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说的是汉语,刘虞却不知道公孙瓒在说什么。
“你在说什么?”
公孙瓒谨记刘备的话,不能把刘备给他的“圣人言”给别人看。
于是解释道:
“能促进和平的贸易是建立在贸易之后双方都能吃饱的情况下。”
“而你看看你,你想贸易的是什么?”
“是粮食!”
“你抬头看看大汉!多少饿死的人!?”
“你把幽州的粮食分给其他州都不够分!还分给外族?”
“你把粮食交易了,我们就吃不饱了。”
刘虞道:“乌桓人能吃饱的话,就不会发动战争,我们就能少死许多人。”
公孙瓒不屑道:“你让我麾下将士吃饱喝足上战场,也能少死许多人!”
刘虞淡淡道:“我们的贸易种类也不止是粮食,还有皮毛,草料、肉类等。”
公孙瓒反问道:“百姓饭都吃不饱,还有闲钱买皮毛?马匹?”
刘虞沉默。
公孙瓒斩钉截铁道:“乌桓人很明确,他们只要粮食!”
“他们知道,在乱世中,粮食才是最宝贵的。”
“所以拿一堆不能吃的东西和你交换粮食。”
“你却以为自己也得到了好处一般,觉得这是公平交易。”
“我说了,小农经济是脆弱的,看天吃饭。”
“现在进入小冰河时代,每年的冬天比上一年都要更加冷,而且天灾频繁。”
“不是洪灾就是旱灾。谁知道什么时候旱灾就轮到我们身上了。”
“到时候你还有多余的粮食和他们交易吗?”
“你没有多余的粮食,他们也吃不饱,会造成什么后果?”
“他们只能硬抢!”
“有多余的粮食你不想着存储起来,想着填饱更多人的肚子,而去想着填饱野狗的肚子,希望他不要来咬你。”
“可笑!”
“野狗饿了会咬人,幽州的百姓饿了就不会咬人吗!?”
“那还不如直接把野狗打死了,分它的肉吃!说不定还能因此扛过一场天灾呢。”
“你要知道,天灾可比战争死的人更多。”
“你能够靠分食野狗扛过天灾,让幽州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这不就是你要的稳定吗?”
刘虞惊讶地看了公孙瓒一眼。
这家伙什么时候能讲这么多大道理了?
他的老师是卢植没错。
可他也就听过两个月的课啊。
前几个月跟他在乌桓问题上争执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道理。
这几个月没吵,他怎么好像开窍了一般?
公孙瓒摆摆手,心中暗爽,却若无其事地淡淡道:
“不用这样看我。”
“这是一个很现实简单的道理。”
“乌桓人又没有兵灾天灾的,为什么会挨饿?”
“是因为他们一直拼命的生孩子,生孩子,而他们的土地就只能养活这么多牛羊,这些牛羊就只能养这么多人,人口上限了懂吧?”
“人口上限的时候,战争是在所难免的,你再怎么压制也没有用。”
“除非你有办法扩大粮食产量,供应更多的人口。”
“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有办法稳定地扩大粮食产量吗?”
“大到袁绍找你索取粮食的时候你能分他一些,大到能顺便养活人口日益增长的外族人?”
刘虞对自己的政务了如指掌,自信道:
“至少这几年没有问题。”
“等中原平定,就算乌桓反扑我也不惧。”
公孙瓒眯起眼睛道:“那你还是不同意出兵咯?”
刘虞想了想,让步道:
“我不同意你出兵,但也不阻拦你出兵。”
“粮草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
“由你那你几个亲信的县城供应粮草。”
“其他地的粮草是答应卖给乌桓的,不能动。”
“你虽然说得有点道理,但都是长远的事情。”
“但短期内与乌桓停战,互通有无绝对是有好处的。”
“我认为既然与乌桓签订了一年的契约就不能食言。”
“且看一年后的变化,若一年后效果不佳,我再考虑其他的。”
虽然公孙瓒和刘虞不对付,但对刘虞的人品还是信任的。
毕竟连当皇帝的诱惑都忍住了,全心全意地搞民生,论迹不论心,算得上一个君子。
他既然说不阻拦他出兵,那就不会阻拦。
公孙瓒此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也懒得纠结乌桓的事情了,只要把刘备接过来,分分钟打爆乌桓的狗头。
根本不用纠结民生不民生的。
这大汉论搞民生,谁能搞得过刘备?
于是公孙瓒拱了拱手,随意道:
“那我没什么事了,先走了。”
刘虞看着公孙瓒离去的背影,嘀咕道:
“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讲道理了?”
要知道,以前公孙瓒肚子里没多少墨水,经常说不过刘虞,说不过就要发脾气。
刘虞觉得公孙瓒不讲道理,根本不懂民生,公孙瓒觉得刘虞想得太多,打就完了。
于是谁也不服谁,常常不欢而散。
两人冷战了几个月,结果今日来寻他,却已经能说出一些观点独特的大道理了,实在令刘虞有些意外。
不过公孙瓒说的大道理刘虞也知道,只是他更倾向于用计谋瓦解乌桓。
毕竟乌桓并非铁板一块,他拥有很多个部落。
比如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代郡都是相对独立的乌桓部落,部落首领和州牧一样,军政一把抓,权力很大。
而他们中最强的部落首领,则领导整个乌桓联盟,也就是乌桓王。
但各首领的实力也不见得比乌桓王差。
而如今乌桓王病重在身,继承人的争端也在悄然爆发。
这就具备了挑拨他们内乱的条件。
所谓酒足饭饱思欲淫。
人一旦吃饱了,就会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刘虞真正的计划便是用粮食喂饱他们。
乌桓部落一旦吃饱之后,他们就会从一致对外转而向争夺内部的权力。
比如乌桓王继承人之争,甚至各大首领也想争一争这乌桓王的宝座。
乌桓内部早已暗流涌动。
刘虞自信他兵不血刃,就能让乌桓的人口直线下降,达到公孙瓒所说的“人口上限”以下。
至少能保幽州边境几十年的和平。
可惜公孙瓒终究不是和他一条心,这种计划是不能跟他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