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272章 杨戬拜访,再斗法

第272章 杨戬拜访,再斗法

    只见曹空化为一老叟,行于玄元的必经之路上,欲劝玄元归山重修。

    老叟凭空虚握,笑道:“现。”

    即握得铁杵一根,此为无中生有,看得暗中的太白金星大惊失色。

    若是寻常修行人,看曹空此举,当以为是法力神通,可太白金星不同,他之眼界何等宽广。

    观得曹空此手段,非是以法力神通向天地中取,而是以一“道”,向无中取。

    只见他面容错愕,那双向来温和睿智的眼眸深处,掀起滔天狂澜,竟忍不住喃喃道:

    “无中生有,言出法随?”

    一瞬间,太白金星感到自己发现个不得了的事情,他相伴玉帝无数载,自知大天尊言出法随之能。

    好似春风化细雨,从不显波澜,可却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凡其所言,皆会成真,

    而如今曹空竟也有此之能,一瞬间,太白金星思绪百转,继而沉默,决定不再深思此事,当行顺其自然之理。

    嗯~这是体制内一个老星官的个人修养,不该猜的不能乱猜。

    遂见曹空将手中铁杵,于河边石上磨来磨去,不多时,玄元下山看到此幕,觉得奇怪,想了想,向前问道:

    “不知老者为何于此磨铁杵,有何用意?”

    曹空笑道:“乃因我家有女,向我讨绣花针一用,家中无有绣花针,故欲将铁杵磨成花针。”

    玄元摇头道:“此举何等不智,铁杵何日能成绣花针。”

    曹空微笑:

    “我亦知此举甚难,只是我既行此事,当不可半途而废,料想耐心去磨,则必有功成之日,想来昔年愚公移山,其心应与我同。”

    玄元沉思,又不禁念想自己下山之举,遂拱手拜曹空:

    “我修道二十余年,自以为道心坚固,今日,乃被老者上了一课,于此多谢。”

    曹空“惊”道:“我闻太和山上,有一道人,风吹雨打不动其志,更降龟蛇二妖,保一方平安,可是你。”

    “正是。”

    “那如今你欲何为?”

    “复入山中,修行大道。”

    话语落定,曹空微笑:“大善。”

    说罢,化作清风,寂然不见,留下先是一脸错愕,而后若有所思的玄元。

    ······

    “此番多谢真君了。”太白金星谢过旁侧曹空。

    曹空笑道:

    “此小事尔,星君无须挂在心上,昔年我亦应许佑圣真君,护其转世身,此乃我分内之事,且纵然无我,玄元顶多生些波折,便会复回山上。”

    太白金星微笑,知曹空有功却不居功,乃是世事洞明,人情达练之人。

    笑道:“玄元道心坚固,我亦好回天向陛下禀告,真君可有闲暇,去我府中一坐。”

    曹空婉拒:“如今得观阳之天门,当以其为重,他日定登门拜访。”

    太白金星闻言,不多强求,拱手一礼,便驾云回天。

    曹空了却此事,亦得轻松,复返旸谷。

    东方朔本在静坐修行,直至曹空到来,故意轻咳两声,方忙着取出闲书。

    曹空微微一笑,静观扶桑树,于每日大日升起刹那间,观想阳之天门。

    虽只有一瞬之机,却被他牢牢烙印在心间,观想其上天成的道纹,以全自身。

    这一修,既令清明风日日有进,又全了自身之数,乃补泥丸宫中“开天”之符种。

    但见此符种,其气息晦涩,无形无象,自然空玄,却又令曹空感,其正在补全,趋向“圆满。”

    此符种趋向圆满,亦令曹空感知自身在全面的提升,这甚至让曹空产生一种错觉。

    那便是,有朝一日,他若踏遍四大部洲,三界所有,得“全”数,或可能行开天辟地之举,乃开一小天地。

    道人目生波澜,遂复去修行。

    又半载,一日。

    分明是夜半子时,可正在修行的东方朔,却察扶桑古树有风簌簌,有金光绽,乃有一物呈形。

    东方朔瞪大眼睛,感其气息,观其形,惊道:“阳之天门怎骤然而现。”

