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院小会议室内,孙承宗依然坐在首席,他捧着茶碗,眉头紧皱,对于其他人都感兴趣的新鲜荔枝,他看到没有看一眼。
他非常不习惯会议室这个地方,对于小皇帝还在北京时的天工院会议,他只参加过一次防汛会议。
以往,他们都是在内阁商量好结果,几个阁老通报皇帝一声,皇帝一般就算有想法也反应不过来,所谓的听取意见,全是随阁老们怎么说。
朱慈炅的议事,改变了这个传统,表面上皇帝提出议题,召集相关人员一起协商,坐而论道。但讨论时,皇帝是全程参与的,一些反对意见,内阁也压不住,避不开了。
朱慈炅不再是只知道结论,而是参与决策过程。因为有他的存在,即便他一言不发,得出的最后结论也没人能提前控制。
坐在孙承宗对面的刘一燝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决策方式,甚至都不做准备,还在跟天工院一个小官孙三才边剥荔枝边闲聊什么十品官制。
孙三才还很高兴刘阁老能指点他,却不知道刘一燝已经通过他大概猜测出了朱慈炅取消科举后续的行动。不愧是老夫指点过的小妖皇,这是要准备舆论先行了。
刘一燝得知召集的是礼部官员后,也大概猜测出这次会议的主题,大约是要礼部制定南直现有童生秀才举人的具体管理措施,也可能是要重修南直明年县试的规制。
唉,小皇帝这么雷厉风行的,内阁是真的越来越难了。
王铎引导礼部三位官员进入,互相间打了招呼,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孔贞运已经知道了皇帝废除科举的决定,他们都以为是讨论这事。
品尝荔枝的同时,钱象坤还请教身边徐光启,能不能打消小皇帝这个疯狂的决定。
徐光启当然知道小皇帝可能是一时激奋的决定,但按照朱慈炅的脾气,要撤回来也几乎不可能。
除非来宗道在南京,来宗道也不认可这个决定,然后舍得下面子天天堵小皇帝,分析厉害,才有可能改变。
现在南京这三位,没可能的。刘一燝之前或许可以,但现在,老徐也感觉到小皇帝对他若有若无的疏远了。
徐光启其实也对闭目养神,不怒自威的孙次辅心中有些怨言的。
你以为小皇帝听不出来你的潜台词,小娃娃叛逆着呢,他最反感的恐怕就是所谓祖制,你居然还用祖制隐隐威胁,真以人家年纪小就是善茬。
唉,你们都没有见过广济仓外面的京观。人老了,最近天天就做噩梦啊。
对面的刘阁老还在将孙三才介绍给孔尚书和林侍郎认识,把孙三才激动得对刘阁老都有些感恩戴德。
孙三才在天工院资历最浅,他甚至都和礼部没有过接触,对礼部三人都恭敬得很,客套话不断,还亲自给孔尚书剥荔枝。
而天工院的临时总召王铎,低头交代了李世熊几句,就直接跟通道的值岗太监说话了,连阁老都不带理会的。他虽然让朱慈炅觉得弱鸡,但安排会议这种事,还是能信手拈来的。
王铎通传没多久,朱慈炅就来了,手中还拿着王坤带回来这次四教祝寿名单。众臣起身施礼,跟在朱慈炅身后谭进仔细数了下人数。
完蛋,皇爷明明说了是八个人的,怎么又多出来一个?那个姓李的起居官,你是不是多出来的?找咱家麻烦是不是?
刘若愚搀扶朱慈炅坐上御座,朱慈炅放好手中文书和笔记本,抬眼看了一下与会六人。
林焊比较少见,但朱慈炅知道他是探花及第,正宗翰林出身,比庶吉士出身的钱象坤资历还硬。
“不久前,朕在宫中遇到了从乌斯藏来的班禅罗桑却吉。这老喇嘛不安好心,一见面就试图给朕安上一个时轮金刚佛果转世灵童的名头。朕召集诸位,就是想议议此事。”
与会众人大感意外,不是要讨论科举制改试举制吗?怎么是这事,这件事很重要吗?
