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宋有喷子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梦谁先觉(大结局)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梦谁先觉(大结局)

    六个月转眼过去,码头新城早就建好,而来到这里的,全都是和应天酒楼相关产业的人,来这里开市求个方便。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会方便成这样。

    从三个月前开始,不断有海外的物资运输到这里来,而关键是,这些物资恰好就是大家用得着的。

    章旷新推出的菜,简直点燃了所有人对于香料的热情,海上来的香料,本来购置一船,只需要十分之一船瓷器的价格。

    但现在,卖出去,能买三十船瓷器,三百倍的利润!

    本来大蒜大量产出的时候,全城酒楼都疯狂购买,应天书院已经是大赚了一笔,现在更是赚大了。

    而这里,砖石材料的使用几乎成了主流,所有建筑都是水泥砖房搭建的。

    当初学院玉皇塔成名后,城中贵人争相去拜祭,却意外在书院感受到了不属于夏季的阴凉,这才得知大地之下恒温层的知识,知道了恒温系统冬暖夏凉的功效。

    开封过于酷热,顶不住的老大人们都出钱修建恒温系统。

    也默认了书院接收难民的行为。

    他们的利润帮助建筑厂完成了资本积累,建筑厂第二步就是把水泥路修出来。

    章旷购买的那些低价土地,因为水泥路和河道的连通,地价迅速飙升到了与附近通水路的贵田一半的价格。

    与此同时,缅榕橡胶终于运到了开封。

    经过半年时间,毕昇终于带领焦炭研究组的学徒,研究出了炭黑橡胶的技术,充气车轮的技术,完成了充气车轮。

    简易新式退车出来后,通水泥路的路段地价一再飙升。

    而附近的地主们开始修建水泥路,提升地价。

    水泥厂的产销规模继续扩大。

    这个时候,黄河决堤改道。

    北方灾民遍地。

    章旷开始接收灾民,并且拿出钱大规模购置煤矿铁矿,扩大工人需求量。

    与此同时,新一年的科考筹备开始,应天书院的学生几乎包揽解试前列排名。

    虽然这些学生考试方面章旷基本没教,但本来他们很多人就是历史上的大才,进士,所以还是考中,还凭借最近的见识,在策论中统统考出高分。

    如此一来,大量的读书人和大小官员开始把子弟送到应天书院。

    而应天书院开启了扩招,并且以玉皇的名义进行教育尝试,招收各行各业的学生,招收非世家子。

    如此发展四年后,海运逐渐成熟,章旷的钱多到用不完,开始推动海运,并且推动在全国购置土地。

    伴随着云梦泽彻底消失这样的标志性事件,南方隐藏人口和田土的事情摆上台面。

    章旷进一步刺激南方商业的发展,刺激的大量隐藏人口被释放了出来成为工人,各种产物开始变多。

    海运的持续性发展,让沿岸的普通人也享受到了福利。

    与此同时,海运,水运,以及三京附近发展了几年的路网以及这几年的车轮改革终于迎来了成果,运力变大,商业繁荣度飙升。

    税收继续扩大。

    太多人在里面吃到了肥肉,加上章旷推出股市,采用经济杠杆继续加码商业繁荣度。

    进一步扩大商业规模。

    港口也从三城改为了自由贸易,而三城市舶司改为海关。

    统一的海关配合海防,成年的曹景休开始负责搭建海军框架。

    而书院建立了自己的船厂开始研究新式船,并且组织前几年的海运船长,开始探索美洲。

    又过了五年,美洲的产物开始往大宋运输。

    因为天下早就习惯了跟风应天书院的饮食风尚,所以书院没费什么功夫,就把美洲作物推广开来。

    大量的高产作物的出现,迅速让地价变得低廉。

    章旷一边收购土地,一边推行经济作物。

    在1042年,包拯开始在开封率先推动土地改革。

    所有京城贵族的资产百倍增加,土地变成了赔钱货,他们的土地大多卖给了章旷,他们自己的财富变成了能够生产产品的资本。

    几年前,杨太后身体变差,章旷培养的新医生还是没能救下杨太后,公主赵曦继承了后党势力,而赵清灵、赵曦已经先后嫁给了章旷。

    这时候章旷利用后党的力量推行私人公租田。

    因为章旷一直以来都在研究食物,所以这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田土改革润物细无声的开始了。

    因为商品贸易的问题,西夏并没有急着造反,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决定造反。

    狄青被火速提拔去镇压,周敦实调为京兆尹。

    双双立功。

    西夏被经略之后,大宋开始有了马,北方开始种植来自埃及的长绒棉。

    辽国知道大宋开始准备北侵,立刻开始做准备。

    但大宋并没有用种植的棉花做棉服军备,而是率先作为产品推行。

    巨大的利益让公卿王侯都盯上了其他可以种棉花的地方,辽国被觊觎。

    章旷四十岁时,辽国完全被经略下来。

    与此同时,蒸汽机改革开始,内燃机开始推行。

    因为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二十年,人口增加,加上所有人都习惯了商品经济的好处,所以商品继续扩充并没有遭遇市场危机。

