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氛围彻底轻松下来,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陈林看着老者,心里满是敬佩:“领导,还是你们考虑得周全!
我之前还在愁50亿不够花,现在看来,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老者笑着摆摆手:“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只要方向对,目标一致,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路子。
不过,小陈,你也得注意,虽然钱变成了‘数字额度’,但也不能浪费。
这次带人去大明,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和人数,把每一分‘额度’都用在刀刃上,争取最大的效果。”
陈林连忙点头,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他看着眼前的众人,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
有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专家保驾护航,有国家作为坚实的后盾,不管是带大明君臣学知识,还是带现代人才去大明,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旁的军事专家也笑着接话:“既然钱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可以尽快制定‘雇佣兵派遣计划’了!
我建议先从退伍军人里挑选一批有工程、医疗、军事背景的人,进行短期培训,熟悉大明的历史背景和注意事项,争取下个月就能派出第一批小队!”
“我同意!”负责教育的专家也说道。
“正好可以和杨士奇他们的教学计划同步推进,让现代人才去大明后,既能指导实践,又能和大明君臣互动学习,相辅相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来
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仿佛燃起了一团火,这是对大明未来的期许,更是对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坚定信念。
陈林坐在其中,听着这些充满智慧的讨论,心里暖洋洋的。
他知道,一个连接现代与大明的“桥梁”,正在众人的努力下,一点点搭建起来。
而这座桥梁,不仅能改变大明的命运,更能让华夏文明的根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真好,有国家兜底就是不一样。
就在这时,陈林突然想到什么:“等等,还有重要的问题,银子!”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沸水里,原本围绕新钞版式争论不休的议论声瞬间掐断。
“大明中央银行要让新钞流通,本质是让百姓相信‘这张纸能换真金白银’。”
一直沉默旁听的经济学家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镜:“这是货币信用的根基,古称‘钞本’。
洪武爷当年推大明宝钞,为啥后来成了废纸?
就是因为没有足额的金银铜做钞本,官府强行摊派,百姓拿纸钞换不到实物,久而久之谁还认?”
他顿了顿后继续说道:“如今咱们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得让新钞和白银牢牢挂钩。
百姓拿着新钞,随时能到银行兑换成官银,这纸钞才有‘底气’。
可问题是,大明的银储备,够吗?”
这话戳中了要害,议事厅内顿时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
历史学家解释道:“我大明银产量本就微薄。
宣德年间,全国银矿岁课最高不过三十万两;
到了嘉靖朝,云南银矿枯竭,岁课骤降至几万两。
能调用的现银不足千万两,还要应付边军饷银、河工开销.....
更别说大明刚开国的洪武年间。”
“所以啊,就得靠诸位‘从天而降’的本事。”陈林突然咧嘴一笑。
“我算过,新钞初期发行量预计一千万两,随着大明经济发展,今后势必会增发。
诸位要是能帮着弄个百八万吨银料,这事就稳了!”
“百八万吨?!”经济学家指着陈林的手都在抖:“放屁!你可知我大明一斤白银能换多少东西?
一两银子够寻常百姓一家五口过一个月,一斤十两,便是十户人家的月用度。
百万吨白银……
你也不怕撑死!”
另一个学着笑道:“别急嘛,小陈不懂经济,就是随口一说。
随即他又解释道:“全球已探明的白银储量约57万吨,2023年全球白银产量才3.6万吨,其中工业用途占比超过60%,比如光伏板、电子元件、医疗器械,这些都离不开白银。”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茫然的眼神,换了个通俗的说法:“简单说,白银在现代是‘工业金属’,不是专门用来当钱的。
各国央行的白银储备加起来,总量也才三万多吨。
咱们国家的官方白银储备,加上民间储备,能调动的现货白银,一次性拿出1万吨应该不是问题。”
“1万吨……”陈林掰着手指换算:“一斤十两,一吨是两千斤,便是两万两。
1万吨就是……两亿两?”
历史学家点点头:“洪武年间,朝廷岁入不过两千万贯,其中现银不足百万两;
就算到了万历朝,张居正改革后岁入巅峰,现银也才四百多万两。
1万吨白银,是大明五十年的现银收入!”
“你算得没错,但也不用这么夸张。”
现代经济学家笑着补充,“货币储备不是‘发多少钞就存多少银’,这是古代‘十足准备制’的局限。
现代央行用的是‘部分准备制’,比如储备金率设为20%,意思是银行每放出去100两贷款,只需要存20两白银应对兑换。
咱们给大明设计的储备金率,初期设为30%就够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按新钞发行五千万贯计算,只需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做储备。
要是向上边申请,协调工业用银调拨、央行储备拆借,给你们凑个3000吨问题不大。
换算成大明的两,差不多是6000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按万历年间的粮价,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6000万两能买1.2亿石米,够京城百万百姓吃二十年;
按盐价算,一两银子能买三斤盐,6000万两能买1.8亿斤盐,够全国百姓吃五年。”
“而且要注意,古今计量有细微差别。”
“大明的‘两’是‘库平两’,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约等于37.3克;
现代的‘吨’是公制,1吨等于1000公斤,3000吨就是3亿克,换算成库平两,约等于804万两?
不对,等一下,我算反了。”