孙承宗不加思索,当即开口。
“陛下不喜欢,拒绝就是了,这有何可议的?”
朱慈炅仔细打量了下孙承宗,明亮的眼眸里充满了审视的味道。
“次辅,皇帝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就没有简单的。朕以为,这个基本的政治素质,辅臣还是需要的。用朕粗浅的见识来看,这么说吧:
如果朕认了这个名头,朕很可能就会是所有藏地活佛和喇嘛的导师,无论对于藏地的影响还是对合并蒙古都意义重大,甚至有事半功倍之效。
朕之所以转头就走,还因为,朕如果接受了这个称号,黄教极可能在两京十三省生根发芽,对大明对天下对历史影响都将十分深远。”
孙承宗的老脸立即胀成猪肝色,不以为意的众人全部打起了精神,这件事的确非常重要啊。
孔贞运没有顾忌孙承宗,当即开口。
“陛下谨慎持重是对的,这件事的确不简单。看到陛下的成长,臣非常高兴,相信先帝也会满意。
臣的意见是,不能答应,这帮人和西洋人一样都不怀好意。陛下如果要礼佛,还是禅宗的大师比较开明,佛学精深。
此次来南京的明灿法师和澹居法师都是修行高深的大德之士,慈安太后都听过明灿法师讲佛的,陛下如果对佛法感兴趣,也可请他们传法。”
孔贞运太讨厌了,动不动就搬出先帝和太后。朕知道你也是父皇给朕选的老师,但你连张阁老都不如,一无是处,朕是关心佛法吗?
朱慈炅低头翻阅文书,假装没有听到。
钱象坤在北京就和朱慈炅有过接触,他算是张太后给朱慈炅选的老师,钱象坤对小魔帝的印象不好,但了解还是有的。
“听说林丹汗也是信奉黄教的,这个班禅倒也不是毫无用处,说不定可以让他劝劝林丹汗。
臣看邸报不是说天汗部已经拿下归化城了吗,陛下可以在归化城给他建座寺庙,对于安定天汗部应该十分有用。”
林焊林侍郎也要发言,不能在小皇帝面前没有存在感。
“这转世灵童是什么?陛下励精图治,一扫大明颓势,可千万不要学世庙啊。臣的意见是,陛下不必理会此事,就当着什么也没有发生。
和尚也别见,更说什么道士、圣徒、喇嘛。要见等南监国回来,让他接见一下就够了。”
朱慈炅皱着眉头,学寺庙,什么鬼?然后微微一愣才知道,林焊说的是道君皇帝。是哦,搞不好后世要传朕一个灵童皇帝。
是不能学,否定的理由又加了一条,但怎么就这么不甘心呢?
徐阁老开口了。
“到也不用那么敏感,我们陛下聪慧过人,这些人骗不了陛下的。不过,陛下,老臣隐约记得看过西南奏报,乌斯藏似乎并不平静,他们那边好像一直在打仗。
班禅此举恐怕还有将大明拖入战争的用心,大明如果公开支持他们,恐怕有卷入战争的风险,这一点不能不考虑。
不论如何,四教论道也是我大明盛事,陛下还是应该要听听的。老臣的意见是,多看多听,不用着急做出决定。
我们对他们的了解非常有限,礼部要多跟他们接触接触才是。他们讲他们的,认不认,我们可以慢慢考虑权衡。”
看看,谁说徐阁老不行的,这个才是正理。朱慈炅满意的点点头,又看了眼徐光启身边憋得脸红脖子粗的孙次辅。
哎呀,又得罪这位了,估计他今天不会说话了,晚点敬杯酒吧。
然后朱慈炅就转头看向了刘一燝。
刘一燝是最了解他的,微微一笑。
“陛下,老臣记得慧王十分擅长佛法?”
朱慈炅无语,这有啥关系?但还是点点头。
却听刘一燝苍老的声音悠悠传来。
“陛下,你说那个班禅会不会看错了?慧王世子才是灵童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