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80章 双喜临门!大将军王!

第680章 双喜临门!大将军王!

    元宵佳节的应天府,细碎雪花如柳絮般飘落,却被满城的喜庆红意暖得消融在半空。

    从午门到奉天殿,红绸缠绕着廊柱,宫灯高悬于檐角,连汉白玉栏杆上都系着喜庆的彩结;燕王府外,百姓们自发搭起了观礼台,孩子们举着糖葫芦挤在最前排,踮着脚尖盼着迎亲队伍;秦淮河面上,水师战船列成整齐的方阵,船舷上悬挂的红灯笼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成一片流动的红海。

    吉时一到,迎亲队伍的锣鼓声从皇宫深处炸开,瞬间传遍京城。

    朱高炽骑着披红挂彩的白马走在最前,大红喜服衬得他面色红润,胸前那枚马皇后亲手挑选的和田玉双鱼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

    他虽仍时不时皱下眉,想起未看完的美洲矿场图纸,可嘴角却难掩笑意——马蹄踏过青石板时,百姓们的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连雪花落在肩头都觉得暖意融融。

    朱雄英紧随其后,他的喜服按储君规格绣着五爪蟒纹,腰间玉带镶嵌着东珠,目光扫过人群时,满是皇太孙的沉稳与气度,只是在与朱高炽对视时,才会露出几分同龄人的默契笑意。

    迎亲队伍抵达皇宫时,奉天殿前早已肃立着文武百官与宗室诸王。

    礼部尚书手持礼单,高声唱喏着婚礼流程,声音透过寒风传遍广场:“吉时已至,新人入殿——”

    朱高炽携张氏、朱雄英携苏氏,踩着红毡缓缓步入奉天殿。

    殿内烛火通明,数百盏宫灯将大殿照得如同白昼,马皇后坐在观礼席正中,身上盖着绣着百子图的锦毯,见新人进来,眼中瞬间泛起泪光,却笑着拍了拍朱元璋的手;朱元璋身着龙袍,神情庄重,目光在两个孙儿身上停留许久,才缓缓点头。

    大婚典礼按储君规格举行,繁复却井然有序。

    赞礼官唱“拜天地”,两对新人并肩躬身,青石板上的积雪被衣摆扫落,却丝毫不减仪式的庄严;唱“拜高堂”,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于上位,接过朱高炽与朱雄英递来的清茶,茶汤氤氲的热气中,马皇后轻轻抚摸着孙儿的手背,低声叮嘱“往后要相互扶持”;唱“夫妻对拜”,张氏与苏氏屈膝行礼时,头上的凤冠霞帔轻轻晃动,殿内响起阵阵祝福的掌声,连素来严肃的老臣们都露出了笑容。

    就在众人以为典礼将在“送入洞房”的唱喏中结束时,朱元璋突然抬手,示意赞礼官暂停。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连朱高炽都停下脚步,疑惑地看向祖父。

    朱元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既是皇孙大婚之喜,朕还有一事要宣布——废除朱高炽燕王世子身份。”

    这话如惊雷般炸响,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诸王也纷纷露出惊愕之色——燕王世子之位乃是祖制所定,为何会突然废除?

    朱高炽更是愣在原地,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喜服下摆,心中满是茫然:老逼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朱元璋却没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开口,语气中带着回忆与赞许:“诸位且听朕说——当年高炽研制雪糖,让大明百姓冬日有了甜味;造出水泥,让北方城池固若金汤;烧制琉璃,让皇家建筑焕新颜……后来他在江南开办工业区,引商贾投资,一年为朝廷增收三百万两白银,这才撑得起洪武朝的北伐战事,让将士们有粮吃、有衣穿。”

    “当年辽东战事吃紧,他与雄英亲赴战场,冒着箭雨勘察地形,连夜制定破敌之策,最终逼降纳哈出,平定辽东之乱,让大明北疆安稳至今;也是他提议远征倭国,开拓东海贸易,短短两年便让东海商路成为朝廷重要财源,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而后,他率军北伐,奇袭捕鱼儿海,生擒北元大汗,瓦解北元残余势力;同年冬,又奔袭千里,在漠北生擒瓦剌伪汗,让草原部落尽数臣服;去年,他又领兵平定安南,布局南洋贸易圈,让大明商船能直达吕宋、爪哇……”

    朱元璋一桩桩、一件件细数着朱高炽的功绩,每说一句,殿内的寂静便加深一分。

    百官们渐渐收起惊愕,眼中露出敬佩——这些功绩他们虽早已知晓,却从未想过竟全是眼前这位年轻殿下所立,且桩桩件件皆是关乎社稷的大功劳。

    朱高炽站在原地,听着祖父的话,过往的辛劳与奔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微微泛红,却仍不敢相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些年,高炽立了如此多社稷之功,朕却一直未予重赏,”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满是期许,“今日大喜之日,朕决意:册封朱高炽为大将军王,世袭罔替!兼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天下兵马!”

