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魏晋不服周 > 西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朝代?

西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朝代?

    三国末,西晋初开局的网文,写出名堂来的,值得仔细看看的,反正我是一个也没见过,真不夸张。

    这一段历史其实是大热三国之后的大寒,几乎没有人涉足。

    所以我问一句:西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朝代呢?

    没有网文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甚至是读者连印象都不曾有。

    西晋这个王朝,你说它弱吧,它也能凑几十万兵马出来打内战,也能一统天下,也出了很多厉害的人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但你要说它强吧,它在开国之初,就集齐了大量亡国要素。开国之初就是暮霭沉沉,毫无生气。

    那这个王朝到底是弱还是强呢?

    不知道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反正我也不知道。

    我只能写书,通过一章又一章的剧情,把时代脉络写出来。

    近期的剧情是精心安排,属于是“平行时空,相同脉络”的创作。

    一个新生的王朝,开国不去开疆拓土,也不搞均田,反而去搞什么祥瑞。

    这怎么看怎么离大谱,满朝君臣都是脑残。

    表面上是这样,但一切荒谬的行为背后,都有当事人可以自洽的逻辑。

    司马昭找祥瑞的剧情是文学创作的,但真实历史上司马炎命人找祥瑞的事情却是真的(民间供奉)。

    上到天子,下到臣子,都是如此,祥瑞狂热变成了一种臣子进步。

    司马炎在登基之前,就有一系列祥瑞开道,朝野造势,以证明其建国的合法性。

    司马炎一方面大肆分封宗室与大臣,利益给够给足,另外一方面则是塑造所谓“天命”。

    皇帝玩祥瑞,大臣们就玩孝道行为艺术,然后磕五石散,开银趴,组社团互相帮扶。

    上上下下,都是一片乌烟瘴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西晋是给西汉背了锅,要怪就怪它摊上司马家了。

    一个癌症没有解决,只是把肿瘤切除了,并不代表癌症已经消失。

    西汉的遗留问题经过绿林赤眉动乱,重组政权没有解决,那么问题就会积攒到东汉。

    东汉的问题经过三国动乱,重组政权没有解决,那么问题就会积攒到西晋。

    同样的,西晋解决不了,就会继续堆集到下一个王朝。

    灰尘不扫,永远都会在那里,一代传一代。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会出现新问题。

    司马家得国不正,就没有号召力,就会软绵无力,没有办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因为弱,所以要加强统治,就必须牺牲一些整体利益,去拉拢世家大户去支持自己。

    然而,司马家的皇帝,但凡还有点政治野心,也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也不甘心分润权力。

    所以开国时找祥瑞,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饮鸩止渴。

    因为有祥瑞,所以我就该当皇帝,就算你们不信,也总有人会信,有祥瑞总比没祥瑞要好。

    因为弱,所以要折腾,而折腾就会折腾出事情来。

    出了事就会更弱,就更需要不断折腾来打压世家,加强自身,进而形成闭环。

    西晋失败的叙事,依旧是土地分配的根子,它只是因为上层建筑操作不当加速了崩溃而已,本质上的失败并未改变。

    在封建时代,皇权的根基就是国家分配土地的自耕农,这里的自耕农要打引号,是广义上的说法。

    而世家大户的根基则是佃户,如果把世家大户当做“土皇帝”,那么佃户就是土皇帝的“自耕农”,这个道理是一脉相承,原理相同的。

    是饼的分法不同,而不是饼的做法不同。

    要改革,皇帝就要跟自己的追随者说明白:这天下的土地与人口要怎么分。

    不把这个说清楚,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都是瞎糊弄。

    西晋的司马氏根本不敢跟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户提这个问题,所以开国的一切乱象,都是因此而起。

    这本书的小剧情,是有时代大剧情铺垫的,很多不合理之处,都是一种“特殊时代下的合理”。因为西晋和后面的朝代,很多地方是非常不一样的,包括东晋。

    事物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明白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

    下个月要是有推荐的话,就爆发一波,没有推荐我就攒一点存稿。每一章更新都是有意义的,不会平白无故写一张与大剧情脱节的玩意。更新慢点,也不会让你们亏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