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媚道

第二百六十二章 媚道

    灯火通明。

    绣衣使松开了手,大汉平乐将军的董偃便被摔在了地上,一动不动,仿佛没有了生气一般。

    张汤站在那里,望着近乎癫狂地平阳公主,“长公主,你无缘得见陛下了。”

    “本宫有太后所赐宝剑在手,谁敢阻我?谁敢阻我?”

    尖厉的声音,重复的语调,高扬的长剑,无不证明着平阳公主的恐惧。

    剑气凌人,张汤恍若未觉,慢慢说道:“此地有绣衣使六千人,长公主的力气,是杀不完的。”

    平静地声音,让平阳公主为之一顿,太后所赐的剑再利,又能杀几人呢,两个人、三个人?

    哪怕再多十倍、再多百倍,平阳公主都不可能冲破绣衣使的阻拦,冲出长安城去见到陛下。

    张汤侧开了身,所带来的绣衣使也分开了道,两辆囚车赫然在外等候,“长公主、平阳侯,请吧。”

    “本宫何罪之有?”平阳公主站在那里依然一动不动。

    “有‘奸’罪,按律当斩。”

    “私侍公主,罪当死,本宫是公主,大汉律法加不到本宫身上。”平阳公主仗剑防身,愤怒道。

    倒在地上的董偃身体一颤,眼底的光彻底黯淡了下来。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终究是美好的盼望,在大汉律法中,私侍公主是死罪,但受侍的公主却是无罪,同罪不同法,便是特权。

    “败坏男女风化,扰乱婚姻大礼,破坏先皇制度,此律法,可以加到长公主头上吗?”张汤反问道。

    一事两面,的确,按照大汉律法,私侍之罪,公主无罪,可是,在大汉律法中,有男女风化之罪。

    而且,此罪是孝景帝所定,在孝景帝年间,淫逸之风渐起,孝景帝颁布政令遏制,“凡坏男女风化者,无论尊卑,男子割势,女子幽闭,次死之刑。”

    这就是传说中的“宫刑”。

    从上古时期就已出现,为惩罚男女不当之刑。

    战国时期,孟氏之子劝说秦王要“仁义治国”,秦王一怒之下便将其“处以宫刑”。

    到了孝文帝时期,孝文帝认为这种刑罚太过残忍,便把“宫刑”以及其他肉刑都废除,而到汉景帝时,又被恢复。

    割势不必多说,古今一致,然“幽闭”,在上古时期只是单纯把罪女监禁起来便了事。

    今常用之法是“椓窍”。

    “椓”也就是敲打的意思,在进行“椓窍”时,人手拿木槌,捶打女犯的腹胸,直到孕育之地脱垂。

    再找来皮匠,以锤子、线绳等物件将之缝上,此之谓“缝幽楼”。

    “我是大汉皇女,贼孙焉敢如此对我?”

    来自父皇的“背刺”,令平阳公主恐惧到失去原有的声音。

    椓窍、缝幽楼,这比死了还具侮辱。

    “长公主尊重,此刑加之,有辱皇家威严,自不可取。”

    张汤的脸冷得像石头,“那媚道天子呢?”

    “昔年,陛下年富力强,正当专心研学《六经》,留心处理国家政事,追随唐、虞盛世,敬仰夏、商、周三代贤君。

    长公主不遵从经义劝勉学习,反而崇尚靡丽,追求奢侈,极尽狗马声色之乐,行走邪恶淫辟之路,以媚道迷惑天下,化为鬼蜮,使天子无以从中脱身,渐而昏庸淫佚,荒唐国事,险误我大汉江山社稷,长公主,此罪,何如?”

    张汤拍了拍手,又有绣衣使拎着一位楚服巫女走进了侯府。

    媚道起源甚早。

    《周礼·天官冢宰》提到内宰之职掌:“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绪。”

    早在先秦之时,媚道就在宫廷或豪门大族秘密流行,且朝廷设有专职官员来禁行。

    到了大汉,媚道仍然是严禁的,“又有宫禁,云‘敢行媚道者’……”但是,法所禁止的,正是所存在的。

    在孝景帝朝、当今陛下执政时期,别说禁止了,甚至两代大汉天子非常纵容,什么媚道不媚道,姐姐苦心为朕寻找美人取乐这难道是在害朕吗?

    在孝景帝时,窦太主,是孝景帝的好长姐,在当今陛下时,平阳公主,就是陛下的好长姐。

    当初窦太主多“挟妇人媚道天子”,而平阳公主就更甚之,不仅进献了卫氏皇后、李夫人,还进献了董偃。

    简单的媚道并不足以获罪,媚道之人之所以在汉家被严惩,是因为媚道通常伴有残酷的施术手段及诅咒他人的行为甚至是诅咒皇帝。

    轻则对着人背后吐唾沫、口头诅咒,残酷者甚至斩断婴儿四肢来施展邪术,更有建立“神祠”向邪神献祭而祝诅者。

    总之,媚道之罪,只是被孝景帝、当今陛下搁置了,不代表没有了,巫蛊、秘祝,这些都是媚道的分支。

    而绣衣使,就是找到了平阳公主在甘泉离宫进献李夫人时,暗使媚道巫术,一方面是希望李夫人得到陛下宠爱,一方面是希望卫氏皇后、大汉上君早逝。

    平阳公主痛恨着卫青的冷漠,拒不结亲,盼望着陛下有归朝执政那一日,让自己和平阳侯府地位更加稳固。

    所行巫术的巫女,或者说平阳公主专用的巫女,就是这个“楚女”。

    看到楚女,平阳公主知道了大势已去,眼神恢复了冰冷。

    “按大汉律,行媚道者,轻则流徙,重则弃市。”

    张汤道出了媚道罪罚,漠然道:“另外,绣衣使找到了长公主秘使工匠锻造兵戈甲胄的证据,长公主,或谋大逆!”

    “大司空。”

    就在这时,绛伯领着两位参政议政王大臣,楚王刘注、河间王刘基走进了侯府,“上君有令。”

    张汤躬身。

    绛伯、刘注、刘基行至平阳公主面前,刘注开口道:“姑母,上君宽宏大量,不以谋逆罪论处,只要您……”

    “只要我也消失在人前,去往那所谓的‘遗失之地’?”

    平阳公主打断了他的话,近乎疯癫大笑,“居高临下,不以谋逆罪论处,装出一副怜悯之态,这便是你们那上君的厉害之处,先将我拿下,再废我为庶人,终身幽禁,我,平阳公主,宁死不屈!”

    “母亲,你不孝的女儿见你来了!”

    言罢,平阳公主提起龙凤宝剑抹向了脖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