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李悠南都觉得爬到这里太简单了,简单到让他一度怀疑还没有到真正困难的地方。
李悠南没有想明白的地方在于……实际上他是一个拥有二级攀岩技能的大佬。
对于他这个水平的大佬来说,90度叫墙,89度就叫坡了。
而且不管是90度还是18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只要有可以借力的地方,理论上说都可以爬上去。
李悠南当然不会给自己设置刻意的障碍,强行去找那些高难度的悬崖峭壁来爬。
但在这样的能力加持下,面前的这座山无论如何都很难让他产生“这好难”的体会。
这是好几个技能迭加到一起产生的效果,如果他仅有一个登山技能,或者仅有一个高原血统,都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程度。
等赵良他们三个人爬上那个陡坡以后,李悠南才朝着那个位置出发。
过了一阵子,李悠南也来到了那里,他观察了一下这个斜坡。
角度上来看,的确比较吓人了,但还达不到会让人觉得爬不上去的程度。
甚至要爬上这个斜坡,根本不需要攀岩的技巧。
唯一的难点是,这里的海拔已经接近7千米。
李悠南看了一下手表,是6800多米的样子。
在这样的海拔之下,平时不觉得有多困难的斜坡,只要需要用到高强度的攀登方式,都容易造成身体的缺氧。
除此之外,斜坡上面是一层又厚又紧实的雪层。
不过靠着丁锐他们留下的痕迹判断,要爬上去甚至不需要用到冰爪这样的装备。李悠南站在这里观察了一会儿,确认附近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才开始尝试往上爬。
刚才赵良他们几个已经用自己的经历帮李悠南确认了这里没有崩塌的风险,但李悠南还是爬得很小心,并且暗暗打定主意,一旦发生任何异常的动静,都要立刻返回。
好在哪怕是系统给他的预判能力,也没有让他感觉到危险,所以一边尝试,李悠南一边就没什么意外地爬了上去。
爬上这段以后,前面又是一段稍微平缓的斜坡,而在这里又可以看到那几个哥们儿了。
李悠南没有着急继续往上爬,而是拿着自拍杆和运动相机继续记录着风景。
他还带了望远镜,站在这个位置,可以朝着其他方向的山峰张望。
光路是可逆的,别人站在适合观看贡嘎山的观景台望着这边,李悠南同样也将那些人当成是风景。
这里的空气中几乎没有什么杂质,视野可以望得很远很远。
李悠南拿着望远镜看到在远处的垭口上有好一些像蚂蚁一般微小的人影,站在山峰上看他们,还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拍摄了视频素材,李悠南又拿出照相机。一向不喜欢拍摄风景的他站在这里,尝试多角度地给附近的山峰拍照。
如此折腾了好一阵子,他才慢悠悠地收起装备,打算继续往上走一走。
此时他看了看血氧监测仪的数值,这么高的海拔,李悠南的血氧依旧在95%以上。
一时间李悠南都有一些意外,不由得感叹这个系统果然不愧是外挂。
哪怕赋予他的技能都没有丝毫超自然的元素,却绝对是举世震惊、世界之最了。
这样的血氧监测仪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扫描技法,虽然有误差,但是大体的健康程度可以监测得比较准确。因此李悠南此时越发的有底气了。
继续出发。
此时前面刮起了横风,风吹着周遭的雪在视野的前面,把那几个人影完全挡住了。
风在雪的填充下成了有迹可循的东西,看上去挺震撼的。
而此时李悠南的心头没有丝毫恐惧,只有对这壮美自然风光的欣赏。
……
赵良他们三人又一次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此时他们所处的位置海拔已经来到了惊人的7200米,还有不到400米的距离就可以完成登顶了。
在刚才爬上了那个大角度的陡坡后,又陆续的爬上了好几个难度不算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也算是有惊无险。
然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让人意外的阻碍。
这是一个几乎垂直于地面的冰川裂缝,大约有三个人的宽度,不算很深,但高度有足足几十米。因为是第一次攀登这条路线,而在此之前登顶贡嘎山的人也不算多,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所以此时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如果放在平地,他们三个人几乎会毫不意外地同时选择进入冰缝里面,然后从岩壁上往上攀爬,那样的距离是最短的。
但是此时他们的状态绝对不可能支撑他们进行这么高强度的运动,一旦让自己的身体缺氧了,那基本上距离死亡就不远了。
三人在此沉默了一阵子,还是丁锐率先打破了这寂静的氛围:“赵哥,你来决定吧。”
赵良继续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绕道。”
这声绕道中带着些许无奈,但又非常的笃定。
说实话,要往哪里绕他也不知道。
不过他很清楚的是,要从这里爬上去,以他们目前的状态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人没什么意见,开始朝着旁边的方向去找新的路线。
如此折腾了一阵子,丁锐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越来越痛,开始无法控制地低声嘶吼。
他每一步都伴随着嘶吼,仿佛每一次从肺部涌出来的声音,都是在向着不可能的自然极限和以往的生活做抗争。
另外两人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都是没有带氧气瓶的攀登者,这种时候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身体。
他们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贡嘎山是比珠峰更难攀登的山峰。
在珠峰即将登顶的时候,尤其是尼泊尔方向的南坡,大部分的地方也就是四五十度的坡度,也没有需要攀岩的地方。
理论上说,属于是有氧气、有腿就能往上爬的。
所以,之前有一个没有腿戴着假肢的人也靠着不间断供应的氧气登顶了珠峰,一时间成了新闻。
但在贡嘎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能遭遇的路线上的困境实在太多了,这些障碍有些甚至放在低海拔的地方,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挑战的,更何况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
极度缺氧的情况还让每一个人的大脑也变得迟缓起来了丁锐现在的状态差不多已经是靠着本能在往前走。
他脑袋越来越糊涂,迷迷糊糊的走了一阵,忽然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往这个方向走。
就在这时,他听到迷迷糊糊的声音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丁锐……丁锐……”
那声音在耳朵里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忽然,他猛地一下子惊醒了。
他被赵良硬生生的吼回了现实。
他呆呆地望着赵良。
赵良大声的说:“还可以吗?”
