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哈哈哈,大明 > 第99章 愿上天庇佑我大明男儿

第99章 愿上天庇佑我大明男儿

    谷场成了校场。

    说是招三千人,结果一下子搞成了六千多人。

    为了争夺一个名额,谁也不愿意退一步,谁都想跟着余令走。

    因为,跟着余令走是真的能发财。

    是种一辈子地,子子孙孙都在地里刨食,还是拼一把,跟王不二、朱大嘴他们一样在城里两三间铺子……

    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哪怕是被淘汰了那也要坚持到最后淘汰。

    因为上一次五百进三百被淘汰的二百人全都进了衙门。

    成了各县衙门里的三班衙役。

    衙役虽然是贱籍,这只是律法里面讲的,但在现实里衙役活得比百姓还滋润。

    有权利不说,还让人高看一眼。

    所谓看不起,那只是读书人看不起。

    所有人都想着自己一定坚持到最后,哪怕被人淘汰,今后衙门缺人也是优先从自己这些人里挑选。

    自己是在为自己而拼。

    可朝廷只给了三千人的名额,等去了辽东,朝廷也会按照三千的规格来提供粮草和军功的配置。

    所以,六千人必须得砍一半。

    清晨,长安城周围就传来了轰隆隆的跑步声。

    跑步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跑步的人都知道跑步的时候有个极点。

    一旦到了这个点,就会给人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满脑子想的都是停下来休息会。

    一旦停了下来,那就别想破这个点。

    随着时间的溜走,不断的有人退去,只要退出去,那就是不合格。

    要么是身体素质不行,要么是意志不行。

    很抱歉,可以走了。

    一个早晨的时间,六千人就变成了四千人。

    按照标准还是多了一千人,跑步淘汰结束了,接下来学的是令行禁止。

    这个令行禁止其实是最熬人了。

    因为余令是一点弯路都不想走,直接抄作业。

    众人在校场里一站,随着队长的口令举矛,突刺,收矛,三个动作来回练。

    战场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也没有那么多招式。

    唯有,杀,杀,杀……

    最简单的,最顺手的,最习惯的就是最快捷的杀人技。

    这边在练长矛,另一边的谷场在练习举盾。

    没有盾,河里的石头多的是,砖头也多的是,练呗!

    “举~~”

    如意站在高处挥舞着令旗,随着口令从口中吼了出来,一群人咬着牙举起了手中的绑在一起的砖块。

    汗水滴答滴答的往下落……

    “刺!”

    举着盾牌的这群人摸出腰间的另一根竹竿顺着盾牌的缝隙往前刺。

    随着口令和令旗不断的收,再刺。

    汗水越流越快……

    在另一边,二百人的队伍举着约莫二尺长的竹竿站在太阳底下。

    竹竿的一头绑着一根绳子,绳子下面吊着一块土砖。

    朱大嘴咬着牙,死死地盯着燃香……

    他成了令哥的亲卫,因为他扛住了王辅臣的一击没有倒地。

    可如今这种奇怪训练法他是前所未闻。

    自己这是要干嘛?

    “端平咯,端稳了,谁要觉得坚持不住吭个声,可以回家去干活了,土豆要下地了,种土豆去吧!”

    余令贴心的声音在众人耳边环绕。

    没有人想去种地,自己现在可是亲卫,从近万人里选出来的亲卫。

    不说今后会如何,这份荣誉就是无敌。

    因为自己比所有人都要强。

    袁万里望着用极短的时间就把人聚在一起的余令,他还是想不通余令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讨厌打仗的军户为什么不讨厌余令?

    “吓人么?”

    林不见点了点头:

    “吓人,不瞒着你我这几日都睡不着,如此的号召力,还是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简直太吓人了!”

    “你觉得余令有异心么?”

    林不见笑了笑,喃喃道:

    “如果早些发现这些倒是可以做些什么,如今不成了,余令的势成了,只要他想,他就行!”

    “我没看到恐惧!”

    “我也没看到,我看到的是他们对战争的渴望,我疑惑的也是这些,余令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看了一眼那竖起的玄鸟旗,袁万里叹了口气道:

    “还好这不是乱世,这若是乱世,秦人怕会跟着余令出关,朝中能看到的是三千人,我看到了万人的大军!”

    林不见长吐一口浊气:

    “万里,你没发现么,余令他不惧战,他带着的那些人也不惧战,他们好像就不是去打仗的……”

    “去做什么?”

    “杀人!”

    袁万里不说话了,如今的余令可以不通过兵部直接聚兵。

    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卫所的兵,兵部怎么控制他的呢?

    他这个人就是兵符。

    就算把余令调任别的地方也不管用了,只需要他在任意地方呆三年。

    三年后他依旧可以在拉一起一支人马出来。

    “我懂了!”

    “什么?”

    “余令可以让饿着人吃饱肚子,让很多人可以当个人,他把人是真的当成了人,肖五这个傻子去了草原都能活着回来!”

    林不见呐呐的张了张嘴。

    他想说些什么,可他什么都说不出。

    御史的职责告诉他,余令这个人呆在长安不合适了,已经具备了自立的资格。

    他比当年宁夏的哱拜还恐怖!

    可身为人的本能却告诉他,也唯有余令才能让这暮气满满的长安有了朝气。

    他制定的政策已经在朝着四周蔓延。

    他舍不得西北这块地再次变得乱糟糟的。

    “我决定不回京城了,我要呆在长安,我要看着余守心,他还年轻,容易冲动,不能把路走错了!”

