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皖东人家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发大水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发大水

    瓢泼大雨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夜,彩云和玉强彻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彩云开门一看,周围一片白茫茫,雨还在不停地下。

    玉强穿上雨衣,蹚水察看了几个鱼塘,发现防护墙或多或少都有被水淹没的地方,他的心顿时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心想,这甲鱼不知逃跑了多少?他后悔雨停的这几天,没能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

    他正准备回家喊玉兰和有翠过来加高防护墙时,突然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种奇怪的响声。循声而去,发现北河堤坝出现一个大决口,凶猛的洪水正奔流而下,玉强赶紧返回家中,和玉兰商量对策。

    玉兰一听就急了,立即找到王红兵:“请您赶紧组织人员封堵决口。”

    王红兵显得很平静:“不好办啊,这雨还在下,年轻人大都不在家,这些岁数大的,雨一淋还不都病倒了?所以,还是等雨停了再说吧。”

    “时间拖得越久,决口就越大,到时候恐怕想堵也堵不住了,下面这么多村庄就危险了。”

    “我看西边已经见亮,估计这雨很快就能停,再急也不在乎这一会,等一等吧。”

    无论玉兰怎么说,王红兵总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去,他只好去找王富贵,没想到他也推辞,说要尊重主要领导的意见。玉兰觉得,再拖下去就失去封堵的机会了,于是,便和大哥、母亲商量,决定立即行动。

    玉强现在也顾不上甲鱼塘防护墙的事了,他对玉兰说:“决口水流特别急,必须先打木桩,再用麻袋或化肥袋装土石,沿着木桩前后堆放。”

    玉兰道:“行,你和二叔准备木桩,我去组织人员。”

    彩云和有翠将家中装粮食的麻袋和化肥袋都腾出来,接着又到各家各户去收集。

    玉强和发福准备了十五根长为一米五、直径为十公分左右的木桩,找了两个大铁锤,和哑巴、王红雷等几个男同志最早到达目的地,三人一组,从决口左右两端开始打桩。

    玉强率先跳入决口,由于水流太急,好不容易才站稳脚步,当他拿起木桩插入水中时,连人带木桩被洪水卷走,第一次出击失败。

    好在他水性好,很快又回到原地。再次行动时,他让哑巴站在决口上游,自己手拿木桩站在下游,然后将木桩紧贴着哑巴身旁向下插入泥土中。

    王红雷虽说六十出头,可抡起大锤来一点不含糊,第一根木桩很快就被牢牢地打入地下……

    玉兰在王家峪挨家挨户做动员,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到北河堤坝封堵决口。紧接着就赶到陈庄子通知了向东,然后又找到周边几个村庄的小组长,动员他们赶紧召集人员去封堵决口。

    村民们听说北河堤坝决口,别说壮劳力,就连一些六十多岁的老人,也拿起铁锹、扁担、筐子、麻袋、化肥袋子等涌向决口处,大家都担心房子被淹,希望尽快把决口堵住。

    陈庄子离这里虽然远一些,但向东带领的几十人很快也赶到目的地,没一会,王富贵也来到了抢险现场。

    参加抗洪抢险的人纷纷赶过来,“请大家跟我来!”玉兰穿着短裤,挑着两个筐,领着大家沿着堤坝向西山方向寻找可取的土石,沿途都是白茫茫的大水,只好直奔西山坡取土石。

    玉兰找了几个便于取土石的地点,将几百人分散开,大家挑的挑、抬的抬、背的背、扛的扛,土石源源不断运往决口处,彩云和一些岁数大的负责将土石装入麻袋和化肥袋后,用细麻绳扎住袋口。

    王富贵和向东见十几根木桩全部打牢,决定开始封堵,一袋袋土石料投放到木桩前后,一道防洪堤正在筑起……

    玉兰见堤坝有的路段还在漫水,便组织一部分人员将这些路段加高加固。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斗,决口被完全封堵并进行了加固,从一大早一直干到晌午,没有一人喊饿喊累。

    抢险工作结束后,小雨还在不停地下,玉兰跟大家说:“谢谢大家,现在抢险任务已完成,请各位赶紧回去换衣服,好好休息一下。”

    解散后,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奇怪,这么大的事,王红兵为什么没露面?”

