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市政府大楼。
秦远坐在驶向市政府的轿车里,望着窗外这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心中思绪翻涌。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莫斯科那场惊心动魄的政变风波才刚刚平息不到一周,电话就直接打到了他的办公室,来电者竟是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切克。
这位在“历史事件”中紧随叶利钦发表声明、旗帜鲜明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政治明星。
是目前苏联政坛上风头仅次于叶氏的激进改革派代表人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没有第一时间赶往莫斯科的权力中心参与瓜分胜利果实,反而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亲自会见自己这个“外籍商人”。
这其中的意味,实在耐人寻味。
秦远心中清楚,叶卡捷琳娜背后的那个横跨政、商、情报的庞大“俱乐部”,索布切克绝对是核心成员之一。
这次会面,绝非简单的寒暄。
车辆驶入庄严肃穆的市政府大院。
秦远刚下车,一位身材不算高大但步履沉稳、目光锐利的年轻人便迎了上来。
他穿着合体的西装,举止间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属于纪律部队的干练气息。
“秦先生,您好。我是弗拉基米尔,市长的顾问。老师他们正在办公室等您,请随我来。”
他的态度不卑不亢,言语简洁,引导着秦远向大楼内走去。
秦远点头,没有什么言语跟在身后。
对于此人,他并没有摆出什么高姿态。
无他,只因为他很清楚,宰相门前七品官的道理。
更何况,这位市长顾问,那脸是真熟悉啊!
以前看他的履历的时候,总是很讶异,为什么他的升迁速度能那么快?
但现在,身处在这个时代之下,他却是看清了一切。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必然与索布切克以及其背后的“俱乐部”有关系。
因为,在此刻,莫斯科混乱之下,叶氏哪怕掌权了,所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就是莫斯科大区。
各大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维持着自治,别说是现在,就是整个九十年代也没有能力进入。
最后只能依靠寡头政治,让寡头给他提供政治献金,他才能在第二次选举中胜出。
而在地方上,谁的势力最大呢?
毫无疑问就是索布切克,以及叶卡捷琳娜这一派的人。
之前他说要收购伏尔加拖拉机厂,那边地方政府就直接发来了贷款申请。
这种控制力,堪称是恐怖。
也正是在这种暗中运作之下,叶氏在整个九十年代根本无力施为,最终两方人马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妥协。
才催生出了新一代势力的登台。
不过这些对于秦远来说,还太过遥远。
最为重要的是眼下。
眼下,索布切克,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将自己叫过来目的是什么?
更大规模的吞并?
可是,那几家大型食品厂,还有一些地方的医院、疗养所之类的固定资产,远东集团还正在消化当中。
叶卡捷琳娜最清楚这一点啊!
如果不是为了这件事,那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值得索布切克亲自露面?
他干脆不想了,敲了敲门之后,秦远直接道:“市长同志,我是秦远。”
“进来。”
随着门内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秦远也随之推门而入。
入目看到的便是那张与叶氏一般无二的国字脸。
而后是一名鹰隼一般的老人。
在这老人的旁边,叶卡捷琳娜恭敬地站立着。
哪怕是面对索布切克叶卡捷琳娜都没必要摆出如此恭敬的态度,但是面对这名老人,却有着这样的姿态。
不用想都知道。
此人,必然是克格勃的那几名总局局长之一。
随着安全委员会会长克留奇科夫政变失败被捕,他下面的几名总局局长毫无疑问是当下这个秘密机构的领导者。
而能出现在这里,还没有被清算的,那都是老谋深算的狐狸了。
“秦远,这位是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切克,这位是我们第二总局局长拉托斯维。”
叶卡捷琳娜作为与秦远接触最多的人,她在中间做着介绍。
“市长同志,局长同志,你们好。”
秦远依次向两人致意,语气保持平静,但内心警铃大作。
第二总局局长亲自出面,这意味着会面涉及的内容,恐怕远超商业范畴。
“秦先生,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抱歉,上次你们远东集团收购我们市的波罗的海啤酒厂的时候,因为公务繁忙没有露面。”
索布切克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我们没有选错人,波罗的海啤酒厂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接连收购的八家啤酒厂,着实是让我眼前一亮,听说你还要涉足进入可乐市场是吗?”
秦远见对方似乎想先从商业话题切入,也乐得配合:“是的,市长同志。我们确实在进行市场调研和配方调试。目前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主导,但要做出适合苏联人口味的产品,还需要一个摸索和优化的过程。”
他简要汇报了一下可乐项目的进展,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业务,并无不可告人之处。
就在秦远和索布切克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的时候,那位老人也就是拉托斯维半眯着眼睛,突然问道:“秦先生,前几天莫斯科的乱子,对你们远东集团的业务,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个看似具体实则意味深长的问题,“我听说伏尔加格勒那边最近不太平静,驻军和地方政府有些摩擦。这对你拿下那家拖拉机厂的计划,有没有造成什么……阻碍?”
伏尔加城摩托旅的事情吗?
看样子,这位局长对于军队的动向很是关注啊!
而且特意点出他正在进行的收购,试探意味十足。
秦远面上不动声色,谨慎地回答:“感谢局长关心。影响确实有,但还在可控范围内。我们给伏尔加拖拉机厂的是贷款,那边局势越动荡,工厂完成生产订单就越困难,反而可能让我们更早地……依据合同约定,接手管理。”
他巧妙地将“收购”说成“依据合同接手管理”,显得合法合规。
“目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其实是远东国际银行。”
“卢布汇率波动导致挤兑潮,每天排队兑换美元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物价上涨也意味着我们持有的实物资产和商品价值在提升,对集团整体而言,未必全是坏事。”
拉托斯维听完,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发出低沉的笑声:“呵呵,有意思。”
“听起来,我们苏联越乱,你反而越能赚钱?秦先生,你真是个经商的天才。”
这话带着明显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
秦远立刻摇头,摆出忧国忧民的态度:“局长您说笑了。经商最终求的是一个‘稳’字。”
“政局持续动荡,经济搞不好,最终大家都没生意可做。我们当然希望苏联能尽快恢复稳定和发展。”
拉脱维斯目光骤然变得犀利,突然问道:“那么,以你一个外国商人的客观角度来看,你觉得,是现在的苏联好,还是以前的苏联好?”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