    蒸汽机得以快速发展。

    大宋在还海上开始疯狂商业掠夺。

    章旷四十二岁这年民间开始出现了请赵祯退位禅让的风声。

    但赵祯并没有反应,反而更信任书院,继续放权。

    新一辈完全上台后,利益全部跟章旷挂钩,所有人都希望章旷取代大宋。

    而赵祯请辞皇帝。

    原来,早在最开始的时候,章旷的前身见到未来后,就把未来没有皇帝的事情写在了状元文章上,赵祯看了许多年印证了一切印证章旷说的都是真的。

    所以请辞。

    而章旷并没有接受,而是转而让书院学生提出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下,大宋进一步转化为海权国家。

    赵祯也真正的成为了吉祥物。

    但执政官并不是章旷,而是吕夷简的儿子。

    随着社会发展,矛盾丛生,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认为吃掉章旷可以缓解新贵族新资本们吃不够的问题。

    但他发动的改革策底失败。

    书院第一代取缔了君主立宪制,转为建立了联邦制。

    随着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世界逐渐的变小。

    最终,大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开始被收拢。

    权力的收拢意味着联邦制的崩塌。

    书院第一代精英学生因为制度的溃败而退出政坛,全力研究科技。

    第二代学生上台。

    第二代学生是当初招生的第二批学生,其中一些人是官员子弟一些人是穷苦子弟。

    他们构建了新的结构,两党制,联邦制也开始收拢为共和制。

    随着内燃机的发展,石油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因为章旷的指点,大量的错误答案被排除,节约了太多成本,人造橡胶,塑料,开始发展。

    当织物进入现代化后,庞大而集中地工业心脏开始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但也爆发出了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吸血能力。

    本来这四十年间,大宋子民已经遍布全球,并且发展出了第二代第三代人。

    但世界各地的全新一代宋人开始被中央宋人鄙视,中央宋人视他们为血包,肥肉。

    世界的崩塌在即,浩大的争斗持续了十多年。

    十多年间,章旷继续带领书院研究电力设施,最终开启了电力革命。

    因为电报的大规模使用,信息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世界再度被连通。

    资本危机潮汐摧毁了一切,大萧条的出现摧毁了新一代人的所有信念。

    此时已经七十岁的章旷,终于走到了台前。

    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信徒,他的学生。

    利用一辈子积累的所有威信,章旷完成了罗斯福式的改革,并且比罗斯福更深远更深入。

    最终,章旷亲自在电视机上宣布了新国度的诞生,大宋将会一百年不变的处于新的阶段。

    四次转向,三次工业革命,世界终于走上了章旷预设的轨道。

    (全书完)。

    ————

    其中少了很多细节,比如章旷恶趣味的捧了八个海上管理者,八个人的姓氏和八仙对应,被很多人当做八仙祭拜。

    比如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间谍事件,辽国疯狂的渗透宋朝,想要学习共生。

    无可奈何辽国烂完了,大臣们故意装傻,学儒家那一套来维持自己的权威,导致宋化失败。

    这本书其实灌注了我很多心血,每天码字两小时,查资料八小时。

    很多人说我写书内容瞎写,实际上几乎每一点我都去查证过,很多细节连史学家都可能不知道,我硬是到处翻史料互相印证。

    比如史学界应该没人知道王益在临江军时告的上官是吴植,也没人知道吴植是这个时间的临江军知军。

    我翻了无数资料,终于在韩亿传里面找到了端倪,发现韩亿传记载和其他几种记载不一样,翻到了吴植,然后互相对照去对比,对比出了吴植是临江军知军。

    但很多读者只会‘宋朝官员不叫大人,大人是爹的意思’,看着心累。

    这些起来效率太低了,写得少,钱更少,没法写了。

    本来我是不写大纲的,我只是想过故事脉络,四次制度转向,三次工业革命,挨个推进。

    没想到一次都没开始,书就夭折了。

    只能说时也命也。

    但我看到书友想要大纲,所以我还是把故事后续内容给讲一遍,算是大结局吧。

    虽然很简略,虽然大家是来看故事内容的,不是看结局的。

    但至少算是半个交代。

    另外半个交代,只能说以后的书写好点了,别无他法。

    如果有缘,下本书见,下本书写的玄幻,已经发书了。

    可能是因为太过兴奋,加上孩子今天没怎么闹,一天居然一刻不停写了二万四千字,把这本历史以来,每天憋四千字都费劲时间的憋屈给发泄光了。

    爽到了。

    希望新书也会让大家爽到。

    给大家磕一个。

    再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