    “他呀,可能觉得自己上不去了,早就没了当年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主要是王家峪地势高,淹不到他们那里,否则,他早就急了。”

    “没错,这次他们村来的人最少。”

    “可彩云他们一家都来了,据说这次行动还是玉兰牵头组织的。”

    “她还不是为了自家养的甲鱼,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积极。”

    “不能这么说,玉兰那个人工作就是积极认真,这一点不能否认。”

    “我也这么认为,要是为了甲鱼,应该去甲鱼塘守护,不可能都到这里来。”

    “现在村委会就玉兰和向东还想着为大家办点事,王红兵和王富贵这两人的眼睛整天就盯着砖瓦厂,别的事能推就推。”

    “砖瓦厂现在是王红兵一手把持,几个管事的都是他亲侄子,王富贵想插手也插不进去,干着急。”

    彩云回家后,感到浑身酸疼,她知道这是老毛病又犯了,就烧了一些热水,擦了擦身子,躺下休息。

    到了下半夜,彩云觉得浑身酸疼难忍,在床上不停地折腾。正在熟睡中的玉兰被母亲的异常举动惊醒了,她见母亲头顶着墙跪在床上,惊讶地问:“妈,您怎么了?”

    彩云痛苦地道:“我的腰和腿疼得实在是受不了了,你把灯打开,看看我的腿是不是破了?”

    玉兰开灯后,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受伤或破损的部位:“没有破,就是一块一块的发红。”

    “可我感觉有好多蚂蚁在啃我的骨头,这是怎么回事?”

    玉兰把母亲搂在怀里,感到她身上滚热,又摸了摸她的额头更热:“妈,您发烧了,家里有退烧的药吗?”

    “没有。”

    “我哥,我哥……”

    “什么事?”正在熟睡中的玉强被妹妹喊醒了。

    “妈病了,你快去把王福义喊来。”

    玉强问明情况后,便把村诊所的医生王富义请过来,经一番检查后,富义道:“老婶体温39.8℃,属于高烧,血压正常,心脏和肺部没听出什么问题,可能是长时间被雨淋,加上劳累造成的,腰腿疼应该是老毛病复发。”

    玉兰道:“我妈这两天一直低烧,没好利索,早上不让她去,就是不听,现在病成这样。”

    有翠拿了一个凉水湿毛巾敷在婆婆的额头上:“您啊,别不服老,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本来就不好,下着雨还非要去,现在知道难受了吧?您这是活该!”

    “闭嘴!怎么说话的?妈都病成这样了,你还说这种话。”气得玉强差一点将有翠推倒在地。

    有翠显然不服气:“怎么了?她病成这样你不着急啊?我这就是刺激她一下,别老不长记性。”

    玉兰瞪了她一眼没言声,知道她是一片好意,可她总是把活鱼摔死了卖,说出话来让人听着不舒服。

    富义道:“老婶一辈子争强好胜惯了,遇到这么大的事,她肯定闲不住,只是年龄不饶人,还是要注意身体。”

    玉兰问王富义:“你看我妈的病有什么好办法吗?”

    富义道:“先吃点退烧药和止疼药,不行的话,再输液。”

    “行。”

    彩云吃了药后不久,就睡着了,天亮时,玉兰摸了摸母亲的额头,发现体温已经降下来了,身上出了许多汗,衣服都湿透了。

    玉强一大早就出门,发现水面已经开始下落,几个鱼塘的防护墙大都露出水面,但给甲鱼投食时,感觉不对,他怀疑甲鱼逃跑了不少,心里感到忐忑不安。

    今年初,为了扩大甲鱼养殖规模,玉强又在西冲新租了三个鱼塘,面积一共十七亩,投资二万多元,包括小犁塘共投放甲鱼苗一万六千多只。

    柴沟塘的甲鱼已经养了四年,原想在今年秋后捕捞上市,没想到会遇上这么大的水灾。

    从六月上旬至七月上旬,暴雨断断续续下了近一个月,虽然发了几次水灾,但很快就退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唯独这次,是迪安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不仅水势汹涌,而且持续时间最长,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

    玉强回来后,见母亲已经醒了,便问:“妈,您好些了吗?”

    彩云道:“好多了,就是感到头发昏,浑身没劲。”

    “先卧床休息休息。”

    “这次大水,不知甲鱼损失了多少?”

    玉强道:“现在还不知道,估计损失不会太大。”他不想给母亲添堵,希望她静心修养一段时间。

    镇党委胡书记听说王家峪的北河堤坝出现决口的消息后,便带领镇上的有关领导来到这里,检查受灾情况。当他得知玉兰不顾王红兵阻拦,冒雨组织群众封堵决口时,称赞玉兰是有担当、有魄力、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