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的话音一落,满座皆惊,就连最支持他的郭允厚脸色都变。
“景会,不至于吧?一条鞭法已经执行多年,对财税收入提高还是非常有效的。”
徐光启也在对面反对。
“朝廷税收政策最重要的是稳定,去年南税改粮就引起好大风波,国家政策老是变来变去的,绝非善法。”
毕自严一脸倔强,没有直接回答稳定还是变革。
“一条鞭法,看似增税,实际上只是整顿了地方,简化了税法,此策真正的好处只在南不在北。去年南税改粮,南方一片混乱,朝廷粮食增收有限,的确解决了一点点北方缺粮的问题。
但诸位知道吗?有一种生意在南北之间运行。商人在北方用银子收粮,北方是缺粮,但这粮依然能收上来,因为北人要用银子交税。
然后粮食运到南方,南方手工业者又用银子买粮交税。最后,这粮食被我们这群傻子又运回北方。”
徐光启张着嘴,有些无语,刘一燝瞪着眼,他本来就无语。
郭允厚低头沉思,唯有杨一鹏含恨怒骂。
“这帮奸商!”
毕自严不好说的是,黄首辅为这事自闭了一个月,头发都快白完了。
郭允厚似是依然疑惑,又抬头开口。
“此事,跟白银流入和一条鞭法有什么关系?”
毕自严丝毫不顾及他和郭允厚的良好关系,斩钉截铁的回答。
“这件事证明了,只有朝廷还收白银,白银最终依然会聚集江南,这个白银流转的过程,北方会遭受严酷的盘剥,对于旱灾频发的北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朱慈炅终于听懂了毕自严的理论,小手不自觉的抓紧了御座,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用现代话来说,这就是江南经济的虹吸效应!
越来越富裕的江南会变成一只饕餮怪兽,吞噬北方的最后一粒救命粮,然后活不下去的北方老百姓会揭竿而起,打碎江南的幻梦。
这也是历史上大明亡国的真相?
朱慈炅有些迷茫了,他引以为傲的未来见识,先富的策略在大明有点水土不服,甚至因为他的改革,这种南北割裂还会更加剧烈。
发展经济救大明是他最根本的政策,现在有人告诉他这个政策有问题,自得的救世之主有点绷不住了。
朱慈炅突然想到,为什么哪怕他清洗了南京,南京人依然希望他留在南京。朱慈炅推行的经济政策,大城建政策,为何会大受欢迎。
因为他不自觉的迎合了江南的发展需求,他已经代表了江南资本家的利益,甚至他的重商思想也是江南需要的。
难怪在江南他声望高得有点恐怖,他是大明十六帝里唯一一个和江南资本集团绑定的,他突然有点坐立难安。
徐光启有些急眼。
“景会,不收白银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吗?似乎怪不到一条鞭法身上吧?”
毕自严耐心解释,毕竟他的想法要实现,内阁的支持必不可少。至于说动皇帝越过内阁那条路,他毕自严还没这个本事。
“陛下下旨今年陕西山西免税,我们才突然发现,这居然是缓解北方缺粮的正法。免税地区只有粮食食盐能卖,而因为免税,不少商人都想得好处。
孙阁老传回来的消息,哪怕陕西的地里没产多少粮,陕西居然有粮了,还很便宜,比朝廷救济来得更快。
我的想法是,借鉴陛下的免税法,建立分级税制,但在北方灾区,绝不能直接免税。所有人都必须要交税,哪怕是让他们交一文,朝廷当场退两文,这个形势也必须要走。
朝廷根据受灾情况的严重,分级设税,有什么收什么,最严重的,那怕是一抔黄土一碗水,朝廷也要收。
而在南方,在皇民区,也就是原来卫所,我们需要在原来的税率上加征。产粮区收粮食,白银多的地方收白银,通宝多就收通宝。
如此就事实上废除了一条鞭法,我的设想将全国田税按四种方式征收。
在灾区,为配合陛下的免税承诺,我们可以实行倍偿税,即交纳原有定税,朝廷两倍返还,以税代赈。
情况好一点的地方,我们施行同价税,即百姓交原有定税,朝廷用通宝或者银元等价或者略高价返还,促进货币流通。
北方和南方的一般地区,朝廷依然行两税法,二十税一。
其中为配合皇民土地策,同时施行多田多税。如一家人的土地是当地平均土地的两倍,多余部分加征十税一,三倍则十税二,以此类推,不设上限,那怕十税百也让税兵去收。
为打击祭田公田藏利,所有祭田公田学田寺田之类乱七八糟的,通通施行半税法,也就是朝廷要收一半。
在蓟北,陛下施行的实际是以佃代税,老臣觉得不好,税就是税,佃就是佃。所以,十税一足矣。
皇民土地亦是如此,不过皇民削除了徭役、苛捐、杂赋,甚至摊丁入亩,暂时为应对朝廷收支,十税二比较合适。
至于商税,我赞同子先拟定的四柱税法。我的这四类田税,加上江南官税,和子先的四柱税法,正好九种税法,所以,合称九税法。”
郭允厚有点懵了,因为毕自严没有事先跟他讨论过,应该是他在运河上酝酿的想法。不过听完内容,郭允厚也理解毕自严。
他的九税法实际上通篇内容都是在说,小皇帝的税法不对,这种得罪小魔帝的事,他不想拖郭允厚下水。
实际上毕自严的这个税法提议何止得罪小皇帝,对面两位阁老都面色铁青,显然他们都不同意这么搞。
徐光启沉默了一下才开口。
“景会的意思简单点就是,江南和皇民十税二,蓟北十税一,其他地区二十税一,灾区分平价免税和以税赈灾两级。姑且不论好还是不好,如何实现?靠地方官吏吗?”
毕自严面色严肃。
“由户部直收,南户部虽然建立了税兵,但均是新六卫淘汰的人员,素质堪忧,我建议还是把这帮人转交给刑部吧。
至于南北税兵,我的建议是直接调用山东兵,他们都开有夜校,小兵都能写会算,十分适合转职户部税兵。户部也不要多了,四万人,南北各两万足也。”
会议室内所有人包括天工院三人都直愣愣的盯着毕自严,我勒个去,毕阁老,你的司马昭之心不要太明显,大佬就是大佬,好恐怖。毕阁老过境时,方懋昌一定失了礼数。
刘一燝终于有点忍不住了,他感觉毕自严方案对朱慈炅诱惑有点大,但他夺小皇帝军权这一招,对敏感的小皇帝而言有点祸福未知。
他直接对四岁娃娃开口。
“陛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