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 第157章 哪吒的野性(第一更)

第157章 哪吒的野性(第一更)

    “古佛。”

    “方才古佛一番言语,引天条,据律法,论的是杀人偿命的公道,说的是佛门弟子横遭屠戮的血债。这道理,说得通,也站得住。我哪吒,无话可驳。”

    此言一出,佛门众人面上皆现出几分得色,净念菩萨更是长出了一口气。

    截教那边,却是人人心中一沉,暗道这三太子莫非是要偏帮佛门不成?

    唯有杨戬与孙悟空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皆有定色。

    他们都晓得,哪吒绝不会这般轻易便结束了。

    果然,哪吒话锋一转,那清脆的声音里,陡然多了几分冷冽的质问。

    “只是,我心中也有一桩不解之处,想请教古佛。”

    “古佛口口声声,言此案之关键,在于陆凡于西牛贺洲滥杀无辜。”

    “可这‘滥杀’二字,从何而来?这‘无辜’二字,又该如何论断?”

    “陆凡寻上门去,要的,只是一个公道。可那寺中之人,是如何做的?”

    “他们非但不交出凶手,反倒仗着人多势众,要将这苦主一并打杀了事。这等行径,与那山中恶匪,又有何异?”

    “古佛说,那寺中收留的,是‘放下屠刀,准备皈依我佛的凡人’。说得好听!”

    “可在我看来,那不过是一群刚刚行凶作恶,手上还沾着血腥,便想寻个地方躲灾避祸的贼人罢了!佛门之地,何时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他陆凡,若不还手,便是引颈就戮;他还了手,杀了这起子蛇鼠一窝的僧匪,到了古佛口中,便成了‘杀性大发,滥杀无辜’的魔头。天下,可有这般的道理?”

    “至于后来之事,更是可笑。”

    哪吒的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佛门之人,不问前因,不辨是非,只因死了几个自家门人,便层层上告,路路追杀。将一个只想为父母讨还公道的凡人,逼得走投无路,上天无门。”

    “他杀一人,你们便来十人;他杀十人,你们便来百人。这哪里是降妖除魔?分明是仗着势大,要将人往死路上逼!”

    哪吒将火尖枪再度重重一顿,枪身嗡鸣,声震四野。

    “他有冤,他有仇,他不偷不抢,不求仙佛,只凭着自己一双手,去讨还这天底下最天经地义的公道。”

    “你们不帮他便罢了,反倒处处掣肘,步步紧逼。到头来,死了人,吃了亏,便跑到这天庭上来哭冤,讲什么天条,论什么纲纪。”

    “我只问一句,你们,配么?”

    斩仙台上,死一般的寂静。

    佛门众人是面如土色。

    他们设想过无数种可能。

    想过哪吒会和稀泥,想过他会偏袒陆凡,甚至想过他会顶不住压力将此事上禀玉帝。

    却独独没有想过,他会用这般决绝,这般不留情面的方式,当着三界仙神的面,这样不给佛门留情面。

    不只是佛门。

    便是截教,阐教,连同那些前来观礼的天庭众仙,此刻也都懵了。

    一双双眼睛,都汇聚在那高台之上小小的身影上。

    他们原以为,这位三太子不过是卖二郎真君与那猴王一个情面,稍稍回护一二,寻个台阶下也就是了。

    这三坛海会大神,今儿是吃错了什么药?

    这还是那个在李天王面前束手束脚,在玉帝驾前恭谨听令的三太子么?

    这还是那个在天庭之中安分守己了千百年的三坛海会大神么?

    众人心中,一个尘封已久的念头,渐渐地活了过来。

    是了。

    他们都忘了。

    他们都忘了,眼前这个人,当年是何等的无法无天,何等的桀骜不驯!

    这位三太子,当年在陈塘关,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主儿。

    他去东海边的九湾河里洗那乾坤圈,便搅得龙宫震动;夜叉李艮前来问罪,话不投机,便被他一圈打死。

    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前来寻衅,更是被他打出原形,抽了龙筋,要给父亲做一条龙筋绦。

    后来石矶娘娘的弟子被他一箭射死,他找上门去,竟连石矶娘娘也一并打杀了。那是何等的霸道?

    那时的他,是何等的桀骜不驯,何等的无法无天!

    后来呢?

    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以满城百姓性命相逼。

    他为了不连累父母,竟是当着那满城军民的面,剔骨还父,削肉还母。

    那份刚烈,那份决绝,震动了三界。

    再后来,莲花化身,重塑真身,得了新生。

    他第一件事,便是提着火尖枪,脚踩风火轮,追着他那生身之父李靖,从南天门杀到灵霄殿,不死不休。

    若非燃灯道人,也就是如今这位燃灯古佛,赐下那玲珑宝塔,怕是这天庭之上,早已没了托塔天王这一号人物。

    桩桩件件,哪一桩不是捅破天的大祸?

    哪一件,又不是凭着他自己的性子,快意恩仇?

    众人这才猛然惊觉。

    是了,他本就是这样的人。

    他和那闹天宫的孙悟空,和那劈山救母的杨戬,骨子里,原是一路人。

    他们都不信天,不信命,只信自己手中的兵刃,只认自己心中的道理。

    他的道理,便是他手中的火尖枪;他的规矩,便是他脚下的风火轮。

    顺他心者,他敬你三分;逆他意者,他便要你血溅五步。

    只不过,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又戴上了金箍,收敛了凶性。

    杨戬为天庭效力,镇守灌江口,受玉帝敕封,成了三界敬仰的司法天神,肩上多了责任。

    而他哪吒呢?

    他头顶上,悬着一座玲珑宝塔。

    这千百年来,他在天庭当值,在玉帝座下听宣,安安稳稳,循规蹈矩,竟让所有人都忘了。

    忘了这莲花化身里包裹的,是怎样一个刚烈不屈的灵魂。

    倒不是他真的老实了。

    也不是他当真转了性子,修得心平气和了。

    更不是他被天条磨平了棱角,懂得了人情世故。

    不过是因为,李靖手里有塔罢了!

    那塔里,有佛陀赐下的真火,能烧他的莲花化身,能让他痛不欲生。

    是那座塔,压了他一千七百年。

    是那座塔,逼着他低头,逼着他认错,逼着他在这天庭之上,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正神。

    可如今,他站在这斩仙台上,面对着佛门的滔滔声势,他竟又将那身反骨,亮了出来。

    他那番话,骂的是佛门,又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

    今日,他是借着陆凡的案子,将自己憋了一千七百年的那口恶气,尽数吐了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