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 第 214 章 安排教育

第 214 章 安排教育

    诉求?!

    陈林愣住了,怎么还让他提诉求了?

    陈林看着几位老者鬓角的霜白,指节无意识地攥紧了裤缝,连呼吸都慢了半拍。

    方才在走廊里设想的“盘问施压”“核查问责”全没出现,反倒听见老者一番话,让他那点紧绷的戒备,瞬间软了大半。

    他愣愣地看着老者那双手布满褶皱,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

    旁边戴老花镜的专家还在低头翻着记录,笔尖偶尔顿一下,却没半分审视的锐利;

    另一位头发全白的老者,正对着窗外的夜景出神,侧脸的轮廓里,竟藏着几分对过往的怅然。

    “怎么,还没想好?”

    老者见他发怔,轻轻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长辈式的温和,“不用急,也不用有顾虑。

    你那‘系统’是帮着洪武皇帝,帮着大明,说到底,都是在帮咱们华夏的根。”

    这话像一块暖石,一下砸开了陈林心里的结。

    他喉结动了动,想起之前藏着掖着的局促,再看看眼前几位老者眼中的真诚,突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

    “我……”

    陈林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什么。

    见他一直说不出话,

    以为老学者主动说道:“需要成套的现代工业体系,或是农业指导吗?”

    “你别紧张,竟,让洪武皇帝看看他当年守护的华夏,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也是件有意义的事。

    能帮到大明,我们也很开心,这也上级的意思,所以,你尽管放心大胆的提要求。”

    陈林看着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没半分推诿,全是实打实的帮忙态度,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他忽然觉得,之前那些“会不会被当成异类”“会不会被限制自由”的担忧,都显得格外多余。

    他站起身,对着几位老者深深鞠了一躬,语气里带着从未有过的郑重:“谢谢各位领导!

    要是真能这样,不光是洪武皇帝他们,我也替华夏的先人们,谢谢你们!”

    老者摆摆手:“都是分内事。

    华夏的根脉,从来都是一代代人护着的。

    你既然成了这‘桥梁’,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咱们一起,帮洪武皇帝,也帮咱们自己,把这事儿办妥当。”

    另一个学者也说道:“小陈,我看你是把我们想差了吧!

    我们没你想象那么黑暗,既然你身上的所谓系统只是对大明有帮助。”

    老者点点头:“咱们又都是华夏儿女,洪武皇帝又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千古一帝,也是唐末之后数百年黑暗时光中唯一一道亮光。

    要知道如果没有大明的横空出世的话,咱们华夏很可能在元朝开始,将进入一段长达600年的黑暗时期。

    虽然有专家学者说没有朱元璋,还有陈友谅、张士诚几人,同样能推翻元朝。

    但名眼人都能看出,元末群雄中,只有朱元璋才能将华夏带上正轨。

    这样一个对华夏有杰出贡献的帝王,我们就是损失,也是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所以,你就放心大胆的说。”

    陈林迎着几位老者的目光,重重颔首,他早已在心里盘算了无数遍。

    等情绪稍稳,他才缓缓开口:“领导之前批的50亿,说实话,足够我在现代待上一年半载。

    这段时间,我想做些事情,让杨士奇、铁铉,还有几位皇子,都留下来,按照他们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兴趣爱好,系统全面地学现代的先进知识和管理经验。

    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看个新鲜,是真要让他们懂原理、学方法,这样回去才能真真切切帮到大明。”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在现代留足一年时间?”老者有些震惊。

    “可洪武年间离了朱元璋、朱标,还有徐达这些核心臣子,朝堂上下不会出乱子吗?

    毕竟才洪武十五年,大明根基还不算稳。”

    “您尽管放心,绝不会出乱子!”陈林连忙摆手:“这里的时间流速和大明那边不一样。

    不管我们在现代待一个月、半年,还是一年,洪武年间都只过一天。

    相当于把洪武年间‘暂停’了,等我们回去,一切还是原样。”

    “什么?!”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房间里瞬间炸开了锅。

    几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猛地直起身,脸上的沉稳瞬间被震惊取代。

    戴眼镜的专家慌忙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镜框,伸手揉了揉眼睛,仿佛听错了一般;

    另一位研究明史的老教授,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笔记本上,墨水晕开一小片黑渍,他却浑然不觉。

    只是喃喃道:“时间流速不对等……

    竟还有这等事?这比《山海经》里的传说还离奇!”

    老者也愣了片刻,随即眼底闪过一丝了然,轻轻敲了敲桌面,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等房间里的议论声小了些,他转头看向一旁待命的林怀:“林怀,这事就交给你。

    立刻联系教育部和相关高校,挑选各领域最顶尖的老师教授,历史、法律、现代行政管理、经济规划,还有基础的数理化常识,务必配齐配强,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林怀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速滑动,清晰地记下每一个要求,一边记一边点头:“您放心,我马上就去办,保证一天内拿出初步名单和课程计划。”

    安排完林怀,老者又转向陈林,目光温和了些:“既然时间上没问题,那你先说说,这些人的特长和爱好具体是什么,我们也好精准匹配老师和课程。”

    他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历史学家就按捺不住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抢在陈林前面开口:“这个我知道!

    我研究明史几十年,这些人我熟得很!”

    老人清了清嗓子,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般道来。

    “先说杨士奇,这可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重臣,实打实的全才!

    虽然史书记载他为官后期有些私德瑕疵,比如在‘夺嫡之争’里有些圆滑,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辅佐君王、统筹朝堂、制定国策的能力,他绝对是宰相之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