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346章 我大宋立国,以仁政安民、轻徭薄赋,救天下于乱世!

第346章 我大宋立国,以仁政安民、轻徭薄赋,救天下于乱世!

    房玄龄与魏征齐声躬身应道:

    “臣遵旨!”

    “必不负陛下所托,守护贞观清明,助力大唐长久昌盛!”

    天幕上的光影渐渐消散,可刘骜暴毙的惨状却仍深深烙印在李世民心中。

    他走回案前,拾起那份漕运奏报,眼神比先前更为坚毅——

    他明白,想让盛世长存,不仅要安民兴业,更要戒奢防腐,让“勤政自律”成为贞观之治的基石。

    窗外清风拂来,吹动案上奏折,也掠过帝袍衣角。

    晨光中,这位以史为鉴、以天下为己任的帝王,正为大唐的未来筑起不朽的防线。

    ……

    大宋时期!

    紫宸殿内,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光影斑驳。

    殿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

    那是宫人一早在铜炉中焚起的,添了几分肃然。

    赵匡胤着赭黄龙袍,龙纹在柔光下隐隐流动。

    他与赵光义并肩站在案前,案上摊着一份边军粮草调度清册。

    册页以麻纸抄录,字迹端正,每项皆清晰标注粮草种类、数量与送达军镇。

    赵匡胤指尖在“沧州军粮草已足额送达”一行上轻轻划过,神情中带着几分慰意。

    “沧州乃北疆重地,直面契丹。”

    “粮足兵稳,将士才能安边守土。”

    “光义,你办得很好,此次调度无一疏漏。”

    赵光义身着紫袍,双手奉着另一份清单,恭敬地躬身答道:

    “大哥谬赞,实赖三司与诸府配合得当。”

    “臣不过协调而已。”

    “接下来,臣欲再核查河东军储,确保边防无虞。”

    两人正言语间,忽然殿外天幕骤然亮起,金光自顶透入,照得紫宸殿如昼。

    赵匡胤与赵光义皆愣,抬头望去。

    只见“历史十大帝王的奇葩死因,第八位——汉成帝刘骜!”的鎏金大字悬空浮现。

    赵匡胤脸色瞬息凝重,赵光义亦止住动作,凝视天幕。

    画面中,刘骜倚于天鹅绒软榻之上,面色潮红,神态疲倦。

    赵合德捧着鎏金托盘,其上那枚赤红丹药夺人目光。

    当刘骜吞下丹药,最终心痛暴毙时,赵匡胤猛然将清单摔于案上,纸页四散飞舞,飘落殿角。

    “荒唐无道!简直丢人!”

    怒声震殿,梁上栖雀惊起,扑棱作响。

    赵匡胤胸膛起伏,拳指紧握,骨节泛白。

    “我大宋立国,以仁政安民、轻徭薄赋,救天下于乱世。怎料竟有帝王堕落至此!”

    赵光义连忙俯身捡起散乱的清单,指尖被纸边割破,渗血亦未觉痛。

    他抬头肃然道:

    “大哥所言极是!”

    “刘骜之亡,源于自失与纵欲。五代祸乱,皆因君昏臣腐。”

    “咱大宋得以安定,须以此为戒,立铁律、肃纪纲,绝不容奢靡之风再起!”

    赵匡胤长吸一口气,压抑怒意,沉声令道:

    “传旨!”

    赵光义即刻挺身:“臣在!”

    “命御史台立刻组巡查队,分赴京官署与宗室府第,严查藏药服丹之人。”

    “凡查实者,不论官高爵重,一律革职除籍,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他目光如刀,又道:

    “并令各州府通告天下,凡违者,查封铺户,没收财产!”

    “情节严重者,流放边荒,令其知‘纵欲误国,守法安身’之理!”

    “臣遵旨!”

    赵光义领命,声如金石:“臣即刻召御史与州府使臣,确保旨令迅速推行,绝不拖延!

    让天下皆知,朝廷不容昏淫之风再染我大宋根基!”

    言罢,他抱清单疾步出殿。

    赵匡胤伫立原地,目送其去,复望天幕中渐隐的画面,心中怒火平息。

    取而代之的是沉沉的忧思与守国之志。

    他俯身拾起脚边一页清单,轻抹灰尘,凝视“粮草调度”四字,低声喃喃:

    “大宋能安,赖将士拼命、百姓盼稳。”

    “若宗室沉溺,官吏贪怠,再强的兵马也守不住江山。”

    “刘骜的下场——便是吾等的镜鉴。”

    晨光越发灿然,透窗映在龙袍上,赭黄织锦折射柔光,恰似他心中那分“仁政与纲纪并重”的信念。

    宫人入殿清扫,紫宸殿复归肃静,而赵匡胤心底那股誓守清明的决意,却比晨光更炽。

    ……

    洪武时期!

    金銮殿内,晨光穿过高窗,映得金砖一片冷辉,空气中弥漫墨香与纸气。

    朱元璋披玄色龙袍,纹饰威凛,他端坐龙椅。

    指尖摩挲扶手上雕刻的云龙,木纹被年年摩抚得光滑,此刻却因力道过重,泛出白印。

    殿中,刑部尚书詹同与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肃立于前。

    案上摊着新修的大明律补条,纸页仍留朱批笔痕,力透纸背。

    朱元璋沉声道:

    “旧律虽有贪腐与败徳之刑,但‘怠政’惩处仍轻。

    凡官员无故缺勤三日者,杖责二十;一月缺十日以上,革职削爵,永不叙用。

    朝廷俸禄取自民脂民膏,岂容尸位素餐!”

    詹同顿首:“陛下英明!臣已命刑部依此修订,待圣裁后,即刻颁行。”

    “另,地方官勾豪欺民者,宜设连坐之律——其上司若知情不报,同罪降调。”

    蒋瓛上前应道:“陛下,锦衣卫方查数起贿案,若新律施行,可从重问罪,以儆效尤。”

    话音未落,天幕突亮,金光贯顶。

    三人皆抬首,只见那行鎏金大字再现——

    “历史十大帝王的奇葩死因,第八位——汉成帝刘骜。”

    画面再现刘骜服丹纵欲、暴毙于赵合德怀中。

    “啪!”

    朱元璋一掌拍断龙椅扶手,木雕碎裂声震彻殿堂——

    “荒唐!”

    他猛然起身,明黄龙袍掠出一阵劲风。

    案上的郑和航海图和粮草调度册被扫得翻飞作响,书页哗啦作响,怒气如火般翻腾。

    ……

    永乐时期!

    “如此无耻昏庸之辈,竟敢辱没帝王之名——真该碎尸万段!”

    朱棣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奉天殿内炸响,震得梁上尘灰簌簌而落。

    他满面铁青,目光如刀,拳头紧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我大明自太祖创业以来,立法明纪,重典治国,目的便是让臣民皆礼仪,不陷于败德之道!”

    “可那刘骜,身为九五之尊,竟沉迷声色,吞服丹药,纵欲亡身!

    “如此昏君,枉为帝王,他的死,不仅是自取其辱,更该让天下帝王引以为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