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艾丽丝其实考虑过。
如果这张剪报,出现在半年前,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蒙铁尔,回到阿尔卑斯山麓的“罗夏农场”。
但现在,情况就复杂得多……
莱昂纳尔忽然问:“艾丽丝,我还记得之前很关注教育方面的新闻——免费小学教育、女子师范学院……”
艾丽丝愣了一下,羞涩起来:“那都是胡思乱想……我只在蒙铁尔上到小学,有什么资格当老师?”
莱昂纳尔笑了起来:“你还给我抄了快一年的书呢。我记得一开始你还要问我这、问我那,后来都会修改我写错的单词了。”
艾丽丝仍然很犹豫:“那是……不可能的,莱昂。我甚至没有完成修道院的学业……
而且,谁会聘请一个像我这样背景不明的女人做教师呢?”
莱昂纳尔的声音依旧平静:“如果有一条路呢?一条可以让你接受正规培训,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教师的道路?”
艾丽丝困惑地看着他。
莱昂纳尔从内侧口袋里又取出一个信封。
这个信封更精致一些,上面有着精美的纹章火漆。他郑重地递给艾丽丝:“打开看看。”
艾丽丝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拆开火漆。
里面是一封正式的信函,用的也是上好的纸张。
信的内容是推荐“艾丽丝-克莱芒丝·罗夏”进入「里昂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落款处是路易·菲利普·德·罗昂伯爵的签名和印章。
艾丽丝喃喃地念出这个名字:“里昂……女子师范学校?”
莱昂纳尔解释道:“这是法国最早、最著名的几所世俗女子师范学校之一,完全由政府控制,与教会无关。”
艾丽丝的手颤抖得几乎拿不住信纸:“罗昂伯爵?一个伯爵?怎么会……”
莱昂纳尔只淡淡地说:“罗昂伯爵现在是「公共教育与艺术部」的副部长,推动世俗教育是他的政治主张。
推荐一个有心向学、有志于教育的年轻女性进入师范学校,对他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重要的是,这封信是有效的。只要你愿意,明年春天开学,你就可以去里昂报到。
那里的环境完全不同,没人知道你的过去,而且学费、食宿是完全免费的,你不用有任何顾虑。”
艾丽丝呆呆地看着推荐信,又抬头看看莱昂纳尔,眼中没有喜色,只有复杂难明的光彩在流动。
莱昂纳尔看她迟迟不肯开口,心中也只能暗叹一口气。
“我们先回去吧,佩蒂在等着你呢。”
——————
十一月底的巴黎,节日的气氛逐渐浓郁。
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树木挂起了彩条,商店橱窗里摆满了精美的圣诞礼物,空气中飘荡着烤栗子和热红酒的香气。
对于巴黎的文化界和上流社会而言,一年中最重要的社交季也进入了高潮。
巴黎歌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公布的圣诞节节目单,无疑是这个季节最受关注的文化盛事。
这份印制精美的节目单被张贴在喜剧院门口的公告栏,也送到了各大报社、俱乐部和沙龙。
通常,这份节目单不会带来太多意外——永远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名作,由最负盛名的演员演绎,以确保票房。
人们的目光习惯性地搜寻着莫里哀的《伪君子》、拉辛的《费德尔》、高乃依的《熙德》,或者雨果的《欧那尼》……
这些名字代表着法兰西戏剧的荣耀与传统,是剧院赖以生存的根基。
然而,今年,许多人的目光在扫过法兰西喜剧院的节目单时,都不约而同地在一个“陌生”的名字上停顿了。
在莫里哀的《恨世者》、拉辛的《布里塔尼库斯》、高乃依的《西拿》等煌煌巨作之间,赫然插入了一个略显突兀的标题和名字:
【《合唱团》,五幕音乐轻喜剧。
编剧:莱昂纳尔·索雷尔。
主演:让·穆内-叙利,弗朗索瓦·儒勒·埃德蒙·戈蒂耶-吕扎尔什
特别音乐创作: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演出时间:12月26日、28日、30日,及1月2日、4日】
巴黎的沙龙内。
一位戴着高礼帽、手持镀金手杖的老绅士皱起眉:“莱昂纳尔·索雷尔?这是谁?”。
他身边的同伴耸耸肩:“是个年轻的作家,挺有名气的——但从没有听说他也会写剧本?”
老绅士叹了口气:“喜剧院这是怎么了?竟然在圣诞季推出一个无名小卒的新戏?”
另一位衣着时髦的女士用象牙扇子半掩着嘴:“《合唱团》?这名字听起来可不太吸引人。是讲唱诗班的吗?”
有人注意到了演员阵容:“看,主演是穆内-叙利和戈蒂耶-吕扎尔什!这两位可是喜剧院的顶梁柱!”
“能让这两位同时出演,这部戏恐怕有点来头?”
“是哪个贵妇人赞助的吧?当年巴尔扎克也是这样……”
————
窃窃私语和猜测迅速在巴黎的文艺沙龙、咖啡馆和俱乐部里蔓延开来。
莱昂纳尔在文学圈内已小有名气,但读者和戏剧观众并非完全重合,戏剧的门槛高得多,戏剧观众也傲慢得多。
毕竟一张戏票的钱,可以买上一摞。
但是在索邦,这份节目单像引爆了一管诺贝尔前些年发明的硝酸甘油炸药。
莱昂纳尔的同学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学生挥舞着报纸冲进烟熏火燎的索邦戏剧爱好者协会的排练室。
“我的上帝!你们快看《费加罗报》上的喜剧院节目预告!”
“莱昂纳尔·索雷尔!是我们的那个莱昂纳尔·索雷尔吗?”
“哪个莱昂纳尔?我们学院还有第二个吗?”
另一个学生抢过报纸,眼睛迅速扫过版面,随即倒吸一口凉气:“《合唱团》,编剧——真的是他!”
“这不可能!法兰西喜剧院?那是穆内-叙利和戈蒂耶-吕扎尔什的舞台!他何德何能?”
“但白纸黑字印着呢!而且你看,还有音乐创作……一个叫德彪西的人……没听说过。”
震惊、怀疑、嫉妒、难以置信……各种情绪在戏剧社的学生们中间交织。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为能在索邦的内部戏剧沙龙上演出而绞尽脑汁,而他们的同学,竟然不声不响地完成了如此惊人的一跃——
将自己的剧本搬上了法国最高戏剧殿堂,并且是在一年中最黄金的演出季!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发表,还可以被归为“才华横溢”;但征服法兰西喜剧院,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地位、人脉、以及难以想象的机遇。
索菲娅听到消息时,正和路易-阿方斯,以及几个跟班在「花神」咖啡馆里消磨时间。
她的第一反应是暴怒,一把摔碎了手中的咖啡杯:“那个贱民!他怎么可能!”
她的财富和地位,似乎在这个平民小子惊人的崛起速度面前,显得尤其苍白无力。
她甚至不敢想象,如果《合唱团》真的获得成功,莱昂纳尔将达到怎样的高度?
索菲娅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单词:“我!绝!不!允!许!……”
————
而在巴黎的媒体界,这个消息也引发了一场混战。
只是这场混战当中,几份报纸的立场却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变……
(昨天的3更+今天3更,6更完毕。明日还有千票加更,共4更。求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