一些生意。
“还行,就是有点无聊。”狄浩说,“这边的生活比较单调,不像在大理那么有意思。”
“那你要不要考虑回来?”白雨说。
狄浩的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想回到大理,回到那个安静的客栈,回到白雨身边。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暂时不行,这边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狄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可能还要待一段时间。”
“那好吧,不过你要照顾好自己。”白雨的声音里有些失落,“我会在大理等你回来的。”
这句话让狄浩的心里很温暖,同时也很痛苦。
他知道白雨在等他,但他也知道这种等待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
“白雨,我……”狄浩想说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很想你。”狄浩最终说道。
“我也想你。”白雨轻声说,“每天晚上我都会想起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想起你总是默默地做很多事情,想起你偶尔会笑的样子。”
狄浩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白雨的面容。
那个善良的姑娘,那双清澈的眼睛,那个温暖的笑容。
“你知道吗,从你走了以后,我才发现我有多依赖你的存在。”白雨继续说道,“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你让我觉得不孤单。”
“我也是。”狄浩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你的电话,我可能真的撑不下去。”
两人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但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让彼此感到安慰。
“小狄,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白雨最终说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
“嗯,我会的。”狄浩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你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
又聊了一会儿,两人才挂断电话。
狄浩把手机放在茶几上,继续坐在阳台上看着夜空。
星星很亮,夜风很凉爽。
但狄浩的心情很复杂,既温暖又痛苦。
白雨的电话是他每天最期待的时刻,也是最痛苦的时刻。
他可能永远都不能回去,可能永远都不能告诉她真相。
但他又舍不得放弃这种联系,因为这是他在这个地方唯一的安慰。
在阳台上坐了很久,狄浩才回到房间。
他没有立刻睡觉,而是坐在书桌前,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写东西。
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都会写一些文字。
有时候是日记,有时候是想法,有时候是写给白雨的信,虽然这些信永远不会寄出去。
今晚他写的是:
“今天是第43天。天气很好,买了一些芒果。和白雨通话1小时17分钟,她说外地来的客人要住一个星期。我想告诉她真相,但不敢。我不知道这种生活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只要能听到她的声音,我就觉得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