    “非真天门也,乃我以清明风凝之,虽有其形,略含其意,不过相差甚远。”曹空的声音响起。

    东方朔顺势看去,这才发现,其手上有一天门,其色且青且金,纯粹光辉。

    一时间,心神大震,觉曹空神通,简直不可思议。

    他交友亦广,平日里也识别得一些掌有风属道法和神通者,可未曾闻有如曹空者,便是那天庭风部诸神,亦是如此。

    他心知,曹空恐已由神通入道,其境高渺,故能得几分天地权柄。

    忽的,望着眼前的道人,再联想至数百年前,二人初识之景。

    东方朔语气感叹万千:“我也曾自诩不凡人物,可在道友面前,却觉黯然失色。”

    曹空五指合握,手中天门虚影泯灭不见,他略过此话题,笑道:

    “道友太过自谦,不过如今我所求已得,欲离此地,不知道友是去是留。”

    东方朔摇头道:

    “以往我因自诩得了与天同寿体,故怠慢了修行,如今见道友修持,亦是重拾当年修行心,渐察其中乐趣,

    故欲于旸谷之中静修,便不随道友离去了,望道友给我师父带话即可。”

    曹空笑而颔首,喜见修行人。

    二人躬身相拜别,扶桑古树之中,有金色眸瞳,窥此情景。

    ······

    方丈仙岛之上,曹空正在拜见东华帝君。

    这位东华帝君,什么都没说,便允他参悟阳之天门,此为情分,如今他要离去,于情于理皆需拜辞。

    东华帝君笑道:

    “我的徒儿,一个个向来惫懒,我多有劝诫,却皆无用,如今倒是托你的福,竟让其重拾修行心,愿其多有坚持。”

    曹空笑而颔首,东华帝君又执意留于方丈仙山之中,其盛情难却,曹空留之。

    此间,常观仙道气象,此道有仙家众多,多为群仙不愿升天者,皆往此受太玄箓,曹空游览胜景,亦是惬意自在。

    数月之后,拜辞东华帝君,归隐雾山中。

    如今八风神通之中,有三风得大成,曹空欲细细梳理己身道途,整理所得。

    他如今所学甚多,乃以八风神通为道途之主,五行大遁为混元之基,空无之悟,无极之道为所求,其余诸神通,多为护道之用。

    一日,曹空闲来无事,参悟己身所悟神通“小回风返火”,此神通有溯源归本之能,曹空觉颇合“无极”与“空无”,故常钻研。

    果不其然,成效匪浅,盖因“无极”本就有无中生有之能,“小回风返火”能溯源归本,这一正一逆,令得曹空多有所得。

    只见山中,道人手握一桃枝,心一动,这桃枝抽枝发芽绽新花,心再动,花瓣收敛,合为花苞,继而退为绿芽。

    曹空心神专注至极,此既是修行,又是乐趣。

    忽的,听山外有狂风滚滚,于是眺望窥去。

    见惨雾阴阴,其中有人影神光,细细看之,乃是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其往来之位,赫然是隐雾山。

    曹空心知,恐是这位故友前来看望他,便腾云驾雾,前去相迎。

    不多时,即至风雾之前,拱手笑道:“杨兄,多年未见,风采依旧啊,此番可是采猎,好兴致。”

    杨戬见曹空,亦勒令众兄弟止步,笑道:“我闲暇无事,故一路采猎而来,途径此地,想你也在,故来拜访。”

    两人谈笑不断,曹空乃引杨戬入山中,以灵橘火枣灵酒相待,相谈往事。

    杨戬虽领神名,可平日里端是逍遥,故四大部洲皆有所行,见识非凡。

    曹空亦说过去百余年所见所闻,譬如昆仑,蓬莱,方丈之景。

    杨戬闻言,心中忽的一动,笑问道:“这么说来,曹兄弟得观三大天门,道途多有进。”

    曹空道:“大道无穷,只是偶有感悟。”

    杨戬又笑道:“当年那猴儿大闹天宫,我可是听说,曹兄弟以一风将其吹飞,本欲讨教,奈何数百年来未曾再见。”

    曹空闻得杨戬口中战意,心中亦是一动,如今诸道皆长,若是比较一二,试一试深浅,也是极好。

    眼前这位,昔年曹空便与其有过较量,武艺不及,仅能以神通相持。

    他笑道:“自可,不过我这山场,乃我久治而成,若有损伤,我心当痛,不若出山较量。”

