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若是让你选,你选谁?”朱标看着朱元璋,忽然道。
朱元璋一愣,笑呵呵道:“选谁都行,都是咱的孙子。”
开玩笑,他要是知道立谁当皇太孙,也就不会让朱标去选,而是选出一个皇孙,然后在征求朱标的意见。
就目前而言,他很难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做出选择。
倒不是两人太优秀的缘故,而是两人的优点、缺点都很突出,都有他看不上的地方。好在朱标还健在,不用那么迫切选出皇太孙,可以慢慢看,慢慢选。
朱标既无语又无奈,原本想从朱元璋那儿摸摸底,作为参考,谁知得到这么个答案。看来还得自己选。
这一刻,他无比思念已故的大儿子朱雄英。
若是朱雄英还在,他何至于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挑选,不但能直接立皇太孙,还能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奈何,奈何!
朱元璋看朱标那样子,有点幸灾乐祸道:“行了,你慢慢挑选吧!咱回去了!”
“恭送父皇!”
朱标一怔,便知道朱元璋此行,就是为了告诉他,弹劾朱允熥的人,并非出自东宫,宽他的心,心里稍稍有点小感动,恭敬行礼道。
朱元璋刚朝殿外走了两步,忽的想起什么事,停下脚步:“对了,咱之前命人重新写的新商税征收方略,已经递奏章给咱了。”
“咱看了,感觉太温和了。回头让人给你送来,做个参考!”
“儿臣遵旨!”朱标又是一愣,行礼道。
朱元璋没在多言,点了点头,径直出了文华殿。
…………
朱允熥从文华殿出来后,一路黑着脸,回到自己寝宫里面,稍作犹豫,便唤来贴身宦官常三,吩咐道:“常三,你出宫去找人查查都察院御史何巡,所需银两从工坊的账上支。”
“二爷,难道是这个何巡,弹劾的你?”常三心里一动,询问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就是他!”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出宫找人查他!”常三眼底闪过一抹愤怒,匆匆说了句,便转身离开。
朱允熥看着常三背影,想起一件事,唤道:“等下,你找人查可以,但不许通过常府和蓝府。还有不许打击报复,只能暗中调查!”
“为何?”常三停下脚步,不解道。
所谓君辱臣死,他在得知有人弹劾朱允熥时,就恨不得掐死对方。现在好不容易知道了名字,且朱允熥还要调查对方,摆明了要报复。
结果朱允熥又给出这么多限定条件,让他一时不明其意。
朱允熥翻个白眼:“这还用问?要是让舅舅、舅姥爷知道何巡弹劾我,还不得杀了他。到时皇爷爷、父王、以及朝廷众臣怎么看我?”
“我还不得被人群起而攻之?”
常三恍然,这倒是,凉国公和开国公都是武将出身,尤其是凉国公蓝玉,更是火爆脾气。以他们对朱允熥的疼爱,若是让他们知道何巡弹劾朱允熥的事,怕是会直接打上门去。
他们可不管何巡是不是履行职责,只知道何巡弹劾朱允熥,就是在欺负朱允熥。
等等,既然不是为了打击报复,那二爷为何还要查何巡?
难道…?
想到这,他精神一震,点了点头:“二爷,奴婢明白了。”
“去吧!”朱允熥点了点头。
“是,二爷!”
常三从朱允熥的账上支了银子,就匆匆出宫,找人调查御史言官何巡。
转眼间,三天过去。
常三还没查清何巡的底细,弹劾朱允熥的奏章,又一次到了朱元璋的案头。而且这次弹劾奏章,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十来位言官。
有都察院的御史,也有六科给事中。
同时因为弹劾奏章多,朱允熥被弹劾一事,没能压住,在朝廷闹得沸沸扬扬。
朱允熥又气又怒,连工坊都没去,再次将常三唤来:“常三,查的怎么样了?”
“奴婢办事不力,请二爷责罚!”常三一脸惭愧,请罪道。
朱允熥皱眉道:“这么久?你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查出来?”
“只查出一点皮毛,但未查出是何人指使何巡弹劾的!”常三有些无奈,若是借助凉国公、开国公的力量查何巡,早就查出来了。
奈何只能靠他自己,还得防备被发现,短时间内,真没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他也没料到,短短三天内风云突变,一下子有那么多言官,上奏弹劾朱允熥。
让他措手不及。
朱允熥有些不高兴,但没有责怪常三,只是在心里下定决心,这次弹劾后,不管花多少银子,都要学他皇爷爷,组建一支类似锦衣卫的暗卫。
作为他的眼睛,盯着京城,乃至于整个大明。
像这次被动弹劾的局面,着实让他有些憋屈。
想着,他看了看常三,沉吟道:“这次就算了,但以后不能在出现这种局面了!”
“二爷,奴婢明白!”常三感激道。
朱允熥微微颔首:“还有借着这次契机,你让常十二去宫外招募精干人手,必要时,可以找蓝玉,从军中抽调些人手。”
“组建一支类似于锦衣卫的暗卫,作为我的眼睛,收集京城内外的情报。”
“是,二爷!”常三又惊又失望,惊的是,组建暗卫一事,非同小可。一经发现,和造 反相当。而失望的是,这么重要的事,没交给他去办,而是给了常十三。
朱允熥顿了顿,看了眼常三,安抚道:“你不要多想,我没把这事交给你,是因为你是我身边人,太显眼了。很容易被发现。”
“常十三不一样,平时很少随我出宫,相对而言,没那么显眼。”
“二爷言重了,不管二爷做任何决定,奴婢都心无怨言!”常三忙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暗卫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务必让常十三小心谨慎,任何人都不得透露,更不能让皇爷爷的锦衣卫发现。”
“二爷,奴婢明白!”常三郑重其事道。
咚咚!
朱允熥又要叮嘱时,屋外忽的响起了敲门声。
常三看了眼朱允熥,得到眼神示意,便转身匆匆来到门前,打开房门,看着门外的宦官:“什么事?”
“常公公,太子殿下命人传话,让殿下去文华殿一趟!”宦官忙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
常三又关上了房门,回身来到朱允熥面前,将宦官的话复述了一遍。
朱允熥也不意外,又交代了常三两句,还从他屋里的大箱子里,搬出一个装满银子的小箱子,交给常三,由他转交给常十三,作为组建暗卫的初始资金。
常三打开小箱子,看了看里面重叠的银锭,虽疑惑朱允熥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现银,但没有多问,将小木箱盖上,抱着木箱离开了。
朱允熥则转身来到大木箱前,又从系统取了些银子,放在大木箱后,盖上盖子,上了锁,便匆匆离开了自己寝宫,径直来到朱标的文华殿。
进了文华殿,朱允熥还没来得及行礼,朱标的声音响起:“朱允熥,你派人查何巡了?”
“是!”朱允熥抬头看了眼,坐在殿内书案后的朱标,也不意外,稍作犹豫后,点头承认了。
朱标面无表情:“为何?”
“儿臣就想知道,是他何巡弹劾我,还是受宫里,或者宫外的人指使的!”朱允熥又犹豫了片刻,坦然道。
朱标眼皮一颤,紧紧盯着朱允熥:“宫里?你怀疑你二哥允炆?”
“父王,那是三弟!”
朱允熥本能的纠正了一句,才道:“我不止怀疑朱允炆,还怀疑吕氏。”
朱标没计较朱允熥的纠正,追问道:“如果是他们做的,你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