    林不见走了,思来想去,他决定用自己作为余令的羁绊。

    余令是大明的读书人,是大明的官员....

    可没有人明白,余令不愿给人当狗,哪怕是皇帝都不行。

    余令的忠孝和大明的文人不一样。

    余令的忠是忠心祖宗生活这片土地,不是什么皇帝,不是什么王权.

    余令的孝也就那么几个人。

    给皇帝当狗,余令从未想过!

    余令也从未想过坐以待毙,死了之后被清算,然后被证明,最后留下个谥号。

    余令只信自己手里的刀。

    至于去杀建奴,余令也想的很清楚。

    大明可以乱,可以打仗,但这是自己内部的事,异族不行!

    日子一天天的溜走,众人手中的竹竿成了长矛。

    四千多人终于变成了三千人,这个时候长安流传出了余令的一句话。

    优秀者才有资格被培养,优秀的人是自律,不是生来就注定的。

    余令的这句话,又让两位御史好几日都没睡个好觉。

    两人认为咋不是生来注定的呢?

    太祖爷已经定好了,百姓,军户,匠人,灶户.....

    ………

    在此起彼伏的群山里,三千白杆军站在一妇人带领下正沿着千年以来都有的古道朝着长安而来。

    保国为向导,兴高彩烈的走在最前面。

    “夫人,再有三日咱们就到长安了,令哥的家就住在大雁塔下,他若看到夫人亲自来,估计会惊掉下巴。”

    秦良玉点了点头,她也想知道当初小小的人如今成了什么样子。

    这次去辽东她本来可以不用去。

    初始的计划是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三千人先前往即可!

    不知道为何秦良玉就是想去。

    当初内监邱乘云诬陷自己的丈夫。

    若是没有余令找内监沈毅,没有他的一封书信,自己的丈夫说不定就死在了狱中。

    救命之恩,有机会路过长安自然是要去看一下的!

    走的时候秦良玉还是有些不放心,地里的土豆才种下。

    奢崇明越来越不安分了,反叛之意昭然若揭。

    这个时候走,土司边防重任就全部落在丈夫马千乘身上了,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

    余令这边已经在准备最后的出行安排了。

    长安的衙门的骨架已经成了,只要不乱搞,只要做好监督,按照流程走下去就不会出乱子。

    余令唯一担心的就是茹慈,她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自己不能陪着她,看着这个孩子哇哇坠地了。

    “大郎,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王垂文!”

    茹慈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这是大郎和大爷之间的情义,第一个孩子将来是要继承两份家业。

    “孩子百日之后去京城慢慢的走,不要急着去京城,如果能拖到五月最好!”

    “如果明年五月我没回来,那就是说明辽东的战事还没结束,在京城里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谁也不信!”

    茹慈点了点头,夫妻之间已经有了默契。

    茹慈心里很清楚,大郎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京城都被压的灰头土脸,自己带着孩子,进了京城......

    那就等于是把全家的尾巴送到别人的手里。

    余令心里也很明白,如果京城的人对自己家人下手,自己不介意打进京城。

    “老爹,长安这边看好来财,钱和粮历来是大事,握着了他就等于握住了人心,等儿子回来!”

    老爹点了点头,他是军户,他知道,军户迟早要吃这口饭的!

    “爹知道!”

    余令站起身朝着张初尧深深一礼,老张没动。

    他知道,余家这是在托付了,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信任。

    “令哥放心,安心的去辽东,一切由我!”

    余令转身对师兄一礼,还没说完,师兄就错开了身子,不喜道:

    “师者如父,你是我师父的儿子,是我的弟弟!”

    家里的事情安排完,所有的事情就安排完了,余令准备后日就出发,由风陵渡入晋,到达京城。

    推开门蜀道三正站在门口,望着余令出来,她赶紧道:

    “哥,夫人来了!”

    冲出家门,熟悉的人娴静文雅的站在那里对自己笑,望着冲自己不断招手的秦良玉,余令行晚辈礼郑重拜见!

    “小子余令拜见夫人!”

    “小余令直起腰,让我好好看看你,对了你我多少年没见了?”

    “回夫人,已经十二年没见了!”

    秦良玉住进了余家,三千白杆兵在谷场驻扎,按照规定,大军是不可以入城,入城视同造反。

    两日的时间一晃而过,余令很想让秦良玉在自己家多住几天。

    奈何军令下达了,已经不能更改。

    这两日,余令也没时间和秦良玉好好说说话,余令很忙,她也忙!

    她可是白杆军的将军。

    秦良玉在余家舒服的呆了两日。

    她很享受余令对她的照顾,她没客气的去推让,这不是她的性子。

    情分,有来有往才是情分,今后还就是了。

    清晨的长安响起了战鼓声,肖五扛着大旗静静的站在那里,鼓声停,三千人无一人迟到。

    离别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场面,这一去可能就是生离死别,长安见惯了生离死别。

    “纠纠老秦~~”

    “共赴国难!”

    大军启程,呜呜的号角声撕破云霄!

    三千人走远,送别的人群才传来了哭声.....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大雁塔上的苦心大师双手合十,低声祷告道:

    “愿上天庇佑我大明男儿!”

    (pS:本卷结束了,前面文中骂我的我真的要解释下,历史上,马千乘真的是被邱乘云诬陷而死的,真的不是我瞎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