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456章:关市

第456章:关市

    时值八月中旬,岭南大地笼罩在一片湿热之中。

    烈日如火,炙烤着新开辟的关市,空气中弥漫着海盐、香料与湿木混合的独特气味。

    骤雨时常不期而至,倾盆而下,在红土地上冲刷出纵横交错的沟壑。

    雨后,林间蒸腾起淡紫色的瘴气,与潮湿的热浪交织,构成这片南疆特有的景象。

    章邯站在新落成的关市望楼上,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

    章邯经过两个多月的历练,皮肤已被南国的烈日晒得黝黑,举止间更添了几分干练。

    他注视着那些身着各异服饰的百越人,他们正用兽皮、珍珠、犀角等特产,与来自中原的商人进行着热闹的交易。

    “少府大人,今日的税收又创新高。”一名少府属官捧着文书前来禀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章邯接过文书细细查看,不禁为关市的发展速度感到惊讶。

    自从两个月前开通关市以来,交易额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大秦的货币在这里迅速流通开来,取代了以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在关市的一角,嬴政正在盖邱的陪伴下,视察着这片新兴的贸易区。

    尽管章邯多次劝阻,这位大秦的前任君主仍然坚持要在离开前,亲眼看看这片正在发生巨变的土地。

    “这些百越人,学得倒快。”嬴政望着一个正在熟练使用铜钱、银币进行交易的百越商人,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

    盖邱轻摇羽扇,微笑道:“利益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发现使用大秦货币能够获得更多好处时,自然就会接受。”

    然而,岭南闷热潮湿的气候对年过半百的嬴政来说,确实是个严峻的考验。

    连日来,他时常感到头晕目眩,夜间更是难以入眠。

    章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不敢直言相劝。

    这日傍晚,一封来自咸阳的急报送达。

    章邯看完后,立即来到嬴政的住处。

    “先生,陛下的旨意。”章邯恭敬地呈上诏书,“陛下希望您能在一个月内返回咸阳,陪同前往雍地祭祖。”

    嬴政皱眉接过诏书,沉默良久。

    他何尝不知这是儿子担心他的身体,特意找的借口。

    但岭南正在发生的变化,让他舍不得就此离开。

    次日,嬴政找到盖邱,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盖先生,吾与你一同前往巴蜀,如何?”

    盖邱尚未回答,一旁的章邯已经按捺不住:“先生!蜀道艰险,还请以身体为重!”

    嬴政脸色一沉,目光如电般射向章邯。

    这位曾经统御六国的帝王,即便退位已久,威严依旧不减分毫。

    章邯吓得立即单膝跪地,垂首道:“陛下确实对先生思念日甚。况且雍地祭祖乃是国家大事,陛下希望有先生在一旁指点。”

    盖邱见状,连忙打圆场:“赵先生,少府大人所言极是。巴蜀之地确实路途艰险,不比岭南舒适。更何况陛下需要您陪同祭祖,这可是关乎国体的大事。”

    这段时间以来,盖邱时常陪伴嬴政左右,两人品茶论道,关系日渐密切。

    盖邱深知嬴政虽已退位,但对这个他一手建立的帝国仍然怀有深厚的感情。

    嬴政长叹一声,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岭南景色,终于还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回咸阳吧。”

    他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

    若是年轻时,他定要亲自走遍这帝国的每一寸土地。可现在,连岭南的湿热都让他感到吃力。

    就在嬴政做出决定的同一时间,冯瑜正在关市内处理一桩纠纷。

    一个百越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要求立即成为大秦的子民。

    “我们已经按照要求使用秦币,学习秦语,为何还不能成为真正的秦人?”部落首领情绪激动地问道。

    冯瑜耐心解释:“大秦欢迎每一个诚心归附的部落。但正式成为大秦子民,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诸位稍安勿躁,朝廷的使者很快就会到来。”

    这样的场景近来在关市屡见不鲜。

    经过那场震撼人心的炮击之后,百越各部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的念头。

    如今,他们争相向大秦示好,唯恐落后于其他部落。

    在关市的另一端,来自中原的商人们也在忙碌着。

    他们运来的丝绸、青铜器、漆器等商品大受欢迎,往往刚摆上摊位就被抢购一空。

    而他们收购的当地特产,运回中原后更是能获得数倍的利润。

    “这里的珍珠成色真好。”一个来自齐地的商人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珍珠,对同伴低声说道,“运回临淄,至少能翻五倍的价钱。”

    他的同伴笑道:“何止珍珠?你看这些犀角、玳瑁,在中原都是稀罕物。这岭南,简直就是个聚宝盆啊!”

    少府设立的官营商铺更是生意兴隆。

    他们专门收购百越人开采的金矿、银矿,给出的价格虽然比中原低,但对百越人来说已经是天价。

    许多部落因此纷纷组织人手进山采矿,希望能够换取更多的财富。

    随着交易的繁荣,关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最初只有寥寥数十个摊位,现在已经发展成拥有上千个商铺的大型集市。

    来自天南地北的商品在这里交汇,各地的语言、风俗也在这里融合。

    “想不到,这岭南蛮荒之地,竟能变得如此繁荣。”准备启程返回咸阳的嬴政,在最后一次巡视关市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盖邱随行在侧,闻言笑道:“这也是陛下治理有方,当他们见识到更好的生活,自然就会心生向往。”

    冯瑜前来送行,听到两人的对话,补充道:“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归顺大秦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比任何武力威慑都来得有效。”

    嬴政点头称是,但眼中仍有一丝忧虑:“只是,要让他们真正认同大秦,还需要时间。”

    “陛下早有安排。”冯瑜自信地说,“除了关市,我们已经在各地设立学堂,教授秦语、秦文。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以身为秦人为荣。”

    临别时,嬴政特意嘱咐冯瑜:“好生照看这里。岭南是大秦的南大门,这里的安定,关系着整个帝国的稳定。”

    “晚辈谨记先生教诲。”冯瑜郑重行礼。

    随着嬴政的车驾缓缓启程,盖邱也准备动身前往巴蜀。

    临行前,他对冯瑜说:“文长,岭南就交给你了。记住,教化蛮夷,既要坚定,也要耐心。”

    “先生放心。”冯瑜微笑回应,“有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就会真正成为大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冯瑜转身回到关市。

    那里,来自中原的丝绸正在被百越贵族争相购买,大秦的货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各种语言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