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鲁肃陪同郑昭前来见甘宁。
甘宁请他们二人坐下,他关切问郑昭道:“你妻子的病能治好吗?”
郑昭小声道:“我妻子的病根是小产留下的,她体质很弱,需要长年服药,已经五年了。”
“一定要用人参吗?”
郑昭轻轻点头,“我妻子的身体每年到秋冬就很艰难,有时候实在顶不住,就必须要用人参,一支人参大概能顶半个月,到春天后,身体就好转了,普通服药就可以了。”
“你考虑过去交州为官吗?交州的气候炎热,四季都很暖和,会不会对你妻子的病情有好处?”
郑昭低下头道:“我不知道,我以前问过医师,医师说,我妻子的身体若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她如果不适应,病情反而会恶化。”
甘宁点了点头,“那就想别的办法,其实一支人参在辽东购买只要几百文钱,辗转数千里后到了我们这里,价格就要涨十倍,明年我们会去辽东采购药材和皮毛,到时候可以用辽东的价格卖给你,再给你的俸禄涨一涨,一个月负担两支人参就很轻松了。”
郑昭感动得眼睛都红了,哽咽道:“谢谢楚侯!”
甘宁又笑道:“今年所需的人参,鲁军师会替你解决,下面我们谈谈正事!”
甘宁收起笑容,肃然道:“你的名字已经被王繇提交曹操那边了,所以你不能换岗,但你可以提供我们安排的情报给王繇,王繇也答应配合,这件事关系重大,由内卫负责操控,你只要配合就行了。”
郑昭轻轻点头,“卑职一定全力配合!”
郑昭走了,甘宁这才对鲁肃道:“曹操为了得到情报,不惜拿出五百两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假情报,在却月城给曹军沉重打击,牵制曹军渡江进攻江东。”
鲁肃默默点头,他心如明镜,楚侯并不是在救江东,而是在自救,只要曹军过不了长江,他们就无法从陆路进攻豫章郡。
至于江东,它只能是一盘菜,区别只是上谁的餐桌。
………
江东和贾诩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致,曹操对提出四条做出了让步,第一条,要求孙权每年去邺城朝觐天子删掉了,改为将孙权的两个兄弟孙匡和孙朗质于邺城,并要求他们娶曹氏宗族之女为妻,而孙权本人也要娶曹操之女,并立为正妻。
第二条和第三条不变,一个是人事任命权,一个是军队总人数,第四条将每年进贡朝廷的粮食布匹,改为桐油三十万担。
这四条孙权都同意了,他早就因为步练师之死对妻子徐芬极为憎恨,只是碍于徐家的面子,不好废她,现在他终于可以用娶曹操之女为借口,废了妒妻徐芬。
当然,还有他们之前达成的关键协议,江东军绝不能在曹军攻打豫章郡时,背刺曹军。
最后孙权又同意曹操在江东派驻长期使臣,监督江东是否违反协议。
孙权做出这么多让步,只换来曹操的两个承诺,七年内不进攻江东,同时不在军事上支持孙贲。
官房内,孙权久久注视着长案上的两份协议,这是正式协议,需要孙权签字盖章了,上面的每一个条款,甚至每一个字他都无比熟悉,只是到最后签字阶段,他却有点犹豫了。
他想象着甘宁被灭时,那种唇亡齿寒的感觉,如果甘宁被灭后,曹操不守信怎么办?
还有,曹操承诺不在军事上支援孙贲,太含糊了,军事的范围是什么?
“吴侯还有疑虑吗?”张昭小声问道。
孙权轻轻敲了敲桌子道:“关于孙贲条款部分,有点含糊,军事上不支持孙贲具体是指什么?”
“卑职问过贾诩,他说不支持军队,不支持军事装备,不包括钱粮。”
孙权沉吟一下道:“这也可以,但我需要在协议中明确下来,这样吧!你和贾诩商议一下,再签一份补充协议,就是专门针对孙贲。”
张昭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孙权又对一旁的吕范道:“你再和甘宁联系一下,做最后一次努力,只要他肯交出步骘,我可以同意在丹阳郡驻军,以合作方式抗曹。”
在最后关头,孙权也有了一丝明悟,他也不愿面对唇亡齿寒的局面,他要给甘宁最后一个机会。
…………
贾诩就像一个即将钓上大鱼的渔夫,心中既激动,但也有一丝紧张,最后关头他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会前功尽弃。
这份协议当然是彻头彻尾的骗局,他从来就没有向曹操请示过,所有条件都是他编出来的,为了骗取江都的信任,他甚至自作主张,提出曹操之女嫁给孙权,一切都是为了显得真实。
贾诩沉思片刻对张昭笑道:“我们对孙贲的军事支持只有第一次,后来就没有了,其他最多只是在钱粮支持一点,但也很有限,孙贲都是靠卖盐赚钱,发展军事。”
“但你们也卖生铁、皮革给他!”张昭一针见血。
贾诩笑了笑,“正常的贸易而已,在民间有大量的废旧兵甲,我们为了收回这些民间兵器盔甲,便准许商人从事收购,目前有很多商人都在收购旧兵甲,然后卖给我们,但他们会不会私下卖一些给孙贲,就不得而知了。”
“贾公的意思是说,这些是民间行为?”
贾诩点点头,“我们只能承诺官方不会卖兵甲给孙贲,但民间的私下售卖,我们真的禁止不了。”
停一下,贾诩又诚恳道:“请张军师相信我们,我们也不愿意孙贲失控,我们也要控制孙贲的壮大,否则会养虎为患,让他成为第二个甘宁。”
张昭沉吟一下道:“好吧!就把这些写成书面文字,我们签署一份附加协议,然后吴侯就可以正式批准了。”
贾诩差点张口答应,但话到嘴边,他及时咬住了,他缓缓道:“我只能口头上说说,但落到书面成为条款,就必须要曹丞相同意,我会立刻写信给曹丞相,向他请示。”
虽然贾诩恨不得立刻就签署协议,但他很清楚,欲速则不达,若让江东起了疑心,那他就是在最后一步翻船了。
到此为止,张昭完全相信了贾诩,他欣然道:“我们就耐心等几天,希望能得到曹丞相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