    杨戬笑而相应,一旁的梅山兄弟亦是目光炯炯,知当有一场好打斗看了。

    二人即御风而出,来至一海面上。

    杨戬手中现三尖两刃刀,笑道:“曹兄弟,此战你我放手施为如何,神通法宝,浑身解数尽可使来。”

    曹空笑道:“好。”

    话语落定,即身披九色霞光,持剑而立,梅山六兄弟忙驾云雾而来,目不转睛,生怕错过这场大战。

    而后便觉,整片天地,赫然不同,令人屏气凝神,浑身紧绷。

    但见二郎神持兵杀来,曹空以剑相持,当是一场好杀。

    二郎神乃善战之人,一身武艺,臻至顶峰,手中三尖两刃刀化出刀光无数,宛如道痕,曹空亦通【剑经】,知晓斗战之理。

    百回合内,二人杀得云霄惨淡,海水为之倾,曹空入颓势,乃至武艺一道,仍不及二郎神,仅有招架周旋之功。

    遂也不欲在此道纠缠,身化清风,脱离而去,欲以神通相对。

    二郎神又岂会令曹空轻易离去,遂取出弹弓,以法宝相阻,二人于此间,武艺神通法宝道术施展的淋漓尽致。

    一个为昭惠二郎神,一个是大罗真天仙,刀剑露锋芒,法宝对法宝,一个金弹银弓能射凤,一个五火七翎雄凶威甚,

    两个相逢真对手,往来解数无穷尽,显圣神通化万千,救劫道法归本然,高下难分亦难解。

    杨戬越打其兴越浓,觉畅意无比,又忽见,天地八极各有风来,此风巍巍荡荡飒飘飘,乃是天时之风。

    其中又有三极,各显一天门。

    曰开明,曰阊阖,曰清明。

    曹空即立于巽风,乃将神通御至极限,口吐三昧神风,可谓一身风道之大成。

    杨戬立于八风之中,即念避风咒,可仍为其所动,觉身不由己,既大惊又大喜,大笑道:

    “好风,曹兄弟,接下来可要小心了。”

    言罢,手中突现一斧,古朴若天成,其双手持斧,以力劈华山之势而挥,万丈神光于此暴动,粉碎八风三天门。

    顿时间,斧啸风悲吟,亦令立于巽位的曹空心神大动,觉此斧有倾天之势,非人力能敌,当以遁术避其锋芒。

    梅山六兄弟亦感叹道:“洞真道人真是不凡,竟令二爷取此斧,此斧一出,可避不可挡,这下也算是虽败犹荣了。”

    说着,六兄弟一个个表情凝固,竟未见曹空有躲避之意,一个个面色焦急,欲出言提醒。

    可下一瞬,六兄弟一个个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一幕。

    但见道人,竟收起所有法宝,仅是只身独立,伸出一指,以对那万丈神光。

    二者一磅礴,一微渺,一神光万丈,一指如玉。

    杨戬眸光微凝,只见前方,灵气被剥殆尽,万道复返其源,成一空无之地,万法寂灭之所。

    此正为曹空渡劫所悟,乃以神通现之,比之当日斗法哪吒,运用的更加成熟。

    遂见曹空周身,数丈之地,好似又无形涟漪,吞噬所有神光。

    而除却曹空周身数丈外,此斧神光,落海则海啸,落山则山崩。

    更有比之严冬更为凌冽的锋芒之意,渲染万里天空,令万灵皆寂。

    只是曹空,丝毫不为其所动,且见神芒渐消,乃是杨戬力有竭,可知胜负已分。

    梅山六兄弟连忙驱云躲避数千里之外,面色怔怔道:“洞真道人用的是何等神通,竟有如此之力,不受二爷神斧所伤。”

    当然,没有人能为其回答。

    但见杨戬收斧,其面色微白,拱手道:“是我输了,如今我催此斧,损耗甚巨,不能再敌曹兄弟。”

    曹空笑道:“点到为止,何谈输赢。”

    杨戬微微摇头,继而目望曹空,问道:“此神通可是“天地成坏”。”

    曹空未有惊奇杨戬识得,毕竟这位的舅舅可是大天尊,笑道:“正是,乃是度三灾利害之后,侥幸悟得。”

    杨戬忽的一叹,竟面有怅然,有敬有羡,拱手道:

    “曹兄弟好神通,好志向,我输的心服口服,不如远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