丁锐嗯了一声,这声音几乎是从肚子里发出的,像牛一样低沉嘶哑。
赵良望着前面的一个斜坡。
这个斜坡差不多75度以上了,不用冰镐不可能爬上去。
但是在斜坡上却有着几条延伸出来的沟壑,踩在沟壑上,身体贴着斜坡可以慢慢爬上去。
只要爬过了这里,再往上的200来米就是坦途了。
“快了快了,就要登顶了。!”
百里之行半于九十。
但眼下只有这一个困境,说什么也要把它克服了。
赵良的身体状态是最好的,他说:“我走前面,你们跟好我。”
他拿出冰爪戴好,又取出冰镐,刷的一下子插在厚厚的冰面斜坡上,身体紧贴着冰壁,开始往上爬了。
丁锐是最后一个往上爬的。
他的视野中两名队友已经开始往上移动了,但他的大脑却产生了短暂的宕机。
一时间,思维变得不太连贯:自己是在哪里?在干什么?恍惚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随后,他从背后取下挂着的冰爪,正准备往鞋上套,腰刚刚弯下去,忽然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
他喘着粗气,缓缓的蹲了下去……而这一蹲,便再也起不来了。
他的视野中,两名队友的身影逐渐消失。
他努力地想从喉咙里发出几个音,却不知道到底声音有多大,好像很小,又好像已经用尽了全力。震耳欲聋。
此时喉咙微微发甜,他感觉脑袋后面有阳光照射,暖暖的,最后一丝清明……逐渐消散了。
……
此时李悠南站在那个冰川裂缝前,目光中露出一丝疑惑和探究。
他将身子伸进去,站在冰缝的底部往上张望。
这个冰缝里面有不少裸露的岩石,所以想要完全依靠冰爪和冰镐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攀岩技巧才能爬上去。
对于李悠南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他此时疑惑的地方在于……按照那几个人的行进速度,挨个往上爬的话,没道理这么快就能爬上去啊。
一时间李悠南竟然有一些佩服起来。
或许,自己还是太瞧不起人家了。
虽然自己有系统,但是同样有那么多没有系统的人也能爬上贡嘎山。
他又想了一下,既然可以这么快爬上去的话,说明应该不会有崩塌的风险。
而他对这片区域的情况研判,大抵也是这样的结论。
相比之下,这里对于李悠南来说差不多是整段攀登路程当中最有风险的一个地方了。
但算不上挑战。
尽管,对他来说也几乎不存在意外的可能性,但他还是略微迟疑了一下。
他从冰川缝里出来,又拿着手机拍了几张照,用摄像机记录一阵,目光望向贡嘎山下那些宛若匍匐臣服的其它群山。微微叹了口气:“算了,来都来了……”
他将摄影的装备收拾好,再次钻进冰川裂缝中,便开始往上爬了。
冰川裂缝中有一个好处是没有横风吹过来了。
其实还挺舒服的。
如果不考虑高海拔的缺氧,这里面反而更安全。
十几分钟后,一根冰镐从岩下升上来,牢牢地插进冰壁。
随后李悠南探出了脑袋。
他左右张望了一番,这里是一个挺平坦的位置。
三下五除二,他就爬上了平面。
此时再往山顶看,便只剩下一条两三百米的平缓坡。
接下来,几乎不会有任何意外就能登顶了。
只是,此时他的眼神却越发的疑惑起来——
走在前面的那三个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