    “轰——”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奉天殿,百官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抬头看向朱高炽,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

    朱高炽本人更是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掌天下兵马?还是世袭罔替?

    这可是连朝中老将都未曾拥有的权柄,老朱竟如此信任自己?

    他难以置信地看向朱元璋,却见祖父与马皇后正含笑望着他,眼中满是认可;太子标站在一旁,率先鼓掌,声音洪亮:“恭喜大将军王!”

    朱雄英也跟着鼓掌,笑着冲他点头,眼中满是为兄弟高兴的真诚。

    百官们见状,立刻反应过来,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恭喜大将军王!贺喜大将军王!吾皇圣明!”

    声音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连殿外的雪花都似被这股气势惊得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朱高炽这才缓过神,快步走到朱元璋面前,双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哽咽:“皇祖父,孙儿……孙儿恐难当此重任!”

    “你担得起!”朱元璋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朕看了这么多年,你的能力、你的心性,都配得上这‘掌天下兵马’之权!往后,大明的边疆安稳、军队建设,就交给你了。”

    马皇后也笑着补充:“好孩子,这是你应得的。往后既要掌好兵马,也要照顾好家庭,莫要辜负你祖父的期望。”

    朱高炽听后心中只觉得暖洋洋的,随后重重点头,眼眶通红却目光坚定:“孙儿定不辱使命!定护大明疆土安稳,定不负皇祖父与皇祖母的信任!”

    典礼过后的宴席上,气氛比先前更加热烈。

    百官们纷纷向朱高炽敬酒,恭喜他封王掌兵;诸王也围过来,尤其是即将前往美洲的藩王,更是殷勤地请教军务,盼着将来在美洲能得到大将军王的兵马支持。

    朱高炽举杯回敬,从容应对,眉宇间已多了几分“掌天下兵马”的气度,不再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年轻殿下。

    秦淮河上的烟花在此时绽放,第一朵烟花升空时,恰好照亮了奉天殿的琉璃瓦,将红色的喜意与金色的龙纹映得格外耀眼。

    百姓们的欢呼声、宴席上的举杯声、烟花的爆裂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属于大明的喜庆乐章。

    马皇后坐在席间,看着朱高炽从容应对百官、朱雄英与苏氏低声交谈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的心愿不仅了结,更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有这两个孙儿在,大明的江山定能稳固长久。

    宴席散去时,月光已穿透云层,洒在皇宫的红墙上。

    朱高炽与朱雄英并肩走在宫道上,身上的喜服仍带着淡淡的香气。

    “恭喜你,大将军王!”朱雄英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还说等自己做了皇帝,再给你这个封爵呢!却没想被皇爷爷抢先了一步!”

    “不过这样也好,往后我在朝堂处理政务,你在边疆守护疆土,咱们兄弟俩,定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朱高炽听后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然后笑骂道:“谁愿意做这大将军王啊?这样一来咱可是要一直给你打工了!”

    “怎么?你还不乐意了?”朱雄英揶揄嘲讽道,“要不还是回去做你的燕世子,把这大将军王让给你那两个弟弟?”

    呵呵,他们恐怕担不起啊!

    朱高炽目光望向远方的星空,那里仿佛能看到美洲大陆的轮廓,看到水师战船在大洋上航行的身影。

    “罢了罢了,少爷的身子辛苦的命!”他轻声道,“往后不仅要守好中原,还要帮王叔们在美洲站稳脚跟,让大明的旗帜,插遍四海。”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肩上的喜服与未来的重任交织在一起。

    这场元宵大婚,不仅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更是大明王朝迈向辉煌的新开端——有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王朱高炽,有未来承继大统的皇太孙朱雄英,有开拓海外的宗室诸王,有拥护朝廷的文武百官与百姓。

    大明的未来,注定将在这片土地上,在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上,书写出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