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疾步上前捡起宣纸,低头看了下内容,脸色大变,此诏一下,必然全军震动,此例一开,新六卫诸将必然人人自危。
可是他却说不出反对意见,朱慈炅未必会失将心,但必然更得兵心。这破事闹的——他强压惊慌将纸页转向同僚,另外三人瞬间僵如泥塑,孙传庭的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半点声响。
朱慈炅没有在意他们的反应,也无视参谋们在下面的小动作,翻开自己的笔记本。
“两件事,次辅年事已高,杨鹤军事能力朕有疑,朕需要一位得力的陕西督抚。其次,天汗部已经占领归化城,但他们的人数又增加了。
目前是孙应元督军事,他和黄得功、刘肇基都只会打仗,朕很不放心这三个莽夫。天汗部需要一个文官总督统领,并且将牧民分散安置,这件事要议议。”
这场会议其实在大明是非常罕见的,算是朱慈炅的创举,效果如何他不知道,但行而验之又没错。
这是第一次让小官来推荐高官重臣,反正朱慈炅已经腻歪了阁老们的骚操作。一条运河两个总督,当时什么也不说,下来之后他是越想越不爽。
欺负朕年纪小,不熟悉官场人事,朕有的是人熟悉。太祖又没有说不能以小荐大,打破你们用人的那些潜规则,什么狗屁门生故吏,按资排序,炅爷倒着来。
杨文岳眼前一亮,他事前就料中这事了,但没有料中有两个位置,而且推荐是推荐,朱慈炅未必会用。
他先前单纯的想把王在晋这个麻烦的兵部尚书支开,如今看来有亿点难,王在晋也就比孙承宗小四岁,他也属于“年事已高”。
朱慈炅不经意间其实已经定调,作为天工院近臣的他们,这都听不出来就可以回家了。朱慈炅想用的是正值壮年的实干派,而不是年事已高的官场祥瑞。
这个阶段的人非常难以推荐,这种准大佬肯定有自己的仕途规划,你这个推荐对人家未必是好事,搞得不好反而得罪人了。
王铎就是带耳朵来听的,朱慈炅事先也没有给他打个招呼,他老老实实的安静在旁观摩。四位参谋互相对视,却是一时谁都不好开口了。
朱慈炅半天没听到动静,忍不住抬头。孙传庭咬了咬牙,第一个上前一步。
“皇上,臣觉得南兵部左侍郎傅宗龙和北兵部右侍郎曹文衡比较合适。傅侍郎曾巡抚云南,有丰富的平乱经验。曹侍郎也曾主政山东,赈济灾民有力,也不缺军略。”
孙传庭的这个意见已经背离了事先商量的要拱王司徒,属于正经推荐。天工院参谋们虽然有弄权野心,但毕竟还是不敢,他们自己的位置都未必稳固。
朱慈炅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实际上这两个人都在他的候选名单了,不过这两个人都有部务主持,如果调任,肯定还要再调人入中枢,朱慈炅实际上更希望参谋们提出些他不知道的沧海遗珠。
朱慈炅又看向杨文岳,杨文岳看了眼孙传庭,略作沉吟。
“皇上,臣推荐前光禄寺卿李应魁和军事参谋孙传庭。李应魁曾是翰林院庶吉士,历官陕西参议、肃州兵备副使、陕西按察使,山西左右布政使,经验丰富。
伯雅曾指挥广济仓大战,与孙刘黄三人都熟悉,他适合主持天汗部工作,也更能贯彻陛下蒙古方略。”
朱慈炅和孙传庭都愣了一下,朱慈炅笑了,他的确没有考虑过孙传庭,这是灯下黑啊,他高兴的写下孙传庭的名字。
倒是孙传庭有些尴尬,这对他来说可是一大跃升,燕山的战功他实际上并没有获赏,但搞后勤的杨嗣昌都一跃而成侍郎了,他为什么不可以。
吴阿衡也出列了,因为杨文岳推荐孙传庭,让他有点犹豫,有点不好开口了,他提到的每个名字都是孙传庭的竞争者。
“皇上,臣推荐湖广右布政使冯从龙和前南赣巡抚梅之涣。
冯从龙曾历官陕西,官声卓著,可能他重返陕西会比较熟悉陕西的复杂事务。臣知道他,是因他曾在香山澳摧毁葡萄牙人教堂。
梅之涣是前兵部侍郎梅国桢从子,梅国桢参与平定过哱拜之乱,而且梅之涣在广东时也曾剿灭海盗。他是丁忧在家,目前已经适合复出视事。”
朱慈炅这下是非常高兴了,他基本可以判断吴阿衡跟他推荐的两个人毫无关系,他是在处理海防时,知道这两人的事迹,所以才推荐。
不经意间,吴阿衡的这个推荐还表露了他处理海防工作的认真负责。他推荐的人都涉及过海防,却是在原本历史中根本不出名,或许真是朱慈炅要找的“遗珠”。
要知道孙传庭的推荐按部就班,毫无新意,非常****。而杨文岳的推荐,朱慈炅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应魁。四川人啊,同乡同僚,你杨文岳是会做官的。
朱慈炅最后看向洪承畴,不知道这位有没有识人之能。
洪承畴小心攥紧手中卷起的宣纸,又不敢太用力了,他实在是犹豫得很。杨文岳当面推荐孙传庭简直太扯淡,这还让人如何开口,可是却不得不开口。
“皇上,臣推荐户部侍郎王家桢。王家桢有巡甘肃的军事经验,又督漕粮,臣认为他比较适合陕西局势。”
朱慈炅愣了一下,微笑道。
“还有呢?”
洪承畴装作很认真的想了想。
“隆徽刚刚提到丁忧,臣想起一人或者可以巡归义城,前福建右布政使朱大典。他任上曾抵御荷兰人和郑芝龙,算来也是丁忧期满。”
朱慈炅将四人推荐的名字仔细书写在笔记本上,低头沉思。
这些人中,王家桢他是见过的,他的户部侍郎也是衔而不是职,他巡抚陕西倒不算提拔,感觉还是有些才能的。
朱大典这个人朱慈炅也有些印象,好像就是他平定了历史上的登莱叛乱,最后守城用火药自杀殉国。
梅之涣是吴阿衡一片公心推荐的,或许也可一用。朱慈炅看向刘若愚。
“召王家桢南下,起梅之涣、朱大典南京陛见。另外,告诉首辅,着易应昌接替王家桢职司。一条运河,三四个总督在管,